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符號與想像《月亮湖上的香蕉船》
7月
16
2013
月亮上的香蕉船(聽我說故事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15次瀏覽
李雨珊  (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聽我說故事劇場創團作品《月亮湖上的香蕉船》,整場演出只有四位演員,憑藉她們僅有的肢體與聲音表情,在非典型的劇場空間中,為在場的大小觀眾們表演一段由繪本改編的故事:小熊噗噗得知森林裡有一座美麗的月亮湖,便呼朋引伴踏上尋找月亮湖的冒險旅程。演員化身說書人帶領觀眾一同放下對這個沒有任何舞台布景的「空的空間」的疑慮,和小熊一起經驗這場冒險。不同於其他國內兒童劇,說故事劇場(Storytelling Theatre)不需要華麗的服裝、道具或布景,整場演出的外在裝飾或內在意涵都在於演員的表演,這樣的表演為台灣兒童劇場注入新意。

所有的劇場符號皆來自演員自身的創造,演員從觀眾一踏進紀念館便開始表演,她們化身前台工作人員,設計了別出心裁的付票款方式──將金幣(50元)投入許願池,以及剪出月亮造型的戲票,這些對於觀眾而言都是新鮮的劇場符號。該劇選擇在非正式的表演空間演出,因地制宜發展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開場。從四面八方而來的聲音及出場,這樣的新奇需要觀眾暫停懷疑、一起想像,跟隨演員的一舉一動,也許只是個轉身她們改變了身份,或為角色、佈景、道具,演員在舞台上、在觀眾面前將符號轉化。那樣的轉化極為快速,故事劇場箇中趣味就在這樣的迅雷不及掩耳中,每種轉化都是一個符號性的選擇。

再者,四個女演員在場上變身成各具特性及符號的角色,翹著尾巴的鴨子,說話尾音總是「…ㄚ…ㄚ」、有著長長脖子的鴕鳥婆、嘴巴大又長的小鱷魚、像彎形月的香蕉船等,這些符號的選擇或許為了親近孩童的世界,但似乎過於實物導向。難道香蕉船只能以一彎船身來表現?船身又只能以演員的雙臂彎來代表?巫婆說話一定要有尖銳嗓音?且主要角色由固定的演員扮演,令人覺得有些不自然,這樣的表現,使整體少了些流動的美感與驚奇。

對觀眾與劇組而言,每種設計都有其意義,這些意義或為劇組賦予的,或為觀眾自行建構的接受美學。然而,符號的載體(能指)有其次文化的存在,舉凡成人與兒童觀眾間、東方與西方文化間,對於符號載體的理解有著不同面向與層次。因此,符號性的選擇有其侷限,端賴劇組的定位與符號所承載的觀眾群,這場演出的觀眾定位與符號的承載間還有些模糊地帶,巫婆在廚房調配毒餅乾的橋段有許多符號選擇,其所承載的觀眾群不一致。

演員為演出做的多方嘗試令人激賞,但為月亮湖上灑下的金黃色彩配音,那樣的「ㄙㄥ~ㄙㄥ~ㄙㄥ」或許能破壞巫婆的眼睛,進而解除魔法,但也影響觀眾對於金黃色月光灑在湖面上的想像。劇末演員引人入勝的歌聲,為該劇增添無限風采,但歌曲卻是改編自耳熟能詳的《倫敦鐵橋》與《月光》,這樣的安排使觀眾在幻想與現實的邊緣拉扯著。

開場的冒險故事有著很好的鋪陳,小熊在旅程中與動物朋友的互動饒富趣味,有美好堅定的友誼,也有意見不和、爭吵的衝突,就好像小觀眾在現實世界的寫照,因而近乎人情。可惜的是頭重腳輕的文本編排,令人意猶未盡,那艘香蕉船似乎還在湖面上擺盪著…

《月亮湖上的香蕉船》

演出|聽我說故事劇場
時間|2013/06/09  16:30
地點|台南郭柏川紀念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