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演」自覺與互動劇場《大肚王傳奇》
7月
01
2013
大肚王傳奇(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1次瀏覽
呂宜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生)

透過「第四面牆」,在黑暗而舒適的座位上,觀眾只需旁觀這舞台上發生的種種,喜怒哀樂隨著大幕開合間轉瞬生滅,出了劇場門,我還是我,戲還是戲。揮舞著互動式劇場大鎚的《大肚王傳奇》,正如節目單所示,就要敲開這堵牆,伸手一把將觀眾捲進,透過互動引發自覺的行動力,拉近與傳統歷史的差距。

進場前的入場動線分成「參與觀眾」與「一般觀眾」,想當然爾,前者在劇中擁有直接參與互動的「授權」(引自節目單);後者則在一般觀眾席等待觀賞互動式戲劇在「互動觀眾/演員」之間迸發的火花。最特別的是,參加互動的參與觀眾們,一個接一個的彷彿撕裂了第四面牆,堂而皇之進入戲劇中的情節,成了另一齣被觀看的劇碼。不同於楚門的是,這些「臨時」在台上搖身一變為演員的觀眾們,面對的不是鏡頭,而是一雙雙觀眾席的眼睛。

在電影《楚門的世界》裡,主角原先活在導演一手擘畫的世界中,直到懷疑這一切都是活在鏡頭下的騙局時,才開始不計代價的逃亡。身為觀者的我們,只需透過螢幕這個孔隙便能取得導演的視角,成為俯視主角的諸神。但戲仍是戲,楚門依舊是楚門,透過轉播的方式,楚門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人注視著,所以他是主動的;但身處《大肚王傳奇》中,諸位直播現場的「互動觀眾」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嗎?他們已成為觀眾看戲時的實體!

電影中的楚門何以如此勇敢而主動的想揭開操控自己命運的原力?因為不確定。不確定自己是否處在某種既定脈絡的情境下被窺視著。所以他雖然存疑,但卻可以自發的探求真相,但《大肚王傳奇》中的「互動觀眾」呢?他們在舞台上的表現是代表誰呢?是觀眾自己嗎?還是入戲後的村民嗎?抑或是演出一個「正在演出互動式劇場的參與觀眾」呢?未曾習慣接受眾人注視的因子,是否會間接引發「寧願放棄互動觀眾身份」的結果?他們到底是演員還是觀眾?到底在自身同時「觀看及被觀看」的狀況下,如何達到互動式劇場的訴求:「以自己的語言及肢體力量,呈現歷史事件的多元觀點以及不同文化的複雜性,從而內化反思歷史文化的意義」?

該戲採用的互動式策略刺激著一般觀賞戲劇的氛圍,這樣創新的方式對觀眾而言尚屬陌生,引導者在營造參與觀眾的「觀/演」轉換間的情緒仍有進步空間。也就是說演員若能以更熟練的帶領技巧,帶領參與互動的觀眾們走入歷史,讓他們能放下對背後觀眾注視的武裝,應更能達到該劇精心設計的互動效果。但在劇場中夾以互動形式邀請觀眾挖掘一個不同的歷史觀點,在國內實屬少見之「互動式劇場」表演方式,製作團隊的用心與創新,也必能開拓另一片新台灣應用劇場的新型態。

《大肚王傳奇》

演出|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13/06/08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國際廳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劇場成為一個鼓勵青少年(兒童)發聲的場域,對其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看戲體驗,也能建立其具備民主社會中自由且理性發言的態度。(洪雅琤)
6月
21
2013
本劇循著這樣的概念再現以大肚部落為主軸的十七世紀臺灣歷史面貌,並且透過嚴謹的歷史考察和研究,企圖站在PAPORA族的角度,描述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場景。(郭彥汝)
6月
18
2013
在認識歷史與寓教於樂的前提下,這齣戲在敘述與演出的過程中,說書人不斷要求年輕觀眾選邊站,或是詢問他們,到底大肚王該如何做抉擇?若純粹以表演形式導入對歷史文化的認識與了解,這齣戲顯然是成功達陣了。(蔡明璇)
6月
17
2013
不只是一齣戲,也是一堂另類的歷史課,透過觀賞與互動,讓觀眾體會:在強權環伺之下,一個族群為了保有自己的獨立、尊嚴和求得族群的生存,面臨兩難抉擇的不易。(黃靖雅)
6月
12
2013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