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疊映的巨大孤寂《情色渡假村》
8月
11
2014
0289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75次瀏覽
譚凱聰(文字工作者、劇團行政助理)

2014/8/8 19:30

眼前是一個四方形旋轉平台,內外垂掛白色紗幕,外圍代替牆面,內部搭配低矮沙發將平台分成四塊空間,故事在其中流轉不息。開場時男主角踏入平台,白色紗幕上隨即出現他的巨大臉孔──台上攝影機正對他進行現場錄像,同時轉為投影,覆蓋整座平台。平台穩定旋轉,變換時空場景;在迷亂與性愛片段中則飛快轉動,將肉身與影像都捲進巨大的幻覺漩渦裡。

這是德國慕尼黑室內劇院改編自法國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同名小說的《情色渡假村》。開頭是男子米榭接受診療,在連串問答中開啟他結識女主角、促成情色渡假村的回憶,整個故事化為全場流動的幻象、音響和動作。

台上現場錄像和肢體表演頻頻疊合,形成的畫面極為迷人:有一幕米榭站在女子臉孔巨大投影的嘴唇處,產生整個人被她(的影像)舔舐、吞食的幻覺;演員一舉一動同時化為紗幕上的巨大投影,籠罩台上每個角色;有幾個段落還在全場投影中分割出小螢幕,並置另一段現場錄像。虛像與肉身層層包裹互生,彷彿為人類心理中錯綜複雜的虛實(靈肉?)感知寫下一個優美的註解。

演員的表演也沒讓影像手法專美於前。演員史蒂芬.夏夫(Steven Scharf)扮演米榭,自言自語時說話輕柔如夢囈,一轉到憤世直言的大段獨白,狂烈暴走,被情感撕扯著的語調和身體線條好像隨時都會崩潰;情緒和肢體表現收放自如,令人讚嘆。

《情》的另一亮點,在於場上演員頻頻冒出神來一筆的疏離互動:與米榭獨處的女主角突然將食物分給一旁不帶角色的兩個演員;女主角「接手」米榭獨白,以第三人稱觀點描述自己的動作;米榭大喇喇將餐桌搬進後台,女主角在台上換裝,換完衣服隨手丟在一旁;演員對戲但身體彼此偏離,交談起來像電視分割畫面;種種彷彿「亂入」的疏離手法都在幫助觀眾相信,台上所有可見的人事物,都只是男子混亂記憶\夢境\幻覺的一部分。

結尾也證明了正是(或可以是)如此。《情》調動了一切舞台與影像元素,精彩地演繹出韋勒貝克小說的核心:無力愛人者的空虛孤寂。台上肢體疏離,投影虛像鋪天蓋地,話語比例大幅向獨白(及他人代言的獨白)傾斜──《情》在形式上以簡馭繁,用四具肉身和幾部攝影機交疊出一層層虛實幻象;內容上又化繁為簡,將萬般幻象轉瞬間收進一個男子巨大而孤單的夢境裡。劇末米榭在紗幕盡皆束起、一覽無遺的平台上獨自躺下的場景,看來竟像是一片無人荒原。

《情》除了自身質地確實「如手工般完美」,技術上也為影像和劇場的融合提供了更多令人驚喜的可能性。當代台灣劇場納入多媒體元素似已漸成風潮,嘗試運用影像技術的過程中卻也浮現「如何用影像搭配劇場來說好故事」的大哉問。《情》的演出,相信可為正在探索這領域的團隊帶來一些刺激與啟發。

《情色渡假村》

演出|德國慕尼黑室內劇院
時間|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虛實交界的曖昧化」並不單只出現在舞台與影像的應用上;而是成功的成為能夠貫穿這齣戲的一套邏輯。在「曖昧」的邏輯之下,虛實之間再無分別。消弭了框架與界限之後,我們得以站在虛實之上,用更宏觀的視野看盡虛實本是一體。(陳群翰)
8月
28
2014
把精神診療搬上舞台,在大腦各處崁裝鏡子;盡情自我窺視,摘除自戀,不畏懼自我攻擊,從文字走向舞台,再從舞台走回現實。戲劇不再廉價地扮演,而以肉身、擬像、文字一齊獻聲;基米(Stefan Kimmig)的《情色渡假村》起碼為我們示範了其中一種探問方式。(林乃文)
8月
15
2014
舞台上白紗的遮蔽以及旋轉舞台的使用,恰好抵銷了太過強烈的「攝影」與「被攝」兩者對立而強烈的感受。在被決定的觀看以及觀看的過程中,有一段模糊的區塊,而這樣的模糊讓我覺得非常舒服。(劉崴瑒)
8月
14
2014
即使敘事的角度還在男性的嘴唇間,女性卻已然溢出他們能夠操弄的範圍,而在回憶當中掌控主角的人生意義。(湯欣曄)
8月
11
2014
原著中人物往往滔滔不絕議論起來,雄辯的觀點才是韋勒貝克包藏在表層情色故事裡面,但在此次的改編中,我們只能藉由逼近主角攝影鏡頭的再現,思緒混亂、喋喋不休、分不清楚事實與謊言、現實與夢囈,米榭的臉成為引發觀眾情緒、思索、反省的最重要媒介。(葉根泉)
8月
11
2014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