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於環境劇場總有些嚮往,無論是1980年代由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在中影文化城的《落腳聲》亦或是金枝演社的《祭特洛伊》,還有許許多多的演出資料堆砌中,每每讓我期待著戲劇文本與演出環境交互作用之下究竟能夠體現出何種效果。先就結論來說,在劇末返家的路上心裡想著,如果我是在一般的鏡框式舞台甚至是在黑盒子觀賞,我想是不會有如此大的感動?
第四面牆的存在永遠將舞台上的世界與現實世界隔絕,就算上演的故事如何貼近生活,觀眾仍是有意識地知道在戲台上演出的故事是平行時空。他們或是作為全知的神看著舞台、或是作為一個窺伺者品味劇情,距離感一直是在劇場中存在的課題。而在《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中,我所看到的是第四面牆的消融。它仍舊存在,但在觀眾的心中卻不會覺得那個是與演員(劇作)的距離,而是稀鬆平常的人與人的距離。就我的生命經驗來說,大抵就像是在路邊小吃攤的座位上吃著大腸麵線,喝著無糖的青茶,看著隔壁桌的情侶在吵架的那種感覺。可能會冷眼看著、也可能會跟身邊人偷偷議論著、甚至是過去安慰被打一巴掌的男方,是一種是不干你的事但你仍舊在他們的生命之中有著一個角色。
回到故事本身,觀眾有三個區塊可以自由選擇要在哪裡坐下來看戲,我所選擇的是在戶外平台上聽著李小鴨(張綿綿飾)講著她跟父親的回憶、香腸熟肉以及一塊塊吞噬她夢想的臺北生活並且吃著她所請客的王記好吃雞肉。而在此同時其他的觀眾或許正在主屋內看著阿尊(張家禎飾)的生活點滴以及他抑鬱想自我了結的心靈孤寂、或是在另外一邊看著李禎禎(董淑貞飾)向她男友鄭正(周書正飾)談著對她妹妹小鴨的一些抱怨。當然除了小鴨以外的橋段是筆者在演出移動中遊走所看到的片段以及其後故事三線回歸一線後可以做出的猜測。這是導演在安排上的巧思,每個觀眾所能接收到的劇情資訊是不等量的也不可能同時接收並理解三個區塊的劇情推演,如同人與人的相處一樣,你真的能認識一個人嗎,我們對於他人的背景知識不也都立基於猜想之上?
不過該提的是劇情某些關鍵顯得薄弱與平常當然會是個問題,但能夠在近距離感受演員的眼神以及投射出來的能量,以及在劇場的魔力消逝後才讓使人意識到,再配上最後劇團所準備的小吃以及李維睦老師母親親手做的三色蛋,這問題或許也就不那麼嚴重了?
但或許該提的是,這樣的演出除了考驗著導演的場面調度以及演員與觀眾的互動能力之外,同時也考驗著觀眾對於劇場的細膩觀察與敏感程度。一個可以自由走動、找位置坐下的劇場,一個可以自四面八方觀察演員的演出,絕對是無法只在一個地方看戲就可以得到最多的感受,這是我在某個場景選擇蹲下觀看表演時所得出來的重要心得。
《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4/06/08 19:0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