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化的劇場裡,故事被誰聽?《夏日微涼夜話4—闇夜的小路上》
5月
11
2016
夏日微涼夜話(曉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5次瀏覽
鐘煒翔(政治大學法律系學生)

街談巷語總是以相似的套路開始,無月的夜,行在回家的路,後頭傳來腳步聲,明知不該回頭⋯⋯。一回頭,就只等故事遇見有緣人;而今晚夜色微涼,有風,適合聽奇異的故事。

曉劇場自去年台北藝術節推出公車化身密室的浸淫劇場後,今年再於台南藝術節新製夏日微涼夜話系列的第四部;不同於巴士在北投山路上千迴,這次觀眾在古都府城的巷弄裡穿梭,古蹟與廟宇皆是故事背景。戲劇內容雜揉土地記憶與鄉野奇譚、形式混種密室逃脫與環境劇場、演出執行的繁複與精準時間控制,劇團野心不可謂不大。

接近演出時間時,觀眾漸集合至台南公會堂,前台人員發給每人一個平安符掛於胸前,既有辨認功能也是道具。今夜第一則故事便從吳園開始,是阿公從鄰村吃完喜酒回家路上的遭遇,他在夜裡被身後的腳步聲攫走,最終依靠村口榕樹下的觀音救命。結束後觀眾依著平安符的指示倆倆一組被銬上手銬分兩路離開吳園,我與和我銬在一起的陌生人搭上了公車。車內無燈,公車吊環與座椅周遭四散的冥紙輝映車窗外街燈閃爍,這台載著觀眾與演員恍如車流裡擺渡的公車,左搖右晃駛向徨徨未知的目的地。車外都市霓虹,車內只有手電筒;眾人合力拼圖解謎,解不出便成孤魂永遠遊蕩。最後拼圖完成,拼出一首詩人林亨泰的詩。眾人誦念,車也剛好停下,觀眾便在農試場官舍下車(另一台車開往了風神廟)。

下車後,觀眾被引領進入充滿木頭薰香的日本式房子內,角色一轉成為密室逃脫遊戲的玩家,需要在線索中拼湊出工具箱的鎖頭密碼,想活下去的人才得以解開手銬。幸也不幸,我們這群觀眾皆非密室遊戲的能手,怎麼也解不出密碼,最後在命運(演員)的幫助之下,一部分觀眾終於成功前往另一棟屋子,留下的人繼續解下一個謎以求生。我與其他成功脫逃的觀眾在農試場官舍群的另一屋內,眾人坐在榻榻米上,劇團配合場地選了一則人活在牆與牆夾縫間的鄉野傳說;一位調派至鄉下的女子夜裡總聽見空無一物的壁櫃裡傳來聲響,此時老屋裡的日式拉門權充壁櫃,觀眾偷窺似的觀看女子,聽她喃喃自語。

再度上車後演員們在公車內演了一則關於浴室黑影的怪談,最終車抵五妃廟,一處台南人不會在晚上接近的地方,奇陰無比。就在廟旁的榕樹下,仍被手銬銬住的觀眾是沒能逃生的人,經歷象徵性的處決,遙遙呼應這片土地上國民政府時期許多被莫名其妙處死的冤案。榕樹下同時也是魔神仔的地盤,傳說只要依照一定的方式繞著圓環的大榕樹,就能踩進陰陽交界,看見魍魎精魅。最後,觀眾被帶到廟前,一以五妃廟為背景的表演空間與故事,一個女孩自述小時神隱的經驗,訴說五妃如何保護小女孩遠離闇夜小路上的魑魅,翻轉常民對五妃廟的陰廟恐懼。五妃廟的神明會信徒雖不多,但感於其深刻歷史與正氣乃奉為神,女孩也如此感受,明白若懷抱正氣,走在夜晚的路便不需害怕。至此,夏夜的故事都說完了。

這些串在一起的故事是一場旅途,觀演位置的不斷變動成為一次形式滿載的觀賞經驗。只是整齣戲就像捲軸迷宮一樣,縱然有隨著戲劇情節前進而生的分歧點,本質上則仍然是一線性的過程;而觀眾依然坐在觀眾席,能看見什麼早已被決定。一段段片段的故事就如同遊戲進行被設定發生的「突發事件」,往往對於更深入的隱喻只能點到為止,諸如開鎖密碼是一九四七,日記為笠詩社詩人的詩作,五妃的故事,被選擇的古蹟等等微小之處巧思來不及鋪展深思的空間,成一場華麗有餘的解謎遊戲。

劇團突破傳統劇場空間演出,將空間與觀演關係遊戲化(gamification),試圖達成規則、挑戰、互動的和諧。在離開劇場的戶外沒有道具,燈光從簡,一切都必須靠演員們的肢體、表情、聲音來說故事,演員們一會兒是歌隊、有時是旁觀的敘述者、有時則是故事的當事人;但當所有劇場技術都被抽離後,不同場域的表演只能靠演員誇大的肢體與表情時,觀眾首先會感到審美疲乏。同時觀眾參與戲劇建構的形式,本質上亦為一大變因,解謎失敗或其他觀眾的特殊反應,除影響戲劇節奏也連帶產生觀眾能否入戲的疑問。

另一疑惑則是當創作者進行新型態的劇場形式之實驗時,放棄固有劇場空間的舒適與劇場技術設備減至幾近於無的作法,對觀眾言是否值得?本劇中空間的先天限制和無法控制的因素便是如此,今晚前往風神廟的另一車次恰巧碰上廟會活動,如此一來劇團欲傳達的整體氛圍便可能受阻。劇團在封閉的公車空間內,或被現代高樓圍繞的吳園,低矮日本屋舍裡,乃至深夜的五妃廟盡力呈現與現實不同步的時空。只是現代性的無孔不入讓人無法無視來自劇場外的現實世界,都市的燈光,遠方傳來垃圾車音樂,或警察駐守於演出場地附近,再再讓觀眾意識到這是演出,是門說故事的技藝。觀眾也僅止是花費一個夜晚的時間來「聽」故事,來玩遊戲。

《夏日微涼夜話4—闇夜的小路上》

演出|曉劇場
時間|2016/04/30 20:00
地點|吳園藝文中心戶外廣場、風神廟、五妃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