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人跳舞真好看《邊緣人跳舞計畫—業餘人生》
9月
15
2015
業餘人生(陳長志 攝,林素蓮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79次瀏覽
李祐緯(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這群人跳舞真好看,這是這場演出最令我享受的地方。

即使和主題「邊緣人物」、「業餘人生」沒有那麼切合,但比起許多看得懂導演的詮釋、形式也切合命題,但是卻不好看的節目,這場演出讓作為觀眾的我看得舒服太多。也許比起有議題、結合時事、反映社會現況,把戲做好看一點好像也蠻重要的。

節目單上面寫著,非專業的素人跳舞是創作者的方向和目標。但舞台上真的有所謂的素人嗎?也許相對於科班出身的創作者,這群表演者是不折不扣的素人,但是這群表演者在短短幾個月的排練過程,接受了最基本的舞蹈訓練之後,相比之下,坐在台下的觀眾才是真正的素人。這些素人觀眾來到劇場裡面,理所當然的是期待看到一場由好的表演者帶來的好的演出,而不是一群盡了力的表演者帶來的不成熟演出。

而《業餘人生》沒有讓作為觀眾的我失望,我甚至不覺得這是一群不專業的舞者,即使他們筋沒那麼開、腰沒那麼軟,身體的角度不夠漂亮,但他們是「真正」的在跳著舞。跳舞這件事本身是沒有任何技巧的,它是一種狀態,任何隨心所欲的甩手揮腳都是跳舞,被規則化的舞蹈風格才有技巧的規範。《業餘人生》中的舞者如果用現代舞的角度去評斷,雖然不到職業的程度,但是比起技巧我更喜歡他們跳舞的狀態,而不專業的肢體技巧,反而成為他們最大的亮點。摒除了職業舞者程式化的身體習慣,這群舞者的身體可以更奔放,更自由,更有各自的獨特性。我沒有辦法猜到創作者想要看到的是什麼,但是對我而言,我看到的是這群舞者跳出讓人目不轉睛的舞蹈。

但是撇開跳舞的部分,對我來說這場演出還是有許多的問題。在空間的使用上,把觀眾席跟舞台對調是好主意,利用收攏的觀眾席營造出來的游泳池空間給觀眾很多想像,燈打在不斷晃動的沿幕造成水波般的陰影也是美不勝收。但為什麼是游泳池?雖然演出中不時提到跟海有關的意象(小美人魚、鯨魚等等),我腦補之後也只能夠想到「他們想像能游在遼闊的大海但始終游不出四邊形的泳池中」這種不著邊際的答案。而訪談式的錄音,的確可以帶出更有真實感的聲音,但跟觀眾的距離感也更遠(相對於直接在場上說出自己的故事),加上舞台上許許多多的動作和聲響,太多焦點反而讓我無所適從。不過也許錄音裡面偶爾一兩句話能夠觸動到觀眾,就是導演的意圖也說不定。

劇名寫作《業餘人生》(粉絲專頁提到三十歲以後的人生都是業餘的),我卻彷彿看到饒舌歌手蛋堡的《少年維持著煩惱》。小時候怕落單所以總是群聚,一群人互相較勁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優點,因為一點小事就跟父母的關係產生隔閡,好像永遠有過不完的難關、打不倒的敵人,一不小心就背負著許多人的期待,舉步維艱也只能繼續往前。也許是這群表演者表現的太過年輕活潑(事實上他們也只有一個人超過三十歲),總覺得他們離「邊緣」、「業餘」這些字眼有些遙遠。蛋堡的詞裡面寫道:「他多想跳過現在的生活 沒想過多年後卻發現這成為鄉愁。」我想那些事情總有一天會成為一種鄉愁,但這場演出裡我看到更多的是青少年的美麗與憂愁。

補述:狂亂接吻那段我看到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不可置信的用雙手摀住臉,所以不小心分心了一下看觀眾席,不好意思。

《邊緣人跳舞計畫—業餘人生》

演出|林素蓮
時間|2015/09/12 20:00
地點|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三樓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