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歷史課,族群新觀點《大肚王傳奇》
6月
12
2013
大肚王傳奇(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07次瀏覽
黃靖雅(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一)

孫女問:「拍瀑拉族?我為什麼從來沒聽過?」這同樣也是觀眾的疑問:在教科書中、甚至報章媒體中,為何從沒見過「拍瀑拉族」的身影?透過長老娓娓的述說,這段隱身在漢人意識形態的歷史觀下,幾乎被遺忘的帕瀑拉歷史,重現在觀眾的面前。

在劇中更顛覆觀眾對國姓爺的認識,在眾所皆知的歷史中,國姓爺就是民族英雄,屯田制度更是開墾了台灣這塊蠻荒之地。可是,從不同族群的角度來看,國姓爺也不過是另一個強大的中國海盜,這些土地是巧取豪奪而來,漢人的強盛是建築在平埔族群的家破人亡。觀眾的價值觀受到挑戰,然而,卻也開啟另一個思考空間:面對多元族群,我們如何擺脫漢族中心的意識形態,用開放的心胸包容與接納。同時,原住民如何掙脫弱勢族群被壓迫的悲情,重建往日的榮光,也值得深思。

這齣戲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現代長老與孫女間的對話,為觀眾交代時間的推演與脈絡,第二部分由演員詮釋大肚王由盛而衰的歷史背景;第三部分則是觀眾參與互動。這齣戲定位於互動戲劇,互動的策略有選邊站、良心巷和問答,其他時候參與觀眾則坐在小板凳上看戲,互動的方式宜再增加。

音樂部分,除了配樂外,還加上現場的演奏,更交織了不同的曲風,有莊嚴優雅的原住民歌曲、典雅的日本曲風、以及小鼓演奏的荷蘭西洋風情,多元的音樂曲風,充分呈現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同的種族文化的碰撞與激盪。更值得一提的是,投影燈光的運用,祭司演唱時,布幕上大卷尾的飛翔,象徵拍瀑拉族人剽悍的捍衛這塊土地,原野上的小樹叢,更可看見平埔族和樂的生活,該劇運用投影創造了另一個劇場說故事的手法。

依創作緣起看來,該劇之創作是為了配合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展演,目的是為了讓青少年透過戲劇的形式,了解不同的族群故事,所以帶有教育的意涵。為了充分的說明清楚,編劇幾經琢磨,才能將一段族群興衰的歷史,於短短的九十分鐘用戲劇說故事,實屬不易。

《大肚王傳奇》不只是一齣戲,也是一堂另類的歷史課,透過觀賞與互動,讓觀眾體會:在強權環伺之下,一個族群為了保有自己的獨立、尊嚴和求得族群的生存,面臨兩難抉擇的不易。在全球化席捲的現代,拍瀑拉族的難題正反應著現在台灣的困境,歷史像一面鏡子,殷鑑不遠,不由得發人省思。如何認識自己的土地、重建自己的族群價值,是這一齣戲所帶來深刻的啟示。

《大肚王傳奇》

演出|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13/06/08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說演員若能以更熟練的帶領技巧,帶領參與互動的觀眾們走入歷史,讓他們能放下對背後觀眾注視的武裝,應更能達到該劇精心設計的互動效果。
7月
01
2013
當劇場成為一個鼓勵青少年(兒童)發聲的場域,對其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看戲體驗,也能建立其具備民主社會中自由且理性發言的態度。(洪雅琤)
6月
21
2013
本劇循著這樣的概念再現以大肚部落為主軸的十七世紀臺灣歷史面貌,並且透過嚴謹的歷史考察和研究,企圖站在PAPORA族的角度,描述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場景。(郭彥汝)
6月
18
2013
在認識歷史與寓教於樂的前提下,這齣戲在敘述與演出的過程中,說書人不斷要求年輕觀眾選邊站,或是詢問他們,到底大肚王該如何做抉擇?若純粹以表演形式導入對歷史文化的認識與了解,這齣戲顯然是成功達陣了。(蔡明璇)
6月
17
2013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