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或不自由,這是個好問題! 《黑裸Harold》
12月
19
2016
黑裸Harold(勇氣即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35次瀏覽
曾浩瑜(戲劇愛好者)

如果想欣賞一齣即興劇,不只演員要隨時隨地保持心情輕鬆才能隨興地創作,就連觀眾也是,熱咖啡配上牛角麵包似乎是個不錯的組合。勇氣即興,以「自由」為題的《黑裸Harold》讓我享受了自由的午後時光。自由...不自由...婚戒...束縛......(燈暗)開演!

劇中沒有清楚交代女員工的前史,只知道她失去了一個年幼的兒子,並保持單身。她在工作期間與同事擦出愛火,雖然已經不復年輕,心中卻仍滿心期待,希望能與男友生小孩,滿足心中對於完整家庭的渴望,「我說阿...我們今天可不可以不要戴 (保險套)?」這樣的請求卻像是對她充滿個性、放蕩不羈的酷男友來說是個大挑戰。「我是不是該因為她而去接觸我認為的不自由 (婚姻與小孩) 呢?」這樣的問題反覆在男友心中浮現。「不試試看,怎麼會知道結果怎樣呢?」男友最後的帥氣決定暫時給了這對佳偶,也給了觀眾,一個希望,一個對「愛」的肯定,但到底他是否能承擔那個未知的不自由卻還是個懸問。

雖身為女體,卻充滿陽剛氣質,時常大喇喇嚼著口香糖的女售票員象徵著自由的一方,無論說她對自身性向的坦承,又或者說她的行為處事的態度,她會為了她心中的「正義」與「對」的事而堅持,即便處境對她不利。「妳難道忘記我們是在戲院的最後一排第一次牽手嗎?」她為了捍衛那間見證她們愛情的每個階段的老電影院而勇敢走上街頭,極力抗拒那不過三兩下功夫,就足以將一切舊記憶消除於世的冷酷怪手,抗拒那名為「都更」的必然「現代化」的歷程。有趣的是,她女友的性格剛好相反,她是一個想要安定平凡生活的人,她希望女售票員能不再電視上出現,免得她的家人對她指指點點,不要她們的感情因而冒上任何風險。她不像女售票員一樣,那樣的致力追求生命的堅持、正義與熱情。劇中,在百貨公司的婚戒櫃檯前,她硬是要為女售票員戴上婚戒,而女售票員的遲疑與推託似乎表明了婚戒背後象徵的「不自由」讓她感到不適。雖然在大庭廣眾下,還是依了她女友的意思,卻埋下了一個未爆彈在心中,最後在她女友要求她改變成女性化穿著,戴上「長直假髮」而引爆,釀成分手的下場。假髮本身象徵著不誠實,直髮又暗示著異性戀 (Straight people),雙重象徵下,女售票員深刻地了解到,她倆將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會在這件事情上持續爭吵,而那樣的婚姻,不會是她想要的。

在戒指店工作,身邊又都是女性,個性陰柔的男銷售員似乎能透過與同事友人的相處過程中,展現他的活潑開朗的個性。這樣一般「自由」的人,卻也有難以面對的「不自由」。那樣輕鬆自在,對人生保持開放態度的他卻在得知要為死去阿公「撿骨」一事而憂心忡忡。或許,我們可以說,讓他堪憂的不只是單純撿骨這件事,而是其引發的其性向與傳統家庭的衝突。「你是長孫,當然就要負起為阿公撿骨的責任。」那些傳統家庭對於生理男性的希冀將會投射在他的身上。譬如說,男性就該堅強,就該生兒育女,照顧妻小...。雖然他還是得面對撿骨一事,有趣的是,在劇中,阿公透過「夢」的方式,向他傾訴死後不用遭受奶奶叨擾攻勢的「快活」。這番幽默的「心內話」不但化解原本男銷售員面對傳統家庭的壓迫感,也將劇裡對於自由的討論跳脫原本性向與傳統價值衝突的框架,而擴及到家庭就是造成自不自由的本身。似乎在說明,無論性向如何,不自由都會在家庭裡存在,所以端看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處理、面對。

劇的最後,既然都更已成必然,賣沙威瑪的小攤販,電影院的女售票員,街邊躺椅上的街頭藝人...那些因為電影院而聯繫著的一群人選擇以「裸奔」馬拉松的方式,為電影院即將結束的生命哀悼。他們衝破懸掛在電影院中央,象徵著被解放的自由的長海報。舊電影院的記憶似乎跳脫原本實體的意義,而是以更抽象的方式延續生命,它將繼續屹立不搖地存在這群人心中,也為這齣劇劃下一個非常好的句點。好像是在鼓勵觀眾,我們應該要更加勇敢、更加真誠地面對那樣「赤裸」的自己,並努力地奔向我們所相信的「自由」國度。

《黑裸Harold》帶給我的驚喜是在於我見證了所有零碎的生命片段逐漸拼湊成一幅拼圖的過程。我會說,這是一齣「輕鬆卻深刻的即興劇」。一方面,探討如「自由」的人生大課題,另一方面卻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讓觀眾學習如何「笑看人生」,重新對生活充滿活力與希望。身為人,我們的確在複雜的關係裡求「生存」,去追求我們想要的,像我們無感的事物說不。但我們又為了「妥協」而退而求其次了多少。或許,不是說在自由與不自由間直接了當地選擇,而是捫心自問:「我有足夠的勇氣去堅守我所相信的『自由』嗎?」

《黑裸Harold》

演出|勇氣即興劇場
時間|2016/11/26 15:00
地點|勇氣即興主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員們拋出了簡單而開放性高的問題,讓觀眾可以直覺喊出答案,不必擔心錯誤。員與觀眾「群體」的接觸,讓彼此能夠順暢地交流,成為戲劇組成的重要環節。(湯欣曄)
1月
20
201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