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人跳舞真好看《邊緣人跳舞計畫—業餘人生》
9月
15
2015
業餘人生(陳長志 攝,林素蓮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06次瀏覽
李祐緯(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這群人跳舞真好看,這是這場演出最令我享受的地方。

即使和主題「邊緣人物」、「業餘人生」沒有那麼切合,但比起許多看得懂導演的詮釋、形式也切合命題,但是卻不好看的節目,這場演出讓作為觀眾的我看得舒服太多。也許比起有議題、結合時事、反映社會現況,把戲做好看一點好像也蠻重要的。

節目單上面寫著,非專業的素人跳舞是創作者的方向和目標。但舞台上真的有所謂的素人嗎?也許相對於科班出身的創作者,這群表演者是不折不扣的素人,但是這群表演者在短短幾個月的排練過程,接受了最基本的舞蹈訓練之後,相比之下,坐在台下的觀眾才是真正的素人。這些素人觀眾來到劇場裡面,理所當然的是期待看到一場由好的表演者帶來的好的演出,而不是一群盡了力的表演者帶來的不成熟演出。

而《業餘人生》沒有讓作為觀眾的我失望,我甚至不覺得這是一群不專業的舞者,即使他們筋沒那麼開、腰沒那麼軟,身體的角度不夠漂亮,但他們是「真正」的在跳著舞。跳舞這件事本身是沒有任何技巧的,它是一種狀態,任何隨心所欲的甩手揮腳都是跳舞,被規則化的舞蹈風格才有技巧的規範。《業餘人生》中的舞者如果用現代舞的角度去評斷,雖然不到職業的程度,但是比起技巧我更喜歡他們跳舞的狀態,而不專業的肢體技巧,反而成為他們最大的亮點。摒除了職業舞者程式化的身體習慣,這群舞者的身體可以更奔放,更自由,更有各自的獨特性。我沒有辦法猜到創作者想要看到的是什麼,但是對我而言,我看到的是這群舞者跳出讓人目不轉睛的舞蹈。

但是撇開跳舞的部分,對我來說這場演出還是有許多的問題。在空間的使用上,把觀眾席跟舞台對調是好主意,利用收攏的觀眾席營造出來的游泳池空間給觀眾很多想像,燈打在不斷晃動的沿幕造成水波般的陰影也是美不勝收。但為什麼是游泳池?雖然演出中不時提到跟海有關的意象(小美人魚、鯨魚等等),我腦補之後也只能夠想到「他們想像能游在遼闊的大海但始終游不出四邊形的泳池中」這種不著邊際的答案。而訪談式的錄音,的確可以帶出更有真實感的聲音,但跟觀眾的距離感也更遠(相對於直接在場上說出自己的故事),加上舞台上許許多多的動作和聲響,太多焦點反而讓我無所適從。不過也許錄音裡面偶爾一兩句話能夠觸動到觀眾,就是導演的意圖也說不定。

劇名寫作《業餘人生》(粉絲專頁提到三十歲以後的人生都是業餘的),我卻彷彿看到饒舌歌手蛋堡的《少年維持著煩惱》。小時候怕落單所以總是群聚,一群人互相較勁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優點,因為一點小事就跟父母的關係產生隔閡,好像永遠有過不完的難關、打不倒的敵人,一不小心就背負著許多人的期待,舉步維艱也只能繼續往前。也許是這群表演者表現的太過年輕活潑(事實上他們也只有一個人超過三十歲),總覺得他們離「邊緣」、「業餘」這些字眼有些遙遠。蛋堡的詞裡面寫道:「他多想跳過現在的生活 沒想過多年後卻發現這成為鄉愁。」我想那些事情總有一天會成為一種鄉愁,但這場演出裡我看到更多的是青少年的美麗與憂愁。

補述:狂亂接吻那段我看到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不可置信的用雙手摀住臉,所以不小心分心了一下看觀眾席,不好意思。

《邊緣人跳舞計畫—業餘人生》

演出|林素蓮
時間|2015/09/12 20:00
地點|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三樓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