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賴德和有感《賴德和樂展》
10月
22
2020
賴德和樂展(臺灣音樂館提供/攝影王俊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6次瀏覽

林孟佳(作曲家)


2020年十月八日在國家音樂廳的賴德和樂展,推出作曲家2016年〈海神家族〉與2009年〈吾鄉印象〉兩首交響曲作品,分別由范楷西與邱君強指揮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

上半場的「海神家族」交響曲是以作家陳玉慧同名小說為創作發想的五樂章作品。第一樂章描寫小說裡媽祖的兩名保鑣而牽引出的尋鄉情緣。第二樂章波瀾起伏,描述大時代臺灣人在異民族統治下無奈的情懷,作曲家引用片段的日本國歌,並由弦樂上下滑行來表現掙扎跟壓抑。第三樂章以層疊的複調手法表現當時社會的動盪與混亂,並根據曲旨需要,加入了片段的京劇。第四樂章講的是浪跡天涯多年的主角回溯之旅,音樂仍融合了現代樂曲跟傳統樂段,將具體的故事抽象化為音樂,給聽眾很多想像的空間。最終章打擊樂手齊聲奏出滔天鑼鼓樂,以歡頌的樂聲結束本曲。賴德和的音樂陰柔特質強烈,情感濃厚,作品織體複雜,還需顧及傳統樂器和西洋樂器之間的平衡,在在考驗指揮的功力。范楷西年紀尚輕,對賴德和作品的理解上似乎還停留在樂譜表面,不免流於「就事論事」,以致音樂有些僵硬。此外,樂曲進行間兩名打擊樂手忽然入場令人費解。到底他們入場是因爲遲到,還是照譜原意進場?倘若按譜上所寫進場,應當不會如此唐突。

賴德和樂展(臺灣音樂館提供/攝影王俊凱)

下半場「吾鄉印象」作曲家靈感來自詩人吳晟之同名詩集,是一首由四個樂章組成的管弦樂作品。這首作品從一開始觀眾就被抓著騰飛,跟著作曲家直通天際,翱翔於音符之間,樂句間的穿針引線,將音樂中南北管素材與原住民音樂銜接,讓觀眾能在數小節間於不同空間穿梭,趣味橫生。曲趣在於連結三個不同的樂群:鑼鼓、樂團,跟梆子的對話,串連在一起可說每分每秒都「險象環生」,節奏上講求分秒不差的匹配,如同高空飛人一樣,一個沒接著就是大失誤。當晚的演出,觀眾席聽見的是:梆子手像隻聒噪又不得其門而入的鴨子,光看著城門內笑語不斷,繁華似錦的熱鬧,自己卻只能可憐兮兮的在城門外不斷扯嗓喊叫。我原本猜想,這樣的錯位或許是音響距離的關係?但接著聽下去,梆子手很努力地要跟上節拍,看指揮的手勢,似乎還是一樣超然。觀眾要變得很有組織能力,耳朵得頻繁地校正拍點上的錯誤。雙簧管的獨奏模仿嗩吶,飆到極高音域,表現可圈可點。第四樂章融合前面所有素材,運用現代音樂技法,節奏自由度高,因此沒有落拍的尷尬,如同潛意識夢空間的對話,不禁令我想起喬伊斯作品《芬尼根的守靈夜》(Finnegans wake)的敘事風格,也就是前面出現過的素材,再現時隱隱覺得熟悉,卻又因為與其他素材的重新組合,晃動了這種理所當然的熟悉,而宛如夢之語言,這種手法就很像文學裡的意識流。

我在這場音樂會裡好像同時也看了場電影,時有捏了把冷汗的焦急與驚心動魄的緊張、時有甜美宛若救贖的光華。

《賴德和樂展》

演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時間|2020/10/08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