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情色,社運凋萎《你用不上那玩意》
6月
12
2013
你用不上那玩意(烏犬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4次瀏覽
林乃文(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燈光不確定地晃悠著,四個男人──分別為大叔、上班族、大學生、游民四種身分──站上紅塑膠椅,象徵中正紀念堂某個僻靜角落,就地小便。然而「小違禁」還不夠解嗨,還要邊高喊:「王建民萬歲」才能噴射,自爽的諷喻不言可喻。「那玩意」原來指男性器官,雄性肢體滿場跑,導演卻是七年級年輕女性。這戲其實無關情色,講的是小老百姓對社會說不上話的「閹割焦慮」。

時間發生在馬、扁兩位分處於台北市長和總統的數年以前,偌大「自由廣場」上的發生情境一下子收縮到私密黑盒子空間裡,以虛馭實以小搏大的象徵調度,和不願流失真實印象及其所激盪的情感的寫實表演,急切撲絞在一起,不免產生一種類似咬合不全的粗糙感,小孩開大車的稚氣,但這或許正反映台灣公眾對三十年來不絕於途的社會運動的反芻程度,結果這部戲的缺點竟和它激發我對現實的反思一樣多。

台灣社會運動從1980年代以來熙熙攘攘,當初站在街頭的人部分已進入政府位居要職,有些甚至也下台和入獄了,但要問社會大眾從社運學到了什麼?氣氛與溫度、動作與醒目,佔據我們的感官和心靈視野,使我們不見運動本質中的許多矛盾,也失去從這些矛盾的辯證中深化社運的機會。

首先,利用學生與各利害團體無涉的「純潔性」作為標榜,是「野百合」以來的傳統。但「純潔」難道是一種社會真空包?任何運動可以不和任何社會資源接觸而成事?到頭來運動的結果還是要面對各種利害團體的「協調」和利害「重組」,「純潔性」如何退場或保鮮是第一個矛盾。再者,社運成員背景多元,「抗議者」從來不是單一面貌,即使在某一議題立場相同,但彼此之間可能野因階級、族群、性別矛盾以至於路線溫和或激進的衝突等等立可被分化瓦解,這是「群眾」的矛盾。

社運與媒體的關係更是撲朔迷離:試問沒有媒體報導的社運是不是就是失敗的社會運動?而當運動必須創造吸引媒體的「動作」的時候,它就必須要有「表演者」,雖然好的表演者並不代表即稱職的社運者,但不管運動的目的如何,激情的表演總最先贏得舞台,收割成果。劇場將這種「社運表演學」做誇張化演繹:媒體禿鷹似地圍伺絕食者,等待獵捕戲劇性的一刻,將絕食者送醫之後,抗議現場立刻冷清如昔,乏人問津…。

這麼多年來各種類型的社運在公民意識中凝結出什麼?是這部戲帶給人最大的省思。除了如何與警察對峙、搏得版面、帶走垃圾等技術問題外,媒體推波助瀾下我們往往關注社運的「動作」,勝過「議題」本身,而「議題」又常被簡化為「標籤」而缺乏辯證(因為辯證太枯燥?),社運本質長期被表象化簡單化為熱血的演出,固然刺激無比,但也非常容易被消費。

於是三十年過去了,社運的老屁股還可以毫無愧怍地對懵懂著不知怒氣從何而來的大學生說:「社會這樣,要靠學生」;也難怪「純潔」的大學生可以理直氣壯批判一切、質疑社會(如今批判體制不僅沒有風險還變得很「酷」),然而一回頭,依然「聽媽媽的話」是無可質疑的道德原則,矛盾立時消失,純潔的光芒閃閃動人──這就是真真切切台灣美麗善良民主神聖社會的「理念」與「道德」,既荒謬又似曾相識。或許再過三十年,社運於我們仍是一個魔幻寫實的傳說,是溫度,是記憶,是動作,是情懷,是虛擬與現實的互相侵蝕,是真誠與矯情的雞飛蛋打。

很自然的發展下來:這一群先決定抗議再思考到底要抗議什麼的男人們,乾脆用手機網路(脫下鞋子當象徵)「直播」一場虛構的警民衝突──連對手都不必上場的戲,也難怪用不上那玩意!如此「直白」把年輕人參與社會運動的經驗搬上舞台,至少其中渴望看明白什麼的決心勝過文青式自戀的惺惺作態,我想,至少勇氣可嘉。

《你用不上那玩意》

演出|烏犬劇場
時間|2013/06/08  14: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個邊緣人在闡述人生困苦中的掙扎之餘,促起他們結盟自告奮勇的對「影/夢」宣戰,長時間舞台上的嘶吼與喧叫,早已造成觀眾五官上的疲軟。觀眾與演員感官的悲鬱,在一場極其窒息的封閉自白中開始、以及結束。(林正尉)
6月
10
2013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