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於戲,意旨遙深《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
6月
14
2013
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5次瀏覽
莊麗釵(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2013/05/25 14:30

如果兒童劇團《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改編司馬中原有血有淚的鄉野傳奇。劇中濃厚的東方氛圍,傳遞仁義道德、為善除惡的警世寓言,再現東方民族不服輸,堅強毅力的個性。胡說:「小人物怎麼可能去告官呢?」,一語道盡弱小人物在強權社會裡遭遇的困境,也揭開了人定勝天的古老話語。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雖然弱小,沒有法力、沒有權力,只要不放棄,弱小的人也能懷著改變命運的希望。那麼,與其說「人就是一個字『傻』」,倒不如說是「執著」。劇中一向溫柔婉約,聽天由命的月桂,也想靠自己的力量把幸福追回來;祥子媽堅強毅力不畏強勢的母愛精神,一句「不要命都可以,我要扭轉命運」,再現東方女性在愛情、親情之間展現自我主體的建構及實踐,破除了對東方女性男尊女卑、柔弱、順服的類型化模式等刻板印象。那麼當說書人問台下觀眾,當你遭遇困難時,媽媽會不會來救你?只見孩童毫不考慮大聲回答「不會」,甚至有人下意識說爸爸會來救我。然而劇中祥子的媽卻獨自對抗三隻巨大妖怪,更以「就算流光身上的血,也要保護祥子」的誓言,捍衛自己的命運,這種為母則強,不畏強權的親情著實令人動容。因此克服命運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願不願意、肯不肯的問題。對觀眾來說創作者要描述的事理很抽象,當藉由具體形象的故事來設喻時,這種化抽象為具體的神奇功用,往往意旨遙深,值得讓人細細咀嚼箇中道理。

然而,兒童劇的「表演」應該是全劇的亮點;「演員」是戲的靈魂人物。唯美中不足在舞蹈及武術的表現上缺少能量,與劇中欲表達的精神形成強烈反比,「人定勝天」,不放棄就會成功與演員反其道而行的表現,使之與成功的氣勢不成比例。舉其中一段為例:東東與宋三比鼓橋段,本應是強弱對比的互相較勁,透過演員舞弄肢體,在隱喻時空中表現激烈對抗,但卻無法傳遞東方精、氣、神。再者,創作者使用具有東方意涵的舞台設計,以太極圓形為主,此符號原為再現東方民族圓融、和諧、團結精神的美意,但未能考慮舞臺空間大小限制,反而讓演員被侷限於有形的框架之中,讓人感到可惜。

整體來說,這齣戲將數個不同故事以插敘的方式呈現,顛覆兒童戲劇慣以平鋪直述的表現手法,雖不知孩童是否明瞭,但藉著說書人的提問及解說,引導孩童聚焦主題,卻已為觀演互動立下成功的基礎。而創作者巧妙地將許多詩歌及吟唱編入劇中,一段段雄心壯志的警世寓言,頗具教化意義。《狐說八道》透由視覺、聽覺的確表達了「不放棄就會成功」的勵志名言,道盡了人必須勇氣再現,才能克服命運。但或許亟欲跳脫舊式窠臼的創作手法,致使未顧及孩童對訊息接收的程度,顯然企圖心大於實質成果。

《東方夜譚II-狐說八道》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輪廻、因緣等概念不是不能與兒童對談,但若能多以兒童所能接受、理解的元素概念來呈現,相信更能承載、傳遞更多的意涵給孩子們。(蘇銘昌)
6月
25
2013
如果想要呈現的竟非一般兒童劇顯而易見的教育理念,在《東方夜譚》中,所呈現的是東方的思維,是身為人該有的堅持與抉擇。(吳敏瑩)
6月
18
2013
具有強烈東方色彩的鄉野奇譚,意欲在此劇中傳達出所謂「東方」的核心思想──正念、正心、正氣,這是目前在西方國家霸權之下,在孩童們熟悉的公主與王子的童話故事之中,所找不到、僅屬於東方、亦帶有強烈民族性的價值。(趙芸)
6月
03
2013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