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卻也復古《一劍復仇》
12月
28
2020
一劍復仇(劉祐誠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23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目前臺灣大部分接演外台戲的歌仔戲劇團,大部分都需要於下午及晚上搬演兩齣不同劇目。日戲的劇目,多數劇團至今還是採用較為傳統編腔的古路戲;夜戲的劇目,則是端看各劇團的安排,多以各劇團自己發想的新編故事為主。此日,小飛霞歌劇團於淡水竹圍福德宮所推出的夜戲劇目《一劍復仇》,曾在北投磺田福德宮搬演過,當劇目看板被劇團人員安穩懸掛後,我就能聽見諸多互相認識的觀眾,正在討論昔時自己欣賞此齣劇目的精采處。對於外台戲的夜戲,由於許多觀眾經常會被劇團製作的聲光或特技效果吸引,因此討論外台戲的文章往往容易判定外台戲與奇巧道具的高度關聯。我自己欣賞一陣子外台戲後,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除了華麗的舞台道具提供其舞台功能外,為何這些看過多次相同劇目的觀眾,大家還是會興趣滿滿的討論該次劇團推出的劇目?

《一劍復仇》的敘事幅度相當廣大。原本是名山賊的總督(王進昌)遇到何南傑一家四口,因貪戀何氏妻子(玉雲)美色,陷害何南傑使其充軍,並派其手下楊耀輝將何氏兩名小孩(何乾坤與何昆寶)殺害。只是楊耀輝的殺人計畫不順利,弟弟何昆寶為了存活,直接認兇手楊耀輝為父;哥哥何乾坤順利逃走並想為其父報仇,無奈無法傷害總督。何妻則是為了救小孩最後答應總督的逼婚。逃走他方的何乾坤遇到與家人失散的麗香,兩人遂相依為命過日。時序經過十幾年,何乾坤獨立撫養麗香向學,麗香在學堂的同學恰巧是昆寶與楊耀輝之女(紅紅)。紅紅向麗香炫耀其家裡的富有程度,麗香為了與同學比拚財富,遂要求哥哥乾坤努力滿足她的不合理要求。乾坤為此鋌而走險,化名一劍,並搶劫王爺的官船,成為有錢人。成為有錢人後的一劍,得知自己深愛的麗香準備嫁給昆寶,心灰意冷的他,決定再次為父報仇,麗香見到訣別信,才感受到自己對於已如長兄的乾坤的情感。故事的最後,麗香與王爺相認,王爺為一劍開脫其盜竊罪狀,並讓總督伏法,各條故事線都得到圓滿的結局。

小飛霞歌劇團的表演特點是生角小飛霞在台上與各個演員的活潑互動,尤其是她與旦角小瓏女的對戲段落,經常都能讓觀眾捧腹大笑。例如,《一劍復仇》中飾演乾坤/一劍的小飛霞,他提著劇團準備的袋子權充麗香(小瓏女飾)指定要吃的麥當勞袋子,小瓏女刻意點破此袋絕無裝有速食餐點,請小飛霞打開袋子讓觀眾檢查。又或者麗香因劇情需要,向乾坤表示家中附近無醫院,於是帶昆寶回家進行簡單包紮。但,當日的演出地點因鄰近馬偕醫院,小飛霞刻意脫稿演出,向小瓏女告知醫院位置,讓小瓏女無法順利正常對戲,兩人的「脫序」對戲成為觀眾印象深刻的記憶段落。

多次不按照劇情的發展打鬧,是外台戲吸引觀眾的一項特點,其背後展現的是演員間長期在台上台下融洽相處的結果。除了這項不被嚴肅的戲劇史家喜愛的外台戲特點,夜戲演出的另一項特點是,生旦間穿著華麗戲服並演唱流行歌曲。歌仔戲演出演唱流行歌曲,是整個外台戲生態為了與當時在廟會出現的新型態歌舞節目,在商業的考量下所做出的權宜之計,鑒於這樣的變通有效,遂成為夜戲演出時的另項特色。只是這樣的「流行」,便停留在某個時間斷代。當日《一劍復仇》演唱的歌曲,諸如鳳飛飛〈難道你忘記〉(1978)、〈採檳榔〉(1981),或是李碧華〈不如歸去〉(1987)等歌曲,都是許多長者相當喜愛的歌曲。活潑的對戲互動與演唱曾經被視為流行歌曲的曲目,已經成為眾多外台戲班演出夜戲劇作的固定模式。

回望戲臺下的觀眾,每每出現演唱歌曲的段落時,許多熱情觀眾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顯然地,劇團製作成員們知悉他們主要觀眾的年齡層,以及這些觀眾們的興趣所好,製作團隊才會不斷以這些該年齡層人士朗朗上口的歌曲作為號召,讓觀眾願意追隨他們出沒於大台北地區的各個廟會現場。對我而言,客觀分析這些不同於其他戲劇類型的演出互動,確實是個重點;只是,這些所謂「創新」卻是「復古」的演出,究竟還有多少演出歲月,以及多少觀演人口,應該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一劍復仇》

演出|小飛霞歌劇團
時間|2020/12/21 19:10
地點|淡水竹圍福德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