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無謂玩耍雜燴《非常懸疑》
5月
20
2013
非常懸疑(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5次瀏覽

演出:北京/木馬特洛亞劇團

時間:2013/05/18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烏梅酒廠 

文  林乃文(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劇名叫《非常懸疑》其實為反筆:一點兒也不「懸疑」。全戲只有兩名演員,一開場就亮相了,沒鋪梗,其中一個還是編導他自己。戲開演不到兩分鐘劇情也全鋪陳完畢了:一個被演員罷演的導演,臨時找了一個劇場場工來頂替,當著全體觀眾面前,導演把後面一百分鐘要演出的情節講給場工瞭解,這一來本戲還有麼懸疑呢?

然而,這戲的梗正建立在它的「反懸疑」和「反高潮」之上。張一傑飾演的場工乃門外漢一名,硬充上場,不斷違反戲劇基本原理,不按牌理出牌,觀眾也就等著看講好的劇情怎樣給出鎚。另一方面編導演三合一的王子川見招拆招,只好自圓其說把戲給喬回來。例如場工走位「穿牆」那場,導演一面糾正他「開門進來」,一面向空中比畫:「這門縫是不是太大了!」,惡搞得荒唐,離譜得好笑。

利用戲中戲的結構,真假易位,編導也半點不放過「出鎚有理,穿幫正常」的優勢。例如懸疑劇最怕冷場,這齣戲偏冷場俯拾即有,又冷得毫無愧怍。又如懸疑劇慣要包裹著天大秘密,然而這戲無招之後的大絕招,就是叫音效和燈光一起天雷勾動地火,好讓編導仰天咆哮:「因為這些全部都是我寫的!」。這些地方都可看出特屬「80後」的不拘和輕巧。

約定好的劇情是:場工一人飾三角,進出「作家的書房」三次,三次都給作家開槍打死。這戲的難處有二:一是明明會演戲的人要裝做完全不會演戲,二是再怎麼反高潮,三次進出殺人的惡搞模式也不能重複。第一個難處處理得不錯,第二個難處則有點超載了。只見後半段冷場越來越長,彷彿還在搜索枯腸想該怎樣變出新花樣,節奏冗長遲緩,最後收錢辦事的場工臨演突然不捨得下戲了,而作家死抱著對結局的宰制權不捨得賜死自己,拼死僵持,甚至增生出一個老文藝作派的「卡邱莎」角色,還玩上一段小孩子打架般的冗長槍戰,一個鐘頭半的內容玩兩個半鐘頭,害得觀眾都想賜死自己了。

「媚俗」是本世紀作家的恐怖課題。就戲劇製造懸疑、懸疑成為賣點、「懸疑劇」成為媚俗的紅牌;而編導玩弄著「媚俗」這符號,反轉懸疑而還能娛樂觀眾,這點而言,《非常懸疑》無疑是非常聰明的。其中俗氣老套的言情腔調和不按牌理出牌的即興冷調混合,「京滬氣質」的腔調透過配戴式麥克風傳出來,自由無畏大雜燴,甚至連真誠反諷或譁眾取寵也是,非常懸疑的。

《非常懸疑》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層層不太甜的糖衣包裹之下,我覺得王子川那些滔滔不絕的長串對話,那些對劇場、對類型戲劇的牢騷是全部最有趣的部分,幾乎有點伍迪艾倫抱怨狂上身了。我很期待他接下來的作品。(簡莉穎)
5月
23
2013
木馬Tpoia劇團大方表明自己的商業路線,戲中沒有採用明星陣容,或大炒商業噱頭。戲本身的質量較優,導演的個人特色也極為突出。營銷團隊的確找到了他們希望影響的年輕觀眾消費群。完成了他們的有效傳播。(劉天涯)
5月
21
2013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