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烹調《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
6月
09
2014
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6次瀏覽
李旻原(法國里昂盧米埃(第二)大學文學暨藝術博士)

離開劇院於特定環境演出的劇場表演對台灣觀眾其實並不陌生,80年代小劇場運動延續歐美浪潮,使得台灣現代劇場開始就有許多演出走入街頭碰撞社會(Happening),或者來到山林田野由葛式訓練發展成創作演出,同時再由專家學者引進理查.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的理論加以定義研究論述。然而,之後回到了「正軌」,大部份的演出都回到了劇場裡,在特定的環境演出,成了一份讓觀眾覺得新奇體驗的方法,或是為了試圖再現文本中的「真實場景」,運用了相符近似的地方,或反之為了讓觀眾去認識某個地方,書寫了新的文本,如同《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

長年劇場資優生台南人劇團,雖然目前搬到了台北,仍在台南留下了一座「戲花園」,除了活化了府城321聚落古蹟,對於歷史空間總有情感的團長李維睦,也一直希望能將此座花園變成多樣的展演空間,因此由台南人劇團培育成熟的年輕劇場工作者們,為此地編寫搬演了《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編劇趙啟運描述了一對姐妹因父親鬼魂的托夢,闖進了台南市公園北路199號(台南人戲工場),為了尋找他父親魂牽夢縈想要吃的那道,傳說中的台南小吃。

觀眾入場後可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地方坐下,演出中也可四處移動,故事同時有三個部份開始;前門的入口庭院由大姐(董淑貞飾)與男友(周書正飾)的對話之中傳達情節訊息,觀眾由屋內的紗網窺視這對在外頭情侶的嘻鬧交談,中間屋內由小吃店老闆(張家禎飾)不斷做著生活之中的事情,時而對著照片說話,時而忘記自己正進行中的一切事件,觀眾如不存在於一旁觀看,所有老闆的行為動作都暗示著後來將打破的聯結線索,屋後的花園則由小妹(張棉棉飾)直接與觀眾的互動,交待著自己的台北演藝生活與父親過世前小時候的回憶。兩位姐妹都因父親的托夢來到了小吃店的前後門,原本找不到的老闆,最後透過一個停電安排,和能看見鬼魂(老闆)的大姐男友,讓原本三個分開的演出合成一體於屋後花園,情節也隨著所有角色的聚結開始解開剛剛演出的所有關聯,走至尾聲高潮直至結束。

導演黃丞渝對於整體空間的巧思安排是有趣的,讓觀眾能於一部戲中,體驗到多種不同的看戲經驗,同時也可隨自己的喜愛,走動參觀這一座日據時代的古蹟空間,只是這樣子的走動也因此對於觀看有了選擇,每一位觀眾看的的確是同一部戲,但看的部份卻都不一樣,所接收到的情節訊息也都不同,編劇與導演也因此安排讓情節最後於屋後花園一一解密交待,不過有些安排過於合理牽強的戲劇性,令筆者也只能笑笑接受,這樣的笑並不帶有負面之感,反而有種輕鬆好玩同樂的感覺,演出結束後端出了可讓大家享用的台南小吃,讓這份笑意更逹到一份娛樂喜劇的真實感受。

由台南人劇團選擇於自家後花園演出,其實就有份邀請大家一同來「家裡」坐坐的意涵,戲劇演出部份或許有些不足,但若將整體環境、氛圍、目的等考量進去,這部演出認真的誠意是足已達到劇場本身的「藝」境,如同節目宣傳中所提到「台南在地的風味,台南人的人情味,誠心真意的做戲,足以感動每一個人」。

《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4/05/29 19:0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你》中,我所看到的是第四面牆的消融。它仍舊存在,但在觀眾的心中卻不會覺得那個是與演員(劇作)的距離,而是稀鬆平常的人與人的距離。(李亦修)
6月
11
2014
從亡魂的放下執念後自在解脫、姊妹的不捨揮別離場的情節句點之際,直接的以輕鬆語調邀請現場觀眾一起享用滿桌美食,誠然美味難以抵擋,卻仍然給人一種跳tone的不搭嘎之憾。(楊美英)
6月
10
2014
「等待」成了這故事架構的一個因素。如同演員與觀眾皆有個一個共同的目標,對觀眾而言則是「劇終」,對劇中人物而言則是「記憶味道」,這樣過程,成功地引出最後的結局。(李承曄)
6月
05
2014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