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曙光的冒險之旅《未竟之業》
12月
11
2012
未竟之業(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2次瀏覽
陳佩瑩

睽違五年,由亞莉安‧莫虛金(Ariane Mnouchkine)所率領的法國陽光劇團再度來台,這回新作《未竟之業》,改編自凡爾納小說《環遊世界八十天》。訴說著一九一○年代,有一群人透過電影實現教育理想的故事。電影中的人們乘著「癡望號」遠渡重洋,拋棄舊有的一切,在混亂中建造一個美麗的新世界,盼望「這個世紀會是人類至今所見過得最美好的世紀。」而電影、劇場、歷史三者之間環環相扣,使得「戲中戲」錯綜複雜的劇情互為指涉,精彩萬分。

在片場舞台上,演員利用克難的布景、道具所營造出的想像空間,以默片對嘴的方式,配合字幕表演,呈現出一股莫名的滑稽感。就連字幕投影的形式也運用各種不同的可能性,令人在換景之間同時也期待字幕的驚喜。至於音樂方面,善用古典樂烘托劇情,以及音樂家尚賈克‧勒梅特的現場即興演奏,將各種聲響玩到極致。

「戲中戲」裡,眾演員時有失控的情形,玩興大起地將教育片演成荒謬劇,仍無損於他們優雅與從容的線條。近三十人大堆頭的演出,需要大量的妝髮與布景快換,但節奏仍拿捏得相當緊湊流暢,值得嘉許。在鏡頭之外,每當劇中人遇到風雨交加、寸步難行之際,則有工作人員忙碌地在後頭拉衣角、製造飛鳥經過、下雪、下雨等效果,令人不由得有種既投入又疏離的荒謬感。整體而言,這是一場目不暇給的感官饗宴。

其中由Juliana Carneiro da Cunha飾演的攝影師嘉碧葉,她可以說是劇中的靈魂人物,詮釋起來絲絲入扣,令人捨不得離開目光。至於另一位Eve Doe-Bruce女扮男裝飾演「癡望」休閒餐廳老闆菲力,則相當靈活,具有渾然天成的喜感。此外,在攝影師嘉碧葉與助手托瑪索兩人玩吊籃的靜謐時分,簡單的情感流動,更顯真實,為豐富的狂想之旅留下一些空白。

生命猶如一趟冒險的旅程,劇中人堅信「癡望號」開闢了一條偉大的航道,彷彿嶄新的未來就在眼前。各形各色的販夫走卒,亦或是男人與女人,對於新世界的期待有所不同。男人提出自由、平等、博愛,而女人在意的僅是簡單的人道關懷。劇中西蒙受到艾米爾慫恿前進澳大利亞尋找黃金,卻一再忽視妻子瑞雪身體虛弱的事實,直到瑞雪在冰天雪地裡凍成冰雕後,才懊悔不已。從「淘金熱」之中即可窺見一路上人們的貪婪與軟弱,以及女人的聲音受到忽視。大自然的力量尤其凸顯出人類的渺小,人們小至爭吵、拉扯,大至分裂與戰爭,其實都是源自於一己的私慾。

在演出高潮迭起,捧腹大笑之餘,不禁令人深思,劇中混亂的時代背景何嘗不是當今世代的寫照呢?如同劇末一景,眾演員聚集在岸邊,字幕寫道:「在這些晦暗的日子裡,我們有一個任務……要為那些在黑暗中漂泊的船隻,帶來一座燈塔固執的微光。」陽光劇團以史詩般的劇作再次提醒了我們看待人生的角度,以及心中所抱持的信念與熱忱。在這個資訊爆炸、貧富差距、天災人禍頻傳的時代,保有玩心、勇氣與盼望,面對人生眾多的關卡與荒謬,《未竟之業》為我們的視野提供了一個新的詮釋,點亮心中的明燈!

《未竟之業》

演出|法國陽光劇團
時間|2012/12/07 19:00
地點|兩廳院藝文廣場帳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黃香  
舞台上眾多演員群策群力、集體創作,徒手打造電影幻境,觀照呼應的正是舞台下陽光劇團本身的歷史:四十多年前他們赤手空拳,在巴黎近郊一個沒水、沒電、沒暖氣的彈藥工廠裡,勞動、創作、生活,堅心要建立一個劇場烏托邦。(黃香)
12月
20
2012
暌違五年的陽光劇團,這次帶來高潮迭起的一場華麗的冒險,在小小的閣樓裡把歷史、片場和劇場緊緊結合,探討戰爭、殖民;在愈趨緊繃的局勢的時間壓力下,當所有現實都逆反而仍然堅持,這或許也是陽光劇團一直以來想要「為大眾做戲」的美好堅持。(劉崴瑒)
12月
18
2012
這樣充斥著道德、公義、倫理、人道的信念,僅透過文字,而非人物、劇情的深刻,讓觀眾可以有情感投射,進而達到洗滌淨化的作用,實在很難判準這樣的教誨可以達到多少效果?再者,以同樣的標準反過頭回來質問編劇與導演,究竟在劇中她們實踐了多少理念?(葉根泉)
12月
17
2012
《未竟之業》以一個地圖上幾乎看不見的荒島,企圖重建這個失落的烏托邦。現實的彈藥庫、劇中的癡望餐廳、戲中電影的癡望號船難後抵達的奧斯特島,在今晚的舞台上合而為一,帶我們回到這個劇團的精神發源──1968年那場未完成的革命,這次則將參考座標拉到一次大戰前夕,歐洲方興未艾的無產階級革命理想。(鴻鴻)
12月
10
2012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