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舞也可以迎親抬轎《八府巡按》
5月
02
2012
八府巡按(ㄧ心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3次瀏覽
翁婉玲

戲曲劇場向來自詡為「演員的劇場」,各項戲劇藝術元素,多以演員的表演取代;而劇本要寫得好,也必須依據劇情需要,將唱、做、念、打分佈均勻,以免劇本「說得」太足,剝奪了演員的表演空間。這次一心戲劇團在大稻埕演出的《八府巡按》,除了演員功法讓人驚嘆外,在音樂方面,則由陳孟亮設計編排,加入了不少新編曲調,也運用了現代劇場技巧,讓舞臺造景迅速營造三度空間。

這部《八府巡按》的音樂曲調,除了經典的【七字調】、【七字爿】、【四句聯】、【都馬調】、【雜唸調】之外,也運用了一些改編自流行歌曲的音樂,如【台灣夜來香】、【可憐青春】、【夜雨打情梅】,新編曲調則有陳孟亮設計的新編曲調未命名一首及【怨金蓮】。在這部《八府巡按》裡,曲調演唱方式出現多起二人或三人聯唱、或重唱,這種方式導致一個曲調由二人或三人分唱,會有一種各唱各的情節產生,或者一問一答、或是以敘事的方式將情節往下再唱下去,延續故事的發展。這種曲調的演唱方式其實是豐富了演員的表演模式,也疊加了情節的空間情感,當同一曲調有人重唱,很明顯的就是一種各說各話的情節,或心思重重的各懷鬼胎,時空就被切割成一個或二個以上;當曲調一問一答或是敘事方式演唱時,時空背景就只有一個,在這個部份,《八府巡按》在曲調的運用部份有加乘戲劇張力的功能。而除了傳統曲調、新調及新編歌仔調之外,還有一首胡撇戲常用的【郊道】,做為鳳劍英帥氣出場主題曲使用,也有畫龍點睛之效。

演員的身段功法,除了表達演員的喜怒哀樂之外,形塑個人特質、展現個人魅力、生景造物也是它的主要功能。在第四場〈雲遮月、霧中花〉八賢王迎親這段,場上音樂運用老調新彈,重塑北管曲牌【馬隊吹】的方式營造出喜慶氣氛,台上四名轎夫將現代國標舞拼貼在傳統身段上,四人隨樂起舞,一會翻滾、一會抬轎、一會平地走路、一會繞圈疾行,明明手無一物,卻又能將抬轎的動作意會於觀眾腦海,抬起轎走起路,那手勢、那步伐又似扛有重量似的,那景那物就像從四人身旁延生出來,整個迎親舞蹈營造出喜慶的氣氛,再搭上熱鬧的鑼鼓器樂,十足地挑戰觀眾視覺,實是令人耳目一新。

再來就是對於一心換景的手法真的是感佩到了極點,場上大道具並不多,但軟布景卻是讓人目不暇給,換景之快、換景之多令人瞠目結舌。充份利用中隔幕、背景幕的功能來做場景的轉換,並結合多媒體投影及燈光做特效,達到營造情境的目的,使得情節發展順暢、緊湊。雖然在中場發生一幕拉錯布景(拉到一半又拉回去)的情況,但還是覺得一心換景的能力真的很強,值得稱讚。

《八府巡按》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12/04/29 14:0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