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膩不足,仍具膽識《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
6月
03
2013
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4次瀏覽
趙芸(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

「人生是因緣而聚合,緣起緣滅、緣聚緣散。」而這一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個具有禪宗思想的體悟放入了本劇中,試圖運用說書人說故事的方式,將多個不同故事加以連結,來成就這一個「緣」字。

幾度輪迴,人在不同世道中顛沛流離,或喜或悲、或嗔或癡,最後只被歸咎於一句:「人哪,就是一個字-『傻』!」而禪宗理念之中:「心性本淨,只要明心見性,即可頓悟成佛。」之道理,令人了然於心。「傻」字便成了執念的簡稱,就因為緣份、因果,使得人有太多的慾念與執著,離不去也逃不開。在一次次被小觀眾朗聲說出口的同時,即使現在仍不明白其中道理,卻已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在心中,伴隨著其成長的過程,透過時光的流逝去細細咀嚼品嚐,相信將更有其韻味。

與名作家司馬中原的跨界合作,對八零、九零年代的觀眾更具意義,溫習了那份伴隨著他們成長的熟悉。具有強烈東方色彩的鄉野奇譚,意欲在此劇中傳達出所謂「東方」的核心思想──正念、正心、正氣,這是目前在西方國家霸權之下,在孩童們熟悉的公主與王子的童話故事之中,所找不到、僅屬於東方、亦帶有強烈民族性的價值。

打破以往許多兒童劇一個故事平鋪直敘到底的觀念,《東方夜譚》系列讓多個故事彷彿平行時空一般,流轉出現在舞台上,使人讚嘆其創新的勇氣,亦實為不易處理。跳躍式的講述及大量的拼貼手法讓故事略顯混亂,段落間的處理及過場不甚流暢,使故事硬生生的被打斷,有時甚至能聽見小觀眾發出的疑惑及不解,甚為可惜。再者,簡易的環形的舞台營造出不凡的趣味效果,但間隔在中間的三道投影幕不時升降,感覺頗為多餘,甚至有時會打斷或模糊了戲劇的焦點,投影固然帶給觀眾不同的視覺效果,不過使用的時機及方式尚可再細細斟酌。

劇中對於傳統戲曲元素的融入明白可見,插科打諢的設計更是一覽無遺,但更被一些觀眾關注著予以滿心期待的武打場景,卻像是虛應故事一般草草了結,所謂的「武俠」以及「東方傳統」元素,在虛晃兩招之下船過水無痕,不免讓人心中有些失望。

如果兒童劇團其野心與勇氣清晰可見,想用不同於以往的姿態立於現代台灣商業兒童劇場之中。該團過去作品善用改編之技巧,而這一次運用許多原汁原味的故事來闡述這個所謂的緣份,人的一生盡在這因果輪迴之間徘徊,無論如何轉、如何變,最後都能夠「因緣際會」。《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在說故事及演故事之間找尋其平衡點,雖然說心細尚嫌不足,但卻可讚嘆其膽大之有餘。在劇中隨著船夫搖著槳探索故事的同時,也讓我們看見台灣商業兒童劇之發展,正如一葉扁舟緩緩前行,值得期待。

《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3/05/25 14:30
地點|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輪廻、因緣等概念不是不能與兒童對談,但若能多以兒童所能接受、理解的元素概念來呈現,相信更能承載、傳遞更多的意涵給孩子們。(蘇銘昌)
6月
25
2013
如果想要呈現的竟非一般兒童劇顯而易見的教育理念,在《東方夜譚》中,所呈現的是東方的思維,是身為人該有的堅持與抉擇。(吳敏瑩)
6月
18
2013
透由視覺、聽覺的確表達了「不放棄就會成功」的勵志名言。但或許亟欲跳脫舊式窠臼的創作手法,致使未顧及孩童對訊息接收的程度,顯然企圖心大於實質成果。(莊麗釵)
6月
14
2013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