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於戲,意旨遙深《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
6月
14
2013
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8次瀏覽
莊麗釵(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2013/05/25 14:30

如果兒童劇團《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改編司馬中原有血有淚的鄉野傳奇。劇中濃厚的東方氛圍,傳遞仁義道德、為善除惡的警世寓言,再現東方民族不服輸,堅強毅力的個性。胡說:「小人物怎麼可能去告官呢?」,一語道盡弱小人物在強權社會裡遭遇的困境,也揭開了人定勝天的古老話語。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雖然弱小,沒有法力、沒有權力,只要不放棄,弱小的人也能懷著改變命運的希望。那麼,與其說「人就是一個字『傻』」,倒不如說是「執著」。劇中一向溫柔婉約,聽天由命的月桂,也想靠自己的力量把幸福追回來;祥子媽堅強毅力不畏強勢的母愛精神,一句「不要命都可以,我要扭轉命運」,再現東方女性在愛情、親情之間展現自我主體的建構及實踐,破除了對東方女性男尊女卑、柔弱、順服的類型化模式等刻板印象。那麼當說書人問台下觀眾,當你遭遇困難時,媽媽會不會來救你?只見孩童毫不考慮大聲回答「不會」,甚至有人下意識說爸爸會來救我。然而劇中祥子的媽卻獨自對抗三隻巨大妖怪,更以「就算流光身上的血,也要保護祥子」的誓言,捍衛自己的命運,這種為母則強,不畏強權的親情著實令人動容。因此克服命運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願不願意、肯不肯的問題。對觀眾來說創作者要描述的事理很抽象,當藉由具體形象的故事來設喻時,這種化抽象為具體的神奇功用,往往意旨遙深,值得讓人細細咀嚼箇中道理。

然而,兒童劇的「表演」應該是全劇的亮點;「演員」是戲的靈魂人物。唯美中不足在舞蹈及武術的表現上缺少能量,與劇中欲表達的精神形成強烈反比,「人定勝天」,不放棄就會成功與演員反其道而行的表現,使之與成功的氣勢不成比例。舉其中一段為例:東東與宋三比鼓橋段,本應是強弱對比的互相較勁,透過演員舞弄肢體,在隱喻時空中表現激烈對抗,但卻無法傳遞東方精、氣、神。再者,創作者使用具有東方意涵的舞台設計,以太極圓形為主,此符號原為再現東方民族圓融、和諧、團結精神的美意,但未能考慮舞臺空間大小限制,反而讓演員被侷限於有形的框架之中,讓人感到可惜。

整體來說,這齣戲將數個不同故事以插敘的方式呈現,顛覆兒童戲劇慣以平鋪直述的表現手法,雖不知孩童是否明瞭,但藉著說書人的提問及解說,引導孩童聚焦主題,卻已為觀演互動立下成功的基礎。而創作者巧妙地將許多詩歌及吟唱編入劇中,一段段雄心壯志的警世寓言,頗具教化意義。《狐說八道》透由視覺、聽覺的確表達了「不放棄就會成功」的勵志名言,道盡了人必須勇氣再現,才能克服命運。但或許亟欲跳脫舊式窠臼的創作手法,致使未顧及孩童對訊息接收的程度,顯然企圖心大於實質成果。

《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輪廻、因緣等概念不是不能與兒童對談,但若能多以兒童所能接受、理解的元素概念來呈現,相信更能承載、傳遞更多的意涵給孩子們。(蘇銘昌)
6月
25
2013
如果想要呈現的竟非一般兒童劇顯而易見的教育理念,在《東方夜譚》中,所呈現的是東方的思維,是身為人該有的堅持與抉擇。(吳敏瑩)
6月
18
2013
具有強烈東方色彩的鄉野奇譚,意欲在此劇中傳達出所謂「東方」的核心思想──正念、正心、正氣,這是目前在西方國家霸權之下,在孩童們熟悉的公主與王子的童話故事之中,所找不到、僅屬於東方、亦帶有強烈民族性的價值。(趙芸)
6月
03
2013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