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家/痂之為何?《死死免了米》
10月
31
2019
死死免了米(娩娩工作室提供/攝影林筱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91次瀏覽
張啟豐(2019年度駐站評論人)

舞台上兩張病床橫向並置,上懸十二座抽風機。開演前時而運轉、時而停歇,上舞台懸掛建案廣告「你心裡。住著一座莊園」,下有若干盆栽,或直或傾、或茂或耄,耳際盡是室外機車呼嘯、汽車鳴行之聲。

燈光暗亮暗亮,其間呈現祖孫三人(祖母、姊姊、妹妹)的日常。姊姊車禍腳殘,床就是她的生活空間,祖母重病,極度倚賴床,夜間難以入眠;兩人生活在原本是一樓的地下室。妹妹住樓上,聽到叫人鈴才下樓,平常自由趴趴走,過活。

媽媽早已棄女離家,姐妹倆從小受祖母撫養長大,自從姊姊車禍殘廢,三人為彼此維生/為生而形成「老殘嬈」三人組,彼此不爽、語言暴力,姊妹卻又怕祖母離世而時刻不安。空間光線昏暗彷若電影《凡赫辛》吸血鬼古堡(而不是莊園),只是,這組老殘嬈靠著彼此揭痂戳刺傷口、吸吮鮮血維生。這樣互相剝離且相互依存的狀態,在祖母被(姊姊)「弄」死之後,產生「(恨/愛)能量不滅」機制下的補位——語言的補位、階級的補位,於是,姊姊補位到祖母的位置,和晚輩溝通使用台語/任意支使(折磨)外籍移工,猶如姊姊之前感受到的,與被支使的。痂(家)依舊結,膿(儂)依舊在。

在這樣的家/痂狀態中:妹妹帶著老男人回來,以青春的肉體和(假)高潮及(真)可憐,讓男人掏出一疊又一疊鈔票;社工到家裡服務,認出殘姊就是以前補習班的老師,展現愛意,姊姊說明車禍致殘原因(南北奔波教補習班,當天晚上即使很累,還是要趕回來照顧祖母、妹妹,因此發生車禍),卻和祖母講的不同(姊姊是要自殺,因為警察說事故現場幾乎沒有剎車痕跡,顯非車禍);姊姊直白說出自己殘廢以來的性需求與性解決,男社工學生驚慌失措、甚而失語。祖母過世、妹妹離家後,姊姊補位祖母成為支使者,補位妹妹而和老男人且更獲歡心,也更虐使瑪莉亞。吸血鬼古堡再次矗立。

全劇以片片剝除、層層裸露的手法,呈現家/枷/痂的真實──就是「真」「實」,此外無它。「死死免了米」是台語發音的句子,一般語境下,只是抱怨的表達,頂多咒罵;口出此句者,應該不會是認真地想落實——而這裡,就是落實了,而且成為一個轉折——就像姊姊以一己腳廢之軀,使盡全力快速轉動床墊軸把,折將起來,並矇住祖母眼鼻,病重的祖母被夾在中間,斷氣離世。這個段落是重要轉折,台上燈光轉為紅色,更強化地明示。可惜演員的動作有欠精準,未能一氣呵成,而且整段過程節奏稍嫌快了點,以致於醞釀不夠,原本預期的震懾力度也不免打了折扣。

姊姊雖然虐使瑪莉亞,卻也只能跟她好好說出心內話,於是,車禍原因有了第三種說法:姊姊終於找到親生母親,原本要親眼看母親過得多麼落魄的她,到了母親所在的麵店,看到和自己面貌相仿的小女孩,聽到母親從裡面傳來的聲音,姊姊掉頭離開,開車直上高速公路……(是誰想死?)

一般來說,劇場中所呈現的親人間的(看似)仇恨,到最後大多以真相大白、彼此體諒而溫暖收尾,觀眾也可以因此(獲得滌淨──因為我家也是這樣)而施施然安心緩步離開劇場。但是《死死免了米》並不如此,她硬挺抓著觀眾的肩膀,她硬挺撐開觀眾的上下眼瞼,她硬挺要你看清楚──就是這樣。如此直面暴烈,不禁令人想起蕭博勻《Play Games》、劉天涯《姊妹》,對此,並不願意用「女力大爆發」來形容,但是在女性強韌的「力」下,一切都須直面,以超乎溫情邏輯的反轉呈現「真」「實」,而在「真」「實」之前,任何修辭與形容都不免虛矯。

觀看/經歷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編劇、導演、演員及設計者的嚴肅思考及誠懇面對。因此,舞台上打造出一座無牆囚室,「老殘嬈」三人小組被隱形絞鍊捆繞──鑰匙?沒有。

在如此主/客觀緊密依存卻無法(或主客/觀不想)散離的牽制禁錮下,無法行動如姊姊,只能在男高音歌劇詠嘆調的撫慰下,依存於美好理想國度;重病難癒的祖母,就在不斷播送的誦佛聲中,預想淨土;至於妹妹,帶著耳機、晃著身體,更直接地拒絕她所在空間,自我沉浸。雖然,妹妹是那麼地愛祖母;雖然,姊姊始終在地下室陪伴祖母;雖然,祖母這麼辛苦地代母撫養姊妹。而終歸,都是要死別與生離……

死死免了米,活咧卡慘死。痂(家)下,是惡膿是嫩肉?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本以為「正義」的問題都給楊牧、汪宏倫說完了。最近赫然發現,「轉型正義」的問題或許不在「正義」,而是「轉型」。誠如汪宏倫所指出的,「轉型」的原意是一個有具體歷史脈絡、階段性任務的「過渡時期」,而當前的問題正是用「正義」的超級政治正確和「人權」的普世性,掩蓋了對於現在究竟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的辨認。我們正經歷的「轉型」究竟是什麼?
4月
18
2024
同時,我愈來愈感覺評論場域瀰漫一種如同政治場域的「正確」氣氛。如果藝術是社會的批評形式,不正應該超越而非服從社會正當性的管束?我有時感覺藝術家與評論家缺少「不合時宜」的勇氣,傾向呼應主流政治的方向。
4月
18
2024
首先,出於個人感覺的主觀陳述,憑什麼可作為一種公共評論的原則或尺度呢?我深知一部戲的生產過程,勞師動眾,耗時費工,僅因為一名觀眾在相遇當下瞬息之間的感覺,便決定了它的評價,這會不會有一點兒獨斷的暴力呢?因此我以為,評論者對「我覺得」做出更細緻的描述及深入剖析,有其必要。
4月
11
2024
「我」感到莫名其妙,「我」的感動,「我」沉浸其中,在修辭上會不會不及「觀眾」那麼有感染力?而且「觀眾」好像比「我」更中性一點,比「我」更有「客觀」的感覺。
4月
11
2024
對我來說,「文化」其實更具體地指涉了一段現代性歷史生產過程中的歸類,而懂得如何歸類、如何安置的知識,也就是評論分析的能力,同時更是權力的新想像。
4月
11
2024
假如是來自京劇的動作術語,比如「朝天蹬」,至少還能從字面上揣摹動作的形象與能量:「腳往上方」,而且是高高的、狠狠用力的,用腳跟「蹬」的樣子。但若是源自法文的芭蕾術語,往往還有翻譯和文化的隔閡。
4月
03
2024
我們或許早已對「劇場是觀看的地方」(源自「theatrum」)、「object」作為物件與客體等分析習以為常,信手捻來皆是歐洲語系各種字詞借用、轉品與變形;但語言文字部並不是全然真空的符號,讓人乾乾淨淨地移植異鄉。每個字詞,都有它獨特的聲音、質地、情感與記憶。是這些細節成就了書寫的骨肉,不至有魂無體。
4月
03
2024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