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心素直,回歸璞真——《海喲海喲來冒險》
11月
04
2024
海喲海喲來冒險(影響.新劇場提供/攝影王穎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34次瀏覽

文 謝鴻文(兒童劇評人)

如果看到舞台陳設簡簡單單,而且既沒酷炫燈光視覺特效,捨棄讓人眼花撩亂的服裝造型,也不熱鬧載歌載舞,這樣的兒童劇就寒酸沒看頭嗎?當然不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認定那劇團是沒經費就簡陋作戲。相反的,我們不妨思考檢視許多兒童劇的這些繁華縟麗表象一旦剝除後,是不是僅剩空洞乏味的內容,如同「國王的新衣」被揭穿只剩尷尬?

影響.新劇場《海喲海喲來冒險》是為呼應「臺南400」而作的兒童劇,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正是一種簡潔的樣貌,在此樣貌底下承載了什麼內涵?為什麼選擇這種素淨的形式?孩子能接受嗎?回應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回望兒童戲劇最初的原型——兒童的扮演遊戲,再從扮演遊戲發展出創造性戲劇的戲劇美學教育過程,創造性戲劇引領參與者透過想像運作,使身體感官發揮即興創造力,在自由不限制的任何空間下均可操作。

海喲海喲來冒險(影響.新劇場提供/攝影王穎儀)

若是瞭解創造性戲劇的人,就會發現《海喲海喲來冒險》這齣戲處處應用創造性戲劇的方法進行演出和互動,卸下繁複冗贅的外在形式就成了必要。於是幾片褐色布景就撐起了一艘帆船的意象,摺疊梯轉個角度一擺可以幻化成船頭,游泳圈既是游泳圈,又能當作船槳來玩,賦予物件多重的聯想,四個演員乘風破浪的海洋探險於焉展開。

然而,在他們出航之前還先演繹了一段宇宙渾沌未開,太陽月亮剛分離造出,女巨人腳一踩有了山川草木,上古神話崇尚自然,以天地萬物為靈的意識萌發之後,輾轉到了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世界的文明與科技固然持續進步向前,但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也變成征服與占有,探索與開發。島嶼的殖民發現,文化的跨越移植,俱成了這時期歷史的寫照。這段回溯神話的表演內容,其實也點出了兒童的直觀想像特質,是很貼近原始神話思維的。不僅如此,兒童永無止盡的想像力,不也像在航海探險,一次又一次航向無邊際的未知領域,想像一旦著陸上岸,便可能是某種創作的完成。

穿過開場這段饒有意義的安排,接著跟隨四位演員經歷海上的風雨浪濤,甚至墜海潛游;驚險過後,再劃浪前行,終於來到一座島上,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是臺灣,可是從群鹿奔跑,物產豐隆等台詞敘述中,不難連結到四百年前的福爾摩沙身影。創造性戲劇的引導與互動,不斷在這過程中出現,比方演員沉入水中後,要觀眾扮演海中生物;到了陸地,要觀眾扮演各式各樣的動植物⋯⋯,現場的孩子紛紛給予熱切地回應,投入想像,伸展肢體,與演員達成和諧互動,幫助戲劇情境的建構。兒童劇的互動,以往常見是刻意設計的「假裝」,例如「假裝」看不到某人(明明就躲在他背後),卻要台下觀眾幫忙找,當台下觀眾說:「在你後面。」轉身還是傻呼呼「假裝」沒看見。這樣的「假裝」是蒙昧矯飾的偽裝,裝笨來取悅戲弄觀眾。但是我深切期望兒童劇走向的互動是「彷彿」(as if),因為沉浸參與,因為幻想全然投射,因為挖掘出自身內在的創造力量,使當下一切彷彿成真。

海喲海喲來冒險(影響.新劇場提供/攝影王穎儀)

所以,當孩子們透過演員的創造性戲劇方法引導,真誠愉悅的嘗試讓自己的身體變成魚,變成果樹,變成水鹿時,他們和演員的互動也適切地與戲融為一體。更可貴的是,戲尾聲演到四位演員本來要將島上的所有產物貪婪掠奪,但是臨走前突然有疑慮,於是請孩子提供解決之道,孩子千方百計的思考,有的說要把他們抓起來關進監牢,有的說要武力對抗,更有答案展現出對土地資源永續的作法,建議只帶果實種子離開⋯⋯,不是由台詞直接對兒童說教,反而是促進孩子多元化的批判思考,激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切形式操作如此簡單,大人依心素直相待時,孩子們的喜悅滿足程度會超越只是看見演員的愚笨搞笑,從中更提煉出影響.新劇場為孩子作戲的真淳精神。這股精神,隱約可聯繫到1980年代中創造性戲劇開始在臺灣落地生根,專業化兒童劇團開始在臺灣興起,在劇場環境尚貧瘠未全面開化的窘況下,那些前輩懷抱理念和熱血,勇敢開創墊下的礎石,後來有人承繼,有人忘記,兒童劇漸走調充斥太多綜藝喧鬧的取向時,《海喲海喲來冒險》的回歸璞真,好像安心定錨,告訴我們這樣簡潔有力的創作形式可以讓兒童劇不飄搖地繼續航行。

《海喲海喲來冒險》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24/10/19 16:30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二館 跨域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