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歷史課,族群新觀點《大肚王傳奇》
6月
12
2013
大肚王傳奇(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92次瀏覽
黃靖雅(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一)

孫女問:「拍瀑拉族?我為什麼從來沒聽過?」這同樣也是觀眾的疑問:在教科書中、甚至報章媒體中,為何從沒見過「拍瀑拉族」的身影?透過長老娓娓的述說,這段隱身在漢人意識形態的歷史觀下,幾乎被遺忘的帕瀑拉歷史,重現在觀眾的面前。

在劇中更顛覆觀眾對國姓爺的認識,在眾所皆知的歷史中,國姓爺就是民族英雄,屯田制度更是開墾了台灣這塊蠻荒之地。可是,從不同族群的角度來看,國姓爺也不過是另一個強大的中國海盜,這些土地是巧取豪奪而來,漢人的強盛是建築在平埔族群的家破人亡。觀眾的價值觀受到挑戰,然而,卻也開啟另一個思考空間:面對多元族群,我們如何擺脫漢族中心的意識形態,用開放的心胸包容與接納。同時,原住民如何掙脫弱勢族群被壓迫的悲情,重建往日的榮光,也值得深思。

這齣戲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現代長老與孫女間的對話,為觀眾交代時間的推演與脈絡,第二部分由演員詮釋大肚王由盛而衰的歷史背景;第三部分則是觀眾參與互動。這齣戲定位於互動戲劇,互動的策略有選邊站、良心巷和問答,其他時候參與觀眾則坐在小板凳上看戲,互動的方式宜再增加。

音樂部分,除了配樂外,還加上現場的演奏,更交織了不同的曲風,有莊嚴優雅的原住民歌曲、典雅的日本曲風、以及小鼓演奏的荷蘭西洋風情,多元的音樂曲風,充分呈現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同的種族文化的碰撞與激盪。更值得一提的是,投影燈光的運用,祭司演唱時,布幕上大卷尾的飛翔,象徵拍瀑拉族人剽悍的捍衛這塊土地,原野上的小樹叢,更可看見平埔族和樂的生活,該劇運用投影創造了另一個劇場說故事的手法。

依創作緣起看來,該劇之創作是為了配合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展演,目的是為了讓青少年透過戲劇的形式,了解不同的族群故事,所以帶有教育的意涵。為了充分的說明清楚,編劇幾經琢磨,才能將一段族群興衰的歷史,於短短的九十分鐘用戲劇說故事,實屬不易。

《大肚王傳奇》不只是一齣戲,也是一堂另類的歷史課,透過觀賞與互動,讓觀眾體會:在強權環伺之下,一個族群為了保有自己的獨立、尊嚴和求得族群的生存,面臨兩難抉擇的不易。在全球化席捲的現代,拍瀑拉族的難題正反應著現在台灣的困境,歷史像一面鏡子,殷鑑不遠,不由得發人省思。如何認識自己的土地、重建自己的族群價值,是這一齣戲所帶來深刻的啟示。

《大肚王傳奇》

演出|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13/06/08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說演員若能以更熟練的帶領技巧,帶領參與互動的觀眾們走入歷史,讓他們能放下對背後觀眾注視的武裝,應更能達到該劇精心設計的互動效果。
7月
01
2013
當劇場成為一個鼓勵青少年(兒童)發聲的場域,對其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看戲體驗,也能建立其具備民主社會中自由且理性發言的態度。(洪雅琤)
6月
21
2013
本劇循著這樣的概念再現以大肚部落為主軸的十七世紀臺灣歷史面貌,並且透過嚴謹的歷史考察和研究,企圖站在PAPORA族的角度,描述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場景。(郭彥汝)
6月
18
2013
在認識歷史與寓教於樂的前提下,這齣戲在敘述與演出的過程中,說書人不斷要求年輕觀眾選邊站,或是詢問他們,到底大肚王該如何做抉擇?若純粹以表演形式導入對歷史文化的認識與了解,這齣戲顯然是成功達陣了。(蔡明璇)
6月
17
2013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