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下的記憶溫度 《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
6月
05
2014
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1次瀏覽
李承曄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

一個充滿寧靜的巷弄中,在演員一同追出去的那一刻時空下,彷彿靜止般,這頓點,讓觀眾的內心如同被刀刃劃下一個記憶裂痕,像是被思念而引起的重重溫度,層層包圍,隱隱作痛,這看似離別的句點,卻是整部戲中最直接且能夠感受到記憶溫度,然而《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是什麼?

這部戲,為台南人劇團在2014年台南藝術節的限定製作,結合每年《城市舞台》的概念,選擇在321巷這濃濃的日式空間中作演出,這看似十分懷舊氛圍的「老台南」,成為我腦海裡第一個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劇中介紹部分,設定以部落客做為觀點切入,觀眾就像一個又一個尋找美食的部落客,因為網路傳說而吸引過來,反觀這樣的設定,也就如同觀眾進劇場的期待,「記憶」,「食物」,「味道」,皆成了在看戲中尋找的元素。

整齣作品分為三個區域觀眾席,觀眾可選擇找位置坐下,或選擇行走,在這樣既有的限定下,自由的看戲走動,恰巧是一個環境劇場空間的給予觀眾的另一個想法,觀眾是戲的一部分,互動成為必然的要素。一個女子、一對情侶、一個男子,四個演員的組合,分散於這三個舞台空間,在這看似一些平淡瑣碎卻單一的情境中,會看到演員藉由述說開始紛紛地架構角色的生活、個性、背景,這樣的鋪梗雖些許冗長,卻也是這樣的因素,能夠讓觀者在不同空間行走下,從片段中,成功架構出對於角色的理解程度,「等待」則成了這故事架構的一個因素。如同演員與觀眾皆有個一個共同的目標,對觀眾而言則是「劇終」,對劇中人物而言則是「記憶味道」,這樣過程,成功地引出最後的結局,對我來說,其實蠻享受在這言語中所玩味的點點滴滴,平淡自然卻深刻於自己的內心。

劇終,則將這三個相互的舞台空間,三條故事線,集結成一起,述說這故事的核心:「重逢」。一個看似平淡且孤寂的男子,為這味道的起源,先從兩姊妹的見面,順勢地將兩塊片段的背景記憶,拼成一個合理的記憶故事線,再由與男子看似驚恐的相遇情境,將劇情線推入到最後高潮,這也成功解決觀眾之前所謂的「等待」。最後劇中所點出的元素,塑造出成長記憶中的味道,並加入那段關於上個世代之間的難以述說的情感,「一起吃頓飯」,這清晰卻熟悉的言語,讓這些種種的問題有了解決。仔細想了想,這何嘗不是一生中,最簡單的幸福,如同劇中所提及,有任何煩惱,回到家,跟家人吃頓飯,說說話,煩惱也許將不再存在,明天又是個新的起點,這些話語在現在社會中,顯得特別的諷刺,卻是最真摯的提醒。「離別」或許是這部戲,最後所說明的事情,但在離別後,又開始述說「一起吃頓飯」,此時戲中的第五個演員,觀眾,也加入了這一部戲的終點,大家將些許哀傷的情緒,化作行動,一起排著隊、一同吃著飯,這正是這孤寂的時空下,最能直接且打動人心的滋味,讓溫暖化為記憶的濃濃「人情味」。

這傳說中的台南小吃是什麼? 我想「記憶」會是這問題一切的答案。

《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4/05/30 19:0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你》中,我所看到的是第四面牆的消融。它仍舊存在,但在觀眾的心中卻不會覺得那個是與演員(劇作)的距離,而是稀鬆平常的人與人的距離。(李亦修)
6月
11
2014
從亡魂的放下執念後自在解脫、姊妹的不捨揮別離場的情節句點之際,直接的以輕鬆語調邀請現場觀眾一起享用滿桌美食,誠然美味難以抵擋,卻仍然給人一種跳tone的不搭嘎之憾。(楊美英)
6月
10
2014
選擇於自家後花園演出,其實就有份邀請大家一同來「家裡」坐坐的意涵,戲劇演出部份或許有些不足,但若將整體環境、氛圍、目的等考量進去,這部演出認真的誠意是足已達到劇場本身的「藝」境。(李旻原)
6月
09
201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