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因果,破輪廻《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
6月
25
2013
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14次瀏覽
蘇銘昌(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研究生)

「狐說」了些什麼?源自於古老東方傳說的鄉野傳奇,集智慧與狡黠於一身;修練、見識過千萬年的狐仙,什麼人情事理、大風大浪沒見過?!只是,最終也無法參破的,又是怎樣一個道理?

如果兒童劇團第二十五口大戲《狐說八道》,延續「東方夜譚」系列傳統,試圖改編司馬中原來自東方傳統的鄉野奇談,透過環狀舞台、說書人與跳接的場景畫面,再現東方思維的想像:環狀舞台的設計,與東方思想裡的太極相似,似乎又隱喻了「圓」與「緣」的概念。偶間降下的白色屏幕,除了做為人與光影錯落的空間外,看似阻絶舞台前後,卻又讓數個故事得以在其與舞台圍繞的空間中不停的交錯與廻盪。「狐」說故事:這是輪廻、是因果,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覆轍重蹈。

就兒童的閱讀喜好看來,他們多半喜好奇俠魔幻、厭惡平淡無奇。東方鄉野傳奇裡,狐狸給人的印象多半聰明狡詐、調皮而又故弄玄虛,善惡參半、我行我素。由狐狸擔綱做為串場的說書人,的確符合現代兒童的閱讀心理。還未聽故事,過去閱讀後所產生的濃厚趣味想像、曲折多變的故事情節,就足以充繞心頭、揮之不去。

再聽「狐說」娓娓道來,月桂、龍將軍、祥子媽與仇偉恩,「狐說」藉由跳躍、錯落來破壞故事原本節奏形塑記憶廻圈,讓觀眾將一切所有糾結歸因於「人啊,就一個字…傻」之印象,緃使人自詡為萬物之靈卻始終無法脫逃因果六道輪迴的牽縈羈絆。

只是,雖是修練千年的狐仙也無法想像,人生就那數十寒暑,為何還要在遭逢疾厄、面對困苦時仍然選擇堅持拚命?順應天命、效法自然,何必苦苦追求?甚至賠上己身性命?善與惡之間總有因緣果報,活得逍遙自在不是挺好?!

如果兒童劇團選擇讓故事裡的「狐說」在數度輪廻中對上不同形象角色的「八道」, 每回的對話總讓「狐說」滿肚狐疑、不明其理。最終,劇裡安排司馬中原先生登場,大大賞了「狐說」當頭一棒!原來,自認超脫輪廻、了卻因緣的「狐說」,根本身陷其中仍不自知!逃避也許可解一時,但唯有體現當下角色裡的真實感受、用力活出精采生活,儘管日子仍不免苦痛,卻也了無遺憾。

幸好,戲終「狐說」終於能夠打破輪迴、澈見真性,體察自身「一直把故事說下去」的任務,認真把好故事傳承給孩子們。那當下即是真理、即是永恒。

總的來說,如果兒童劇團的《狐說八道》嘗試跳離傳統兒童劇場平舖直述的劇場形式,改變兒童劇僅止於嬉笑、喧嘩的刻板觀演經驗,實則創造了兒童劇場的另一種發展的可能。輪廻、因緣等概念不是不能與兒童對談,但若能多以兒童所能接受、理解的元素概念來呈現,相信更能承載、傳遞更多的意涵給孩子們。

《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3/05/25 17:30
地點|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想要呈現的竟非一般兒童劇顯而易見的教育理念,在《東方夜譚》中,所呈現的是東方的思維,是身為人該有的堅持與抉擇。(吳敏瑩)
6月
18
2013
透由視覺、聽覺的確表達了「不放棄就會成功」的勵志名言。但或許亟欲跳脫舊式窠臼的創作手法,致使未顧及孩童對訊息接收的程度,顯然企圖心大於實質成果。(莊麗釵)
6月
14
2013
具有強烈東方色彩的鄉野奇譚,意欲在此劇中傳達出所謂「東方」的核心思想──正念、正心、正氣,這是目前在西方國家霸權之下,在孩童們熟悉的公主與王子的童話故事之中,所找不到、僅屬於東方、亦帶有強烈民族性的價值。(趙芸)
6月
03
2013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