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地誌書寫《關於島嶼》
12月
28
2017
關於島嶼(劉振祥 攝,雲門舞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62次瀏覽
王昱程(專案評論人)

雲門創團四十多年以來,常依據臺灣而作,伴隨著認同與生命經驗與時遞移,某部分貼合著時事脈動,這在研究者吳忻怡等人的相關論文當中已經清楚闡明。後生筆者,從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始進入劇場觀賞雲門,確能從《蹈禾》、《白水‧微塵》到《關於島嶼》中萌生出一股親密感,也許該說那是舞蹈讓我得以重新經驗生活的存在之所,池上的天堂路、太魯閣的立霧溪,或是那年的青島東路。雲門舞者身體所繪述的臺灣,擁有自己的主體性、認知和情感,人生在其中,不再只是賞完風景名勝,而是用身體與之相伴,在舞蹈裡,人與土地的情感得以再次被形象化。

《關於島嶼》所引述的詩文,舞者用身體統整、體現、吟詠,印刷體文字所鋪排的山林、溪流與大海,其中每一條輪廓讓人看出土地主體與生命主體之間的相生相剋,在我們經驗著土地的同時,土地也經驗著我們。筆者十分同意在陳祈知的評論所述及的:褪盡繁華。那確實是一清二白的,舞台是空白、純白一片的,流動的聲光與舞者來去無蹤,就剩那片白。若要說《關於島嶼》究竟在隱喻什麼?應當就是潔白的土地之魂,盡藏在島民的身體裡。筆者此次前往嘉義觀舞,天空無雲卻是霧霾籠罩,(也許不輸舞評人張懿文觀賞台北場次的天氣。)觀舞後隔天,筆者在觸口看八掌溪水,回想舞台上斗大的「八掌溪」三個大字,歪斜著從阿里山而來,底下流淌著文字之流均速和緩,男舞者整齊劃一地踢腿旋轉,彷彿溪水滾石,女舞者細微的擺動彷彿冬季乾涸的水流。我之所以能被身體裡萬千種土地的姿態所感動,在於那溪流與石頭的纏綿,會逐漸磨圓,逐漸成為砂。

林懷民給出一種齊柏林式的俯瞰之眼,並非衛星地圖那樣冷眼旁觀,他帶著批判和柔情,慍怒與感懷,觸及眼目的都是經驗和情感,看著看著就會發現,島民對待自然的方式和對待彼此並無異同。新生代舞者陳慕涵亮麗的獨舞其實就是一例,她的肌肉和骨骼的纏轉有如疾風勁草,雙臂甩放、揮動的節奏總是銳利,斜對角劃破空間的時刻,看起來是如此驍勇、自在,充滿爆發力,且從來不露一絲疲態,讓人目不轉睛;但定神再看,她所引發的不正是一連串的災變嗎?但在此同時,看起來了無生氣的人群,開始狂奔跳躍,遠遠看去是雜亂而躁動,拿起望遠鏡再看,卻發覺那是生命力迸發的時刻。

還再找一些和諧吧?隨著桑布伊歌聲中的滄桑,鼓譟的生命在文字之間逐漸搭起一層不透風的圍牆,舞者振力劈直踢腿,蹲再低跳再高,都顯得徒勞。挪威建築學者,諾伯舒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曾說過:「我們對地景有一種與存在相關的認識,同時必須加以維護使其成為自然場所的名稱,這些命名濃縮了自然環境的意義。」命名所承載的精神,是超越物質基礎的本質性存在,同時也是互動的,此時舞台上的新舊地名開始正在對遙遠的記憶叫喊著。我們靠著物質的原則和特性、光影和時間來具體理解自然,將之命名,產生連結。物質的存在屬於空間,光線則來自蒼穹,而時間是永恆與變遷的向度;情感的存在則是悖論,一方面永恆無邊際,一方面每有一刻與上一刻相同。《關於島嶼》處理的就是濃縮的時空,極速生滅的肉體正消耗著大地。

回到舞台上,黃珮華的獨舞相較於陳慕涵顯得更具攻擊性,一如她在《聽河》當中的表現,能量優雅蓄積,在頃刻間爆裂。如今她同樣一席連身舞衣的略顯驕傲的姿態,將雜亂的空間一分為二,群眾成為兩組人馬,舞者們開始隨著緊張的鼓聲暴力相峙。又在一時間天崩地裂,文字彷彿子彈墜落,又像是土石走山,舞者應聲倒地。林懷民的鏡頭拉近又拉遠,從風景移向人情世故,又從族群爭鬥轉向自然災變。種種意象不晦澀繁複只需直覺感受,卻能在時空交錯的象徵符號當中,抽取出濃縮的情感。當破碎的漢字部首成為夜空中的繁星點點,由陳慕涵帶頭的舞者手牽手在空間中化成暖流,她們甩動雙臂,形成無數個放射的圓在空間中,投影出現海浪,回到一波波無止盡的翻騰。這也許是林懷民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所要回望的,土地與情感、島嶼與島民。

《關於島嶼》

演出|雲門舞集
時間|2017/12/23 19: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本投在大布幕上的「永遠」這二字也瞬間被拆解,好似說著沒有什麼是如同永遠二字的存在著,記憶會消退、回憶會遺忘、美麗會流逝、傷口會癒合、痛苦會淡忘。(廖欣儀)
1月
02
2018
利用觀者的錯視,使觀者看起來為因文字重擊舞者,使舞者倒地。彷彿述說關於921大地震的故事、告解著珍惜臺灣這塊土地的重要,也如同闡述文字所能帶來的力量。(李孟婷)
12月
29
2017
從臺灣輿圖到生活日常場域再到鄰近雲門劇場的淡水河與台灣海峽等,這似乎是編舞者自身對台灣的巡禮與凝視,這種以他者書寫之轉品隱喻,實際上是用一種假借敘事來紀錄了林懷民自身對台灣深厚又難以割捨的複雜情感。(石志如)
12月
28
2017
這座島嶼崇山峻嶺,但這個舞台成了平原,各家解讀都具有價值而不計高低,都在平原上留下軌跡,型塑島嶼的種種。因而,這個島嶼,沒有誰說了算。(余祐瑋)
12月
28
2017
被地平線切割成「丽」和「鹿」,正坐在背景與舞台之上的「麗」,在帶給觀者無限溫暖後又化身為地震中不斷砸落的巨石,極大地加強了舞作的戲劇張力。(游芷玥)
12月
27
2017
《關於島嶼》或許可以被視為雲門舞集林懷民編舞作品的回顧暗示與結論,這支作品展現出漂浮的能指與所指之間斷裂的關係,或許也暗示著文字魔鬼般善美表象下所包裝的謊言,讓人看見看破文字表象之外的狡猾慧黠。(張懿文)
12月
19
2017
堅硬的繁體字印刷體也跟著跳起舞來,舞姿柔軟,迴旋、流動、墜落,幻化為星子,消失在夜空中。究竟是人觀看著文字?還是文字凝視著人?(陳祈知)
12月
12
2017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