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持久《熱炒99》
12月
18
2017
熱炒99(新人新視野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1次瀏覽
方姿懿(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

只有一張圓桌的熱炒店,能夠辨認出那是熱炒店的:可能是服務生朱怡君身上穿著綠色台啤的圍裙、酒促小姐的人形立牌和一箱箱座落在角落的台啤。最開始,朱怡君正在講電話,從電話中的內容可以知道有人死了,她很心痛。主角李俊元進場,只能結束電話。怡君殷勤地招待著他,甚至有些越矩(拼命地想要灌他酒或是想試戴那枚貴重的戒指),很好笑。但若在退一步看著正在笑怡君的我們,其實怡君的悲痛和觀眾的笑交織在一起,是很荒涼的。這般情緒的夾雜,構成了整齣《熱炒99》。

場景時間鎖定熱炒店內一頓餐的時間,除了幾乎始終在舞台上的李俊元,和最先赴約的蔡書宇,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篇幅展現角色的樣貌;其餘的五人則相對刻板,甚至有些功能(是為了情節和人物關係必須而存在的角色)。我認為在這樣少的發揮空間中,演員卻做到更加豐富,這是難得的。蔡書宇是其中最耐人尋味的角色,他生理男性,但心理上是個女人。一般來說,他成長的過程可能會因為認同的問題或旁人異樣的眼光相當辛苦,但不曉得是否由於過於艱辛的淬鍊,他的作為和生命觀是這些角色中,最圓滑也果敢的。透過演員楊宇政的飾演,看似外顯實質拿捏得宜,從他口中說出書宇的台詞是渾然天成,很精彩。

可能我入戲太深。這麼可以笑的一齣戲,無論是在原本劇本寫作的語言上,或是表演節奏的安排上,甚至是角色些微誇張的形塑,其實皆是惹人發笑的,但我總是笑不出來。太多懸疑的視窗一個一個開啟,等待著解答才能收合:說好要吃熱炒,一次次催菜,等了一整齣戲,卻等不到一盤菜上桌;那通預告著死亡的電話,卻到幾乎劇終才真相大白;以為是慶祝結婚五周年的派對,女主角許惠萍姍姍來遲,事實上兩人早已離婚;突然現身的已逝知名作家,說曾經的曖昧只是年少時懵懂,作為惠萍腹中孩子的生父,才是他接下來要面臨的人生……。每個接踵而來的劇情,驚人的轉折媲美八點檔連續劇,有比較高明嗎?高明的是在一集的篇幅中交代完全,沒有歹戲拖棚。很有趣,卻有點摸不著頭緒。笑笑地心糾結了一整齣戲,最終李俊元應聲倒地,這群根本不可能「再約」的人,或許要表達所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終究都是虛應故事。

等不到菜上桌,等到的是幾場愛的誤會。《熱炒99》雖然以相約在熱炒店作為背景,但隨著情節進展,堆疊了一層又一層的懸疑和等待,而背後緊扣著這些角色們的,滿是誤會及已逝的愛情。實則令人感傷的內容,但前面由於過於凸顯荒謬性(最荒謬的大概就是因著折疊拉門如開關般的雷雨聲了)而令人哄堂大笑的氛圍走向,即使最終李俊元倒地,此時和前面的氛圍已過於斷裂,可能並非點睛而是添足。無解的疑問仍無解:為什麼是熱炒店?

《熱炒99》

演出|孫唯真
時間|2017/11/11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