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的話語,曾使「情色」和鳴《情色渡假村》
8月
11
2014
情色渡假村(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2次瀏覽
湯欣曄(臺大戲劇所)

無論是一段熱帶時光,還是一場療癒之旅,主角米榭與圍繞著米榭的人們,均在一個旋轉的大房間裡消磨時間,這就是這齣戲給我的視覺空間印象。鏡框式舞台上不斷旋轉的大房間裡,類似於沙發的白色長座,更精確地切割了四個空間,並以如紗的輕幕虛掩或拉開,示以情節的行進段落或氣氛的調節;不需要實際的換場,輕幕隨著角米榭的混沌開明、從不避眾的換衣與生理反應,讓觀眾有了一種貼實的感受,就像是隨著米榭不曾斷掉的思緒漸漸走向故事盡頭。

這齣戲的性與性別政治問題,可以先看米榭在觀眾面前呈現怎樣的一種面貌:活了四十年,一直單身,長期沉迷酒色。平常時期與非常時期,工作或喪父,他都有那麼點「性愛成癮」;他對女人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在幾乎如同自白的話語裡,「閱女體無數」的經驗好似被置於放大的鏡頭裡檢視著,配合時時跟隨的攝影機,繪聲繪影,引出無盡的想像與窺伺慾。

情慾位階上的男性、父權、西方與資本主義,都已經是談到泛濫的議題。雖然「平等」與「解放」的實踐距理想目標尚有距離,《情色度假村》仍予人微弱的希望。必須透過醫生的引導才能彰顯的話語,那些原先隱藏在平庸男人腦中的情慾浮思,反映到敘述客體的女人身上,卻變成稀鬆平常的行為。「熱帶泰國」裡男人買春的女孩,其熟練的性技巧,使她在交易當中輕鬆地控制住男人的一切,終至極致的高潮;瓦蕾西做為男人生命裡最初與最後的美好時光,她也早在兩人第一次的約會裡即採取主動,其對性慾與情愛的需要真率直接,付諸言語行動從不壓抑,一樣讓戀人的生命走向高潮。過客與摯愛,解構了男權/父權式想像,她們在男人自述的有愛/無愛的「性」當中,展示極具能力與主動的一面。即使敘事的角度還在男性的嘴唇間,女性卻已然溢出他們能夠操弄的範圍,而在回憶當中掌控主角的人生意義。至於「東方」所帶來的神祕性、興奮感,甚至是無法忽略的商品性,早已淹沒了男人的慾望本身,他/西方男人被反制著,女人將他帶入/帶出,肆意引導;男人始終理不清自己的想法,只能也只願跟隨女人的腳步邁向新的可能的同時,卻因意外嘎然而止。隨著女人的逝去與缺席,男人的生命也萎縮至死亡。

史蒂芬.夏夫(Steven Scharf)演繹米榭這樣一個陷溺於色情的中年男子實在相當傳神,透過不斷特寫的鏡頭,觀眾看到他那縱慾過度的凹陷雙眼,感受到在不斷旋轉的大房間中,他那空虛的心房;從未掩飾的換衣裸身,更突顯米榭欲達到的自我審視與重啟新生的渴望。即時錄像的如影隨形,夏夫以極為精準的演技,展現了主角細微自然的動作表情,同時在舞台和影像上表演到位,說服了觀眾接受他那些自語與回憶,並隨時迎來打中靈魂的心緒震動。

《情色渡假村》

演出|德國慕尼黑室內劇院
時間|2014/8/9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虛實交界的曖昧化」並不單只出現在舞台與影像的應用上;而是成功的成為能夠貫穿這齣戲的一套邏輯。在「曖昧」的邏輯之下,虛實之間再無分別。消弭了框架與界限之後,我們得以站在虛實之上,用更宏觀的視野看盡虛實本是一體。(陳群翰)
8月
28
2014
把精神診療搬上舞台,在大腦各處崁裝鏡子;盡情自我窺視,摘除自戀,不畏懼自我攻擊,從文字走向舞台,再從舞台走回現實。戲劇不再廉價地扮演,而以肉身、擬像、文字一齊獻聲;基米(Stefan Kimmig)的《情色渡假村》起碼為我們示範了其中一種探問方式。(林乃文)
8月
15
2014
舞台上白紗的遮蔽以及旋轉舞台的使用,恰好抵銷了太過強烈的「攝影」與「被攝」兩者對立而強烈的感受。在被決定的觀看以及觀看的過程中,有一段模糊的區塊,而這樣的模糊讓我覺得非常舒服。(劉崴瑒)
8月
14
2014
演員的表演也沒讓影像手法專美於前。演員史蒂芬.夏夫(Steven Scharf)扮演米榭,自言自語時說話輕柔如夢囈,一轉到憤世直言的大段獨白,狂烈暴走,被情感撕扯著的語調和身體線條好像隨時都會崩潰;情緒和肢體表現收放自如,令人讚嘆。(譚凱聰)
8月
11
2014
原著中人物往往滔滔不絕議論起來,雄辯的觀點才是韋勒貝克包藏在表層情色故事裡面,但在此次的改編中,我們只能藉由逼近主角攝影鏡頭的再現,思緒混亂、喋喋不休、分不清楚事實與謊言、現實與夢囈,米榭的臉成為引發觀眾情緒、思索、反省的最重要媒介。(葉根泉)
8月
11
2014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