給我你的直覺《黑裸Harold》
1月
20
2015
黑裸Harold(勇氣即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77次瀏覽
湯欣曄(社會人士)

即興劇演出既需要勇氣和創意,也必須有節奏感與組織性,這是我看完《黑裸Harold》後的體悟。演員從發問開始,從觀眾拋回的直覺回答中自發地接住可以觸發靈感的建議,然後快速而自然地組織表演,觀眾也在問答遊戲上被帶進演出之中。我十分注意這種表演形式裡演員與觀眾的互動關係,《黑裸Harold》的安排恰如其份,既非僅是做做表面工夫的打招呼或完全倚賴觀眾的反應進行,而是適度引導、聆聽和覆述,一步步地將建議發展成片段組合,進而形成一體的戲劇。

與觀眾互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演員的帶領,在此為發問形式,其問題不能夠太高深也不能夠太一板一眼,要有點開放性的才好;觀眾可能感到無聊或很有想法,但在面臨要回應演員的互動上,經常是感到陌生的、遲疑的、頗有戒心的,尷尬與不知所措的情形在過去我所看過的演出中時有發生。然而勇氣即興劇場的演員們拋出了簡單而開放性高的問題,讓觀眾可以直覺喊出答案,不必擔心錯誤,也不必擔心被鎖定焦點,而有出醜的疑慮。演員與觀眾「群體」的接觸,讓彼此能夠順暢地交流,成為戲劇組成的重要環節,我認為勇氣即興劇場的作法是成功的。

王思為、宋孟璇、黃美華和趙懷玉四位演員的表現也是相當出色,她們的口條與聲音,比起現今許多演員都來得清楚且具說服力。透過觀眾的建議組織靈感,並現場編導,這不但要有想像力與各種知識,事前必然有相當程度的訓練,能讓她們在快速的腦力激盪上,同時保持穩定、節奏與次序,其基本架構必有之,如何轉換臨場建議,融進演員熟悉的模式之中,真真令人深感好奇。

《黑裸Harold》更加吸引觀眾的所在,是表演形式的組合機制。就整個發展出的成品來看,是由片段式與情境式喜劇所組成,演員分成彼此之間有些許連繫的數組人物,並在不同組別間飾演數個角色,穿插演出,連貫劇情,形成一有機的整體。打破單一主線或線性敘事的傳統劇本形式,勇氣即興劇場卻並非是有勇無謀,在每個情境中設計具有記憶點的人名、對話與人物形象,交錯行進之間毫無錯誤,情節也是相當流暢,觀眾不會被混淆,也不會忘記或不理解劇情,是相當機智且執行力滿點的演出。

勇氣即興劇場的節目單,擺脫常見的年表式介紹,以即興劇帶給演員們的收穫與改變為敘述重點,讓觀眾更能掌握即興劇的特點,並專注於舞台上的「發生」與「行動」。當然在演員創作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他們之間的默契與節奏設計上有一個關鍵動作:拍肩。由於整個演出並沒有拉幕,拍肩之發生也並非在燈光的明暗場,我認為這應是片段間的換段動作,做為故事情節之轉換或時間限制的提示。這種換段動作將戲劇的敘述切割開來,既可避免單線劇情走到冷場,又使戲劇節奏緊湊有趣,觀眾被引導著跟上與參與,於是整個演出在明裡暗裡、不知不覺的情形下,由雙方共同完成了一個自由發揮、酣暢淋漓的即興演出。從未知到具現,演員與觀眾都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法與創意,即興劇讓人確實感受到無盡的魅力。

《黑裸Harold》

演出|勇氣即興劇場
時間|2015/1/17 20:00
地點|勇氣即興主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是一齣「輕鬆卻深刻的即興劇」。一方面,探討如「自由」的人生大課題,另一方面卻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讓觀眾學習如何「笑看人生」,重新對生活充滿活力與希望。(曾浩瑜)
12月
19
2016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