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發新聲,勇敢逐夢《風神寶寶之火焰山》
3月
12
2013
風神寶寶之火焰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94次瀏覽
劉美芳(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明華園總團團長陳勝福一向以擁有敏銳市場嗅覺著稱,多次帶領劇團完成看似離經叛道卻總能開創新局的挑戰;而今他又從少子化風潮中意識到兒童戲劇燦亮的前景,創辦了「風神寶寶」劇團,委由企管系畢業的女兒陳昭賢擔任團長,展現專業的製作行銷長才,請出了自家人孫翠鳳與如果兒童劇團團長趙自強擔任藝術總監,提供豐沛的藝術及人脈資源。於是創團首部作品《風神寶寶之火焰山》,便以堅實的創作團隊為後盾,打造出結合歌子戲、雜技、歌舞、現代劇場及3D動畫,又具有明華園一貫華麗奇幻風格的兒童戲劇。

全劇取材自最廣為人知的《西遊記》故事,擷取三藏師徒過火焰山借芭蕉扇的段落,但不管人物性格、情節發展都有極為大膽發想的顛覆與解構,想像瑰奇,創意無限。台北場特別找來了大咖演員孫翠鳳與蘇達分飾牛魔王與鐵扇公主,刻意不以其本色應工,裝扮造型已頗為吸睛;加以性格的翻轉,公主負責主理事務,魔王成了怕老婆一族,更是「笑」果十足。劇中主角「風神寶寶」由陳昭賢親自飾演,角色年齡與兒童觀眾接近,容易取得認同,台上台下互動熱絡,歡聲四起。他既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孩子,明顯是以「紅孩兒」為範本,一樣手持火尖槍、修得三昧真火,然而以「風神」為名,若用台語發音,猶可襯其少年英豪氣傲心高的神采;可惜劇中多以國語叫喚,他既不是腳踏「風火輪」的李哪吒,也沒有能一翻十萬八千里的觔斗雲,綜核名實似乎不甚相稱。

劇團自詡為「台灣第一個以東方文化與本土藝術說故事的兒童劇場」,果真如此?撇開各劇種都嘗試過的兒童戲曲不論,以「東方文化」為素材的兒童戲劇多到不可勝數。紙風車劇團從1999年起的生肖系列就推出過《武松打虎》、《哪吒大鬧龍宮》、《白蛇傳》、《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國奇遇記》、《西遊記-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等戲。若要加上「本土藝術」甚至是戲曲身段的,早在二十多年前(1990年)魔奇兒童劇團便搬演過李永豐編導的《哪吒鬧海》,劇中真人演員還與布袋戲偶同台演出,劇本更被選入「臺灣兒童文學一百」。

風神寶寶劇團與一般兒童劇團最大的差異該在音樂吧!除了新編歌曲,劇中絕大多數的曲調來自傳統歌子戲與台灣民歌小調,經過重新編曲處理,在熟悉的旋律中添增現代新意,頗受觀眾好評,場外的故事劇場音樂CD禮盒更是熱賣到供不應求。遺憾的是演出時多數的演唱選擇以對嘴的方式處理,完全背馳了每次演出文本都該是唯一獨有的劇場價值。而且演員在台上演出,表現優劣或有仁智不同的詮解,為了劇場效果,即興的發揮本也無可厚非;但不該使用不恰當的語彙,尤其在兒童觀眾面前。而在售票的專業劇場裡更不該犯的錯誤便是笑場,甚至是一笑再笑到無法收拾的狀態,竟得煩勞寬容的觀眾以掌聲鼓舞,協助演員恢復演出。新生的劇團有衝勁理想勇於嘗試固然是好事,年輕演員的專/敬業態度恐怕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風神寶寶之火焰山》

演出|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時間|2013/03/10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語言表現方式而言,除了歌仔戲的曲調之外,說台語或演唱台語歌曲,當然是另一種東方文化的隱喻──正港的臺灣!多用絕對無害,但得善用。「你祖母」這三個字彷彿代表了臺灣人「我」的表述方式。(一朵云)
4月
18
2013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