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每個人心中的小孩《誰偷走了我的字?》
8月
14
2024
誰偷走了我的字?(刺點創作工坊 提供/攝影張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59次瀏覽

文 白斐嵐(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我恨文字,我愛文字,而我希望我有好好對待文字」

──《偷書賊》

《偷書賊》作者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在書末筆記寫下這段文字:「我想到希特勒用文字話語摧毀人們,而現在我讓一個小女孩把這些偷回來⋯⋯透過她周遭圍繞的世界醜惡。」這本小說,正是以二戰期間一名小女孩為主角,藉由死神來回時空的敘事,呈現文字如何具有煽動並摧毀世界的邪惡力量;卻也是因為文字──小女孩拿著偷來的書,唸給家中藏匿的猶太男子聽──讓陷入絕望的人們,有了活下去的勇氣。這是文字無與倫比的力量,端看持有「文字」魔法的人怎麼使用它。

刺點創作工坊親子音樂劇《誰偷走了我的字?》(後簡稱《偷字》),便是一齣關於文字魔法的故事。精靈王國的小精靈繪繪,不知為何總是寫不出字,寫的字像畫符,被老師罵也被同學排擠,因而決定來到人類世界,揮揮魔法棒偷走了高材生高百晟的「字」,將他的書寫能力占為己有。原本是媽媽驕傲的高百晟,瞬間從一百分的高塔跌落深淵,挫折於自己再也不會寫字。與媽媽爭執時,他拿著繪繪不小心遺落的魔法棒,脫口而出「妳才是零鴨蛋媽媽」,卻把緊迫盯人的高媽媽變成一隻鴨子。不得已的繪繪,只得帶著這兩人回到精靈王國,尋求破解魔法的方法。奇幻又冒險的破關旅程,實是編劇張元以自身經歷寫出對「書寫障礙」的關懷,從學習挫折、親子衝突、教養焦慮,至父母如何複製自身童年承受之壓力,深入淺出的敘事手法,成就一齣無論大人小孩都能找到觀看位置的精采好戲。


誰偷走了我的字?(刺點創作工坊 提供/攝影張元)

九十分鐘分作上下半場的演出並不拖泥帶水,《偷字》一開場便身體力行地破題點出文字的「魔力」。一邊是繪繪同學們唱著「繪繪,繪繪,什麼都不會」,接著切換到高百晟得意高歌「我會,我會,我全部都會」,扣緊著「會/不會」的旋律主題,既是全劇主旨,以同音字為名的「繪繪」,也明白指出繪繪不會寫字,卻能夠以「繪畫」自我表述,並順理成章帶到「一筆一劃,到底是寫還是畫?」的矛盾提問。光是開場,便利用字音字形帶出主題,並用同音字翻轉不同意義。

接下來,音樂主題的設計也與「同音多意」相互呼應。康和祥為《偷字》所譜寫的歌曲,沒有複雜旋律,一切如劇情般直白,快速推進。中間不時穿插rap、竹板快書式的押韻battle等多元曲風點綴聽覺感受(或許受限於音場,快板歌詞往往無法清楚傳遞,是較為可惜之處)。每次的旋律再現,也都連帶翻轉場景。比如前段提到的「我會,我會,我全部都會」,便跟著主角高百晟陷入突然什麼都不會的自我質疑。同時,一邊是「從會到不會」(令人聯想到也有許多小孩成長過程中會因為轉換環境,抑或課業難度提升,而陷入同樣的學習落差,因而從自豪到自卑),另一邊的繪繪是「本來就不會」,也做出了心境之別。又或者如高百晟與繪繪各自唱出內心怨懟的「是誰偷走了我的字」,先是自憐之衝突,卻因為同樣的心聲唱和,而在後段轉化為彼此理解的友誼。

又或者如高百晟得意唱著一百分的旋律,同樣於下半場在高媽角色上重複,藉此帶出高媽其實有著相同童年,卻在當了家長後,把童年的不快樂(如旋律重複般)複製在兒子身上。歌曲旋律簡單明瞭,符合兒童觀眾需求,但卻藉著動機編排,每次重複都帶著角色與觀眾一同進入新的情境,層層翻轉,推進《偷字》的核心理念:從學習障礙、孤立霸凌、同病相憐、母親反思,到「會」與「繪」合而為一的「不會寫字卻會畫畫,才是最有創造力的事」。


誰偷走了我的字?(刺點創作工坊 提供/攝影張元)

說到底,中文字也是圖像文字,和大多數文化所使用的拼音文字大不相同。繪繪提出的疑問「一筆一劃,到底是寫還是畫?」,其實一點錯也沒有。《偷字》並未卡在寫字與繪畫孰優孰劣的哲學辯證裡,反而進一步拉升到「模仿」與「創造」之境界差異。真正讓繪繪魔法脫穎而出的,並非只是單純畫畫的功力,而是她能夠創造出「書上沒有的魔法」(然而此處邏輯似乎不太通順,比如眾人驚訝於繪繪如此難得一見的魔法功力,但實際上在前段高百晟把媽媽變成鴨子時就已使出,反而讓繪繪的能力沒那麼特別了)。不管是一筆一劃寫字或畫畫,繪繪靠的並非照本宣科的模擬,而是透過自己對外在環境的感知,用自己的方式將其表達出來。這也是劇末高媽媽要百晟放下書本一起去戶外寫生之緣故。

換句話說,真正的學習並不在於技藝類別,而是我們是否具備能力感知並表述。從這角度來看音樂劇這件事,書寫與繪畫個自都是一種表達方式,歌唱(甚或舞蹈)何嘗不是?用唱歌跳舞表現寫字繪畫,各有各催動人心的魔力。然而如何不讓「能力」成為傷害或霸凌──可以是對他人的霸凌,也可以是對自己的傷害──那才是駕馭魔法的真意。

刺點創作工坊雖多次強調《偷字》是一齣親子音樂劇,然而我卻認為它恰如其分是一齣兒童音樂劇──不只給真正的兒童,也給每個成年人心中的小孩,用「創造」作為魔法,把我們從過去經歷的傷害釋放出來。

《誰偷走了我的字?》

演出|刺點創作工坊
時間|2024/07/20 15:0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
「既然不在了,就去找一個新的地方,新的入口。」是否正是藉由俊廷這個角色的塑造,《萬象園》昭示了一種主體應對創傷的可能策略——天網無常下,一種調和「命定論」與「自我抉擇」的自我和解技術?
1月
02
2025
相反地,恐怕正是這一套借助舞台與修辭的形式,一再展演人物身分的敘事方法本身,在需求著酷兒與白恐來讓自己變勇敢、變得沒有自我疑問。最終,反過來以極其有效地舞台調度與演出,對著觀眾建立起了一種魅惑的關係。
12月
31
2024
《羊之歌》充滿著寓言式的批判;羊作為主角,並以人類「踐行者」的身份走過生命旅途,展演他的純真、無辜與無知,失落、孤寂與脆弱,而其不甘於平凡的姿態,正如當代群眾的樣貌
12月
27
2024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