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無謂玩耍雜燴《非常懸疑》
5月
20
2013
非常懸疑(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8次瀏覽

演出:北京/木馬特洛亞劇團

時間:2013/05/18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烏梅酒廠 

文  林乃文(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劇名叫《非常懸疑》其實為反筆:一點兒也不「懸疑」。全戲只有兩名演員,一開場就亮相了,沒鋪梗,其中一個還是編導他自己。戲開演不到兩分鐘劇情也全鋪陳完畢了:一個被演員罷演的導演,臨時找了一個劇場場工來頂替,當著全體觀眾面前,導演把後面一百分鐘要演出的情節講給場工瞭解,這一來本戲還有麼懸疑呢?

然而,這戲的梗正建立在它的「反懸疑」和「反高潮」之上。張一傑飾演的場工乃門外漢一名,硬充上場,不斷違反戲劇基本原理,不按牌理出牌,觀眾也就等著看講好的劇情怎樣給出鎚。另一方面編導演三合一的王子川見招拆招,只好自圓其說把戲給喬回來。例如場工走位「穿牆」那場,導演一面糾正他「開門進來」,一面向空中比畫:「這門縫是不是太大了!」,惡搞得荒唐,離譜得好笑。

利用戲中戲的結構,真假易位,編導也半點不放過「出鎚有理,穿幫正常」的優勢。例如懸疑劇最怕冷場,這齣戲偏冷場俯拾即有,又冷得毫無愧怍。又如懸疑劇慣要包裹著天大秘密,然而這戲無招之後的大絕招,就是叫音效和燈光一起天雷勾動地火,好讓編導仰天咆哮:「因為這些全部都是我寫的!」。這些地方都可看出特屬「80後」的不拘和輕巧。

約定好的劇情是:場工一人飾三角,進出「作家的書房」三次,三次都給作家開槍打死。這戲的難處有二:一是明明會演戲的人要裝做完全不會演戲,二是再怎麼反高潮,三次進出殺人的惡搞模式也不能重複。第一個難處處理得不錯,第二個難處則有點超載了。只見後半段冷場越來越長,彷彿還在搜索枯腸想該怎樣變出新花樣,節奏冗長遲緩,最後收錢辦事的場工臨演突然不捨得下戲了,而作家死抱著對結局的宰制權不捨得賜死自己,拼死僵持,甚至增生出一個老文藝作派的「卡邱莎」角色,還玩上一段小孩子打架般的冗長槍戰,一個鐘頭半的內容玩兩個半鐘頭,害得觀眾都想賜死自己了。

「媚俗」是本世紀作家的恐怖課題。就戲劇製造懸疑、懸疑成為賣點、「懸疑劇」成為媚俗的紅牌;而編導玩弄著「媚俗」這符號,反轉懸疑而還能娛樂觀眾,這點而言,《非常懸疑》無疑是非常聰明的。其中俗氣老套的言情腔調和不按牌理出牌的即興冷調混合,「京滬氣質」的腔調透過配戴式麥克風傳出來,自由無畏大雜燴,甚至連真誠反諷或譁眾取寵也是,非常懸疑的。

《非常懸疑》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層層不太甜的糖衣包裹之下,我覺得王子川那些滔滔不絕的長串對話,那些對劇場、對類型戲劇的牢騷是全部最有趣的部分,幾乎有點伍迪艾倫抱怨狂上身了。我很期待他接下來的作品。(簡莉穎)
5月
23
2013
木馬Tpoia劇團大方表明自己的商業路線,戲中沒有採用明星陣容,或大炒商業噱頭。戲本身的質量較優,導演的個人特色也極為突出。營銷團隊的確找到了他們希望影響的年輕觀眾消費群。完成了他們的有效傳播。(劉天涯)
5月
21
2013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