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論最終場《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終站》
5月
19
2015
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湯皇珍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8次瀏覽
羅倩(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由展、演、論共同組成,在美術館中展開一場歷程時性的回顧,旅行可以說是由多個面向的時空交疊而成,1999-2013年藝術家所創作的十件作品的時間、從藝術8的展、演、論(2014/5/24-7/5),再到當代藝術館(2014/9/13-10/19),最終則是北師美術館(2015/4/7-5/10),三館共七次的演出與七場論述對談,揉和了藝術家創作的時間、作品播放的時間、美術館展出的時間、表演的時間、論述的時間,以及觀眾參與的時間。無論觀者以哪一種形式參與,實際上已經悄然啟動了你我的「旅行」。

這裡的「旅行」倒不是真的去了什麼特定的地方旅行,展現的是一種欲望,透過行動與言語,藝術家踏上旅程,言語不斷敘述著,影像和聲音卻不斷漂浮斷裂,觀看作品的觀眾反而因為作品意識到了自己當下的存在與思考。如此多的影像、文字與敘述,進而意識到溝通的欲望如同在迷宮中不斷迴盪折返,接收到支離破碎的隻字片語,這是行動藝術家湯皇珍所要表達的,如當代的各種形式的溝通就像語言的裂解一般,言說的欲望無窮無境,說與聽之間無限膨脹,每個人都在製造話語、試圖溝通,而這些話語反而像海浪拍打上岸般,一次次地不斷被覆蓋消融,這是一趟無法停止的旅行,錯綜複雜的歸途之旅。

這趟「旅行」中多次的啟程與回返,對應著展覽的命名「尤里西斯[1]」,可以是希臘時期的英雄、喬伊斯[2]筆下的城市的遊蕩者、安哲羅普洛斯[3]《尤里西斯生命之旅》(1995)電影中回到故鄉希臘尋找佚失影片的電影導演,而在湯皇珍歷時十五年的作品中,旅行更像一種必須不斷移動的當代處境,旅行成為一種「旅行的想像」、旅行成為一種不再遙不可及的行動,每一個人在現代科技的層層包圍中,分分秒秒持續都在不間斷的「旅行」,用行動裝置上網、用電腦進行虛擬連線、用app進行遊戲與購物、觀看電視上的即時新聞連線,參與網友串聯起義的各式社會運動,甚至是在網路上點選旅遊地點的諸多翻閱想像,旅人還未出發,視覺與資料早已在旅人腦海成行。

「言說」是湯皇珍念茲在茲的重要命題,最後一場論壇上她提到,行動藝術的重要觀念是關於藝術家的選擇,選擇了什麼樣的行為/事件?同時也說:「走自己真實的生命路徑」。當一切的溝通與言說被各種大大小小的機器所掌握控制時,人如何在這之中保有自我,跳脫機器的制約與束縛,呼應到藝術家所強調的「自我覺察」,找回自我的主體性,每一個參與的民眾都有能力產生的自覺,才是這一涵蓋展、演、論多種形式的藝術表達背後所要展現的企圖。

五月九日現場的「演」,這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參與經驗,八位表演者(包含藝術家本人)在美術館的空間中迴盪,從三樓到二樓,再到地下一樓,以倒退的姿勢緩慢向後行走,介於甦醒和沉睡之間的朦朧狀態。從三樓佈滿文字投影的透明壓克力箱開始、到二樓各式各樣的木製展間漫遊,表演者在各展間外圍穿梭移動、遊走,敲打、揮舞、停駐,並不斷敘述著藝術家精準編寫的劇本,喃喃自語且齊聲喧嘩,話語一句一句地傳達,卻也一句句地飄散。表演是依據藝術家在對尤里西斯相關作品做了相當多的研究後所改編的劇本,尤里西斯啟程、迷失在路途中且不斷游移,所有的表演者必須分分秒秒全心投入演出,形成了一個在美術館空間表演的行動劇場,觀眾並不被限制在座位上,觀眾可以跟著表演者移動、擦身而過、亦步亦趨或是保持一定的距離觀賞,觀眾是完全不受限制的,亦可以在表演進行時任意進入各個影音敘述裝置,或在外圍翻閱靠近窗戶邊的展覽手冊,最後表演者退回到藝術家的幽暗之地下記憶儲藏室,在椅子上捧著記憶之盒(觀眾也可入座參與),空間響起如暴雨的聲響,牆上投影著快速的移動風景或空白,而終至落幕。表演者與觀眾一起的行動與感受,共同創造了僅此一次且每場演出皆無法重複的觀看經驗,每一個參與者都能有各自體驗演出的姿態,那些自我的移動、停住、感受或分心共同形成了一「旅行經驗」,若藝術就是一種行為/事件的選擇,這無疑是湯皇珍所策劃的整個藝術行動事件,是展覽中的一種表演形式,一個體驗時間與不同空間流變的演出、它不只是藝術家的回眸,亦是一次精彩的多層次創作,在行動中體驗直探藝術的無限可能。

註釋

1、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為尤利西斯),西元前9世紀古希臘詩人所著《伊利亞特》中的人物,是特洛伊戰爭中的希臘英雄尤里西斯,戰爭獲勝返家過程中因觸怒海神波賽頓,困在海上漂泊十年的旅程,歷經重重困難後終而返家。尤里西斯在愛爾蘭作家喬伊斯所著的意識流小說《尤利西斯》一書中,則將海上漂泊的十年轉化成為在都柏林街頭的一日經歷。

2、詹姆斯.·喬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1941)愛爾蘭作家和詩人,現代主義作家與意識流文學鼻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1914)、長篇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蘇醒》(1939)。

3、泰奧.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1935-2012)希臘著名導演與編劇。

《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十五年。終站》

演出|湯皇珍
時間|2015/05/09 14:30
地點|北師美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追求不一樣」是歷史上開設替代空間很典型的動機。然而,從數年來藝文體制大量吸納了替代空間、實驗劇場等美學與成果經驗下,不可否認地說,現今成立「不一樣的空間」也是青年創作者面對「如何接軌體制生存?」的類似選擇。因此「不再是我所熟悉」所變化的不見得是城市,也是時代青年自身。而「替代」在此亦是對自我匱乏的補充,如同跨領域是對領域單一化的補充。
11月
27
2024
在東亞的表演藝術生態中,製作人或策展人社群網絡有一個實質上的重要性,那就是:在各國經濟結構、文化政策、補助系統到機構場館往往體質與架構迥異的情況下,跨國計畫常無法──例如,像西歐那樣──純粹透過組織面來推動。無論是評估計畫可行性,還是要克服合作過程的潛在風險與障礙,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信任都是極為重要的基礎。因此,「在亞洲內部理解亞洲」也包括認識彼此的能與不能。
11月
20
2024
本文將主要聚焦於策展人鄧富權任期前三年,在由公立劇院、機構主導的城市藝術節之「策展」可能形塑什麼?又究竟「策了什麼」?而「策展」又如何「製作」節目作為討論主軸,並嘗試推想我們可能期待或需要什麼樣的城市藝術節。由於我在上述期間曾多次以不同身份參與藝術節,請將本文視為介於藝術節觀眾、參與藝術家(團隊)、觀察者等多重身份交叉田野的書寫。
11月
15
2024
《熊下山》及《Hmici Kari》為阿改及山東野合作的部落走讀結合餐桌劇場的系列展演活動。阿改協助調度部落文史及人際關係的資源,如商借場地、遊客接駁 ……,我們則專注於劇本撰寫、排演、劇場技術與設計。在基礎條件的限制下,即使盼望搭配華麗的燈光或絢爛的配樂,現實中卻得層層考量,比如是否要借電還是自備發電機,、某段音量過於龐大,會不會干擾到鄰居或讓小狗咆嘯等。看似簡單的行政工作,需要耗損相當的溝通工程,人際關係的稠密程度比蜂蜜還黏,比樟樹燒出的煙霧還猛烈,團隊成員總得細細梳理,說話再說話、確認再確認。
8月
23
2024
筆者有幸參與的2023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藝術策展「淺山行路人」,範圍橫跨五縣市,光移動就是場挑戰,「走入地方」是所有參與藝術家與策展團隊開始的起手式,這其中也不斷叩問「地方」如何被界定與其所連帶衍生的認同、族群、邊界等諸多問題。在籌備過程中拜訪各地「地方引路人」成為一個關鍵,透過多次實際走訪、聆聽、討論與溝通,許多作品在這個與地方來回互動的過程中而發展至最終樣態,甚至因應場域而重新發展。
8月
21
2024
對於徵件或委託創作來說,通常會有明確的目的與任務,而該任務也很可能與政府政策相關,例如利用非典型空間(通常帶著要活絡某些場域的任務)、AI、永續發展、社區參與等。一個不變的條件是,作品必須與當地相關,可能是全新作品或對現有作品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可以了解這些規章的想法,因為就主辦方而言,肯定是希望作品與當地觀眾對話、塑造地方特色、吸引人流,並且讓首演發生在當地的獨家性。這似乎造就了「作品快速拼貼術」與「作品快速置換術」的技巧。
8月
14
2024
戲劇節與地方的關係略為稀薄,每年僅止於展期,前後沒有額外的經費舉辦其他地方活動或田調。又,由於地方民眾的參與度不高(光是居民不見得需要藝術就足以形成困境;加上更有效傳播資訊的網絡媒介不見得適合多為非網路住民的魚池),這導致策展上對於觀眾組成的認知模糊:既希望服務地方,又期待能吸引城市觀眾,促使以筆者為首的策展團隊萌生轉型的念頭。
8月
14
2024
綜言之,今年的「Kahemekan花蓮行為藝術展演」大膽化用戲劇元素,近乎從「單人行為」往「雙人、小組行為」延展與突破。即使觀眾與舞台上的行為藝術家拉開距離,但劇場氛圍濃厚的行為展演,反而透過聲光音效、物件應用及行為者「共舞、同在」而拉出不同張力,甚至在不同主體對原民文化認同/藝文工作、少數發聲、藝術/生命哲學等主題闡發不同意見之際,激盪出辯證與淨化之效。
8月
14
2024
換句話說,人與地方的互動經驗,會使人對地方產生情感,進而做出超乎理性的判斷。否則我們很難解釋,黃錦章從布袋戲團團長到文化工作者的身分轉變,以及那種持續為自身生活場域策動事件的動力;從張敬業身上,也能看到同樣的情感動力模式,令他在見到鹿港於鄰近工業及商業觀光夾擊時,自發性地舉辦文化活動,尋找外於過去的聚眾可能。
8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