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無謂玩耍雜燴《非常懸疑》
5月
20
2013
非常懸疑(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5次瀏覽

演出:北京/木馬特洛亞劇團

時間:2013/05/18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烏梅酒廠 

文  林乃文(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劇名叫《非常懸疑》其實為反筆:一點兒也不「懸疑」。全戲只有兩名演員,一開場就亮相了,沒鋪梗,其中一個還是編導他自己。戲開演不到兩分鐘劇情也全鋪陳完畢了:一個被演員罷演的導演,臨時找了一個劇場場工來頂替,當著全體觀眾面前,導演把後面一百分鐘要演出的情節講給場工瞭解,這一來本戲還有麼懸疑呢?

然而,這戲的梗正建立在它的「反懸疑」和「反高潮」之上。張一傑飾演的場工乃門外漢一名,硬充上場,不斷違反戲劇基本原理,不按牌理出牌,觀眾也就等著看講好的劇情怎樣給出鎚。另一方面編導演三合一的王子川見招拆招,只好自圓其說把戲給喬回來。例如場工走位「穿牆」那場,導演一面糾正他「開門進來」,一面向空中比畫:「這門縫是不是太大了!」,惡搞得荒唐,離譜得好笑。

利用戲中戲的結構,真假易位,編導也半點不放過「出鎚有理,穿幫正常」的優勢。例如懸疑劇最怕冷場,這齣戲偏冷場俯拾即有,又冷得毫無愧怍。又如懸疑劇慣要包裹著天大秘密,然而這戲無招之後的大絕招,就是叫音效和燈光一起天雷勾動地火,好讓編導仰天咆哮:「因為這些全部都是我寫的!」。這些地方都可看出特屬「80後」的不拘和輕巧。

約定好的劇情是:場工一人飾三角,進出「作家的書房」三次,三次都給作家開槍打死。這戲的難處有二:一是明明會演戲的人要裝做完全不會演戲,二是再怎麼反高潮,三次進出殺人的惡搞模式也不能重複。第一個難處處理得不錯,第二個難處則有點超載了。只見後半段冷場越來越長,彷彿還在搜索枯腸想該怎樣變出新花樣,節奏冗長遲緩,最後收錢辦事的場工臨演突然不捨得下戲了,而作家死抱著對結局的宰制權不捨得賜死自己,拼死僵持,甚至增生出一個老文藝作派的「卡邱莎」角色,還玩上一段小孩子打架般的冗長槍戰,一個鐘頭半的內容玩兩個半鐘頭,害得觀眾都想賜死自己了。

「媚俗」是本世紀作家的恐怖課題。就戲劇製造懸疑、懸疑成為賣點、「懸疑劇」成為媚俗的紅牌;而編導玩弄著「媚俗」這符號,反轉懸疑而還能娛樂觀眾,這點而言,《非常懸疑》無疑是非常聰明的。其中俗氣老套的言情腔調和不按牌理出牌的即興冷調混合,「京滬氣質」的腔調透過配戴式麥克風傳出來,自由無畏大雜燴,甚至連真誠反諷或譁眾取寵也是,非常懸疑的。

《非常懸疑》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層層不太甜的糖衣包裹之下,我覺得王子川那些滔滔不絕的長串對話,那些對劇場、對類型戲劇的牢騷是全部最有趣的部分,幾乎有點伍迪艾倫抱怨狂上身了。我很期待他接下來的作品。(簡莉穎)
5月
23
2013
木馬Tpoia劇團大方表明自己的商業路線,戲中沒有採用明星陣容,或大炒商業噱頭。戲本身的質量較優,導演的個人特色也極為突出。營銷團隊的確找到了他們希望影響的年輕觀眾消費群。完成了他們的有效傳播。(劉天涯)
5月
21
2013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
在多重尺度與維度的探索之中,她的身體如同一道不合時宜的縫隙,擾動了原本被數位粒子維繫的感官秩序。然而這縫隙隨即被填平,她又迅速地消融,回歸於粒子的均質之中。於是問題不僅是「舞者在何處」,而更是「舞者是什麼」。
9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