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無謂玩耍雜燴《非常懸疑》
5月
20
2013
非常懸疑(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8次瀏覽

演出:北京/木馬特洛亞劇團

時間:2013/05/18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烏梅酒廠 

文  林乃文(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劇名叫《非常懸疑》其實為反筆:一點兒也不「懸疑」。全戲只有兩名演員,一開場就亮相了,沒鋪梗,其中一個還是編導他自己。戲開演不到兩分鐘劇情也全鋪陳完畢了:一個被演員罷演的導演,臨時找了一個劇場場工來頂替,當著全體觀眾面前,導演把後面一百分鐘要演出的情節講給場工瞭解,這一來本戲還有麼懸疑呢?

然而,這戲的梗正建立在它的「反懸疑」和「反高潮」之上。張一傑飾演的場工乃門外漢一名,硬充上場,不斷違反戲劇基本原理,不按牌理出牌,觀眾也就等著看講好的劇情怎樣給出鎚。另一方面編導演三合一的王子川見招拆招,只好自圓其說把戲給喬回來。例如場工走位「穿牆」那場,導演一面糾正他「開門進來」,一面向空中比畫:「這門縫是不是太大了!」,惡搞得荒唐,離譜得好笑。

利用戲中戲的結構,真假易位,編導也半點不放過「出鎚有理,穿幫正常」的優勢。例如懸疑劇最怕冷場,這齣戲偏冷場俯拾即有,又冷得毫無愧怍。又如懸疑劇慣要包裹著天大秘密,然而這戲無招之後的大絕招,就是叫音效和燈光一起天雷勾動地火,好讓編導仰天咆哮:「因為這些全部都是我寫的!」。這些地方都可看出特屬「80後」的不拘和輕巧。

約定好的劇情是:場工一人飾三角,進出「作家的書房」三次,三次都給作家開槍打死。這戲的難處有二:一是明明會演戲的人要裝做完全不會演戲,二是再怎麼反高潮,三次進出殺人的惡搞模式也不能重複。第一個難處處理得不錯,第二個難處則有點超載了。只見後半段冷場越來越長,彷彿還在搜索枯腸想該怎樣變出新花樣,節奏冗長遲緩,最後收錢辦事的場工臨演突然不捨得下戲了,而作家死抱著對結局的宰制權不捨得賜死自己,拼死僵持,甚至增生出一個老文藝作派的「卡邱莎」角色,還玩上一段小孩子打架般的冗長槍戰,一個鐘頭半的內容玩兩個半鐘頭,害得觀眾都想賜死自己了。

「媚俗」是本世紀作家的恐怖課題。就戲劇製造懸疑、懸疑成為賣點、「懸疑劇」成為媚俗的紅牌;而編導玩弄著「媚俗」這符號,反轉懸疑而還能娛樂觀眾,這點而言,《非常懸疑》無疑是非常聰明的。其中俗氣老套的言情腔調和不按牌理出牌的即興冷調混合,「京滬氣質」的腔調透過配戴式麥克風傳出來,自由無畏大雜燴,甚至連真誠反諷或譁眾取寵也是,非常懸疑的。

《非常懸疑》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層層不太甜的糖衣包裹之下,我覺得王子川那些滔滔不絕的長串對話,那些對劇場、對類型戲劇的牢騷是全部最有趣的部分,幾乎有點伍迪艾倫抱怨狂上身了。我很期待他接下來的作品。(簡莉穎)
5月
23
2013
木馬Tpoia劇團大方表明自己的商業路線,戲中沒有採用明星陣容,或大炒商業噱頭。戲本身的質量較優,導演的個人特色也極為突出。營銷團隊的確找到了他們希望影響的年輕觀眾消費群。完成了他們的有效傳播。(劉天涯)
5月
21
2013
身首分離所象徵的流離,一旦作為一種被指認為「異人」的悲劇性後果,而本身具有流動性的內在特徵時,尋找親人的強烈慾望與回歸身體的形式表現,似有被解消掉能動性的擔憂。
5月
16
2025
劇場不再是召喚國族記憶的祭壇,在這裡,鬼魂不求平反、死亡不能被意義化。這正是《落頭氏》的批判力道——不是出自特定政治議程的批判,而是持續召喚那個尚未到來的、幽靈般的政治。
5月
16
2025
《赤子》雖亦遵循如此英雄敘事結構,但編劇施如芳似乎更企圖開拓布袋戲新的故事乘載,將「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為故事原型,以虛載實,叩問歷史與當下時代處境。
5月
12
2025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