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如跳舞般Q滑《舞動琴緣》
4月
20
2012
舞動琴緣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79次瀏覽
陳信祥

沙龍式音樂會(salon concerto)盛行於十九世紀,音樂家透過主辦單位邀請,於自宅客廳或者小型展演場等演出,少了架高的舞台和冰冷的反響板,讓觀眾更加貼近音樂家。《舞動琴緣─Dancing for you》看似平凡的標題,內容卻呈現出活潑、曲目多元化;迷人旋律的詮釋、熱血奔騰的節奏,深植筆者腦海,而趣味橫生的導聆更是今晚最佳的伴手禮,讓筆者滿載而歸。

《舞動琴緣─Dancing for you》以講座音樂會的方式呈現,結合音樂、導聆、圖文影像的樂團。樂曲方面分為四大類─小步舞曲、圓舞曲、西班牙舞曲、探戈舞等,開場由導聆上台「教基本舞」,雖看的出苦練多時,但彆腳的舞步還是「笑果十足」,音樂選擇克萊斯勒(F. Kreisler, 1875-1962)的《普尼阿尼風格的小步舞曲》揭開序幕,林佳霖和黃琬玲壯闊的琴聲、清晰的咬字(articulation),表現出華麗宮廷樂風;而包凱里尼(L. Boccherini, 1743-1805)的小步舞曲,優雅的樂風緩和上一首的壯麗氛圍,不浮誇的表現,詮釋轉變之大,而演奏家能收放自如,實屬可貴。雖樂曲為十七世紀的宮廷樂曲,但經過克萊斯勒巧手改編,別有一番現代風,以此點為詮釋方向的演奏家於樂曲中加上適當的滑音,讓樂曲充滿幽默又不失典雅。

演奏雷哈爾《風流寡婦圓舞曲》和克萊斯勒《美麗的羅斯瑪琳》介紹圓舞曲,在選曲方面讓筆者些許疑惑,因為《美麗的羅斯瑪琳》屬於「三拍子的舞曲」,說是圓舞曲有些牽強,但詮釋上卻是可圈可點,加上曲子旋律線條「耐聽度高」,演奏家十分得心應手。

葛拉多茲(E. Granados, 1867-1916)和法雅(M. Falla, 1876-1946)的西班牙舞曲是整場最為精彩演出,強烈的節奏、深具魔力的旋律,讓筆者陶醉其中,可惜之處為彈性速度(rubato)兩人溝通不完全,以至在高潮處兩人的時間點有些許落差,以及法雅的西班牙舞曲,節奏發條過於緊湊,於多段歌唱樂段應可再稍緩,讓筆者喘息。而導聆深入淺說的方式讓筆者印象深刻,尤其國台語雙聲帶的演說以及與演奏家們一搭一唱,常常迫使筆者非得捧腹大笑聽音樂,如此導聆還真是台灣少有,不過在解說上流暢度有待加強,雖氣氛輕鬆,卻無法導入下一首樂曲的情感,有些情緒反差大的樂曲,有種從美夢中硬生生被拉回現實。

探戈舞的精彩度不亞於西班牙舞曲,不管是阿爾班尼士《探戈》的優雅或皮亞佐拉《妓院─1900》的妖媚,演奏家都善用技巧製作出不同的音色,來表現曲風迥異的「舞姿」。而筆者深愛的皮亞佐拉《遺忘》,黃琬玲用輕柔、清晰的觸鍵,製造出冷冽的氛圍,林佳霖隨即將小提琴弓靠近琴橋拉奏,琴弦發出淡淡的金屬聲,令人聯想「孤獨旅人」的畫面。或許受限於講座式音樂會,在編排曲目略顯瑕疵,將阿爾班尼士(I. Albeniz, 1860-1909)和皮亞佐拉(A. Piazzolla, 1921-1992)擺放在西班牙舞曲之後,的確不是一個明確之舉,因為演奏家集中力有些許下滑,樂曲《探戈的歷史》部份快速樂段有點混亂;之後的樂曲也出現些許瑕疵,雖快速矯正,但還是讓筆者捏了一把冷汗,顯示出曲目編排還真是一門學問。

目前台灣政府持續大興土木,建蓋符合國際級水準的音樂廳,說是要提升地區的格調,此舉美意固然重要,但是文化水準向下扎根的基礎卻如同一灘死水,毫無動靜;就算有任何風吹草動,也只不過投石於水中,產生水平面上的波紋罷了。人民不願進場聽音樂,是因為有「距離」,此「距離」涵蓋廣闊,要是這距離不拉近,那音樂廳最後還是會石沉河中,成為名副其實的蚊子館。雖該日樂團於硬體設備出了狀況,導致圖文影像無法播放,讓筆者無法一窺樂團全貌,實屬可惜,但是樂團捨棄節目單、導聆爆笑地解說搭配演奏家絕佳的詮釋,筆者發現原來古典樂也可以如此親近,期望政府能多加善用即將完工的國際音樂廳。

《舞動琴緣》

演出|琴願琴緣室內樂團
時間|2012/03/26 20:00
地點|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