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變奇,各顯其能《南方夜譚》、《鳳凰羽》
7月
11
2013
鳳凰羽(藝人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2次瀏覽
劉美芳(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國藝會歌仔戲專案的成果發表,標榜為回饋在地鄉親,總選擇劇團所屬縣市廟口舉行。緣於每年入選劇團的不同屬地,十年來造訪了諸多市鎮,每每掀起觀戲風潮,戲迷迢迢風塵、奔波朝聖遂成常態。趁著假期之便,筆者也加入追戲行列,趕赴台南欣賞活動落幕前最後兩場的演出。

專案強調從創作端開始輔導劇團製作發表新戲,獲選劇團多能跳脫慣性思維,請來不同領域的藝術家提供嶄新的觀視角度。明珠女子歌劇團三度入選專案,識途老馬依然不懼挑戰自我:編劇任職於京劇團,導演來自現代戲劇,肢體開發身段設計是舞蹈老師。藝人歌劇團雖是初次入選的新團,初生之犢卻深具企圖心,編劇出身教育界,再請現代戲劇導演的跨刀,豫劇團老師指導身段。由此似同實異的製作概念,便可窺見兩劇中在創作上必然走向迥然不同的風格。

明珠的《南方怪譚》由歷史出發而捨去真實事件,以東洋化的歐式風格營塑出人意表的新面貌:高跟鞋、假髮、禮服,三拍子的音樂與傳統曲調並行……,在陌生的新鮮裡夾帶熟悉的親切。全劇維持明珠以旦角為表演主力的傳統,傾力鋪陳女性情感,但擺脫了劇團以往重苦旦的淒苦風情,在溽暑夏夜提供外台戲觀眾純然的喜樂。導演費神構思場面調度,分別以國太剪影、國主傀儡與先主上身三種方式述演往事,手法豐富多元;演員走位靈活,不論角色大小皆頗入戲,避免沒戲呆立場上看戲的尷尬。出身庶民的歌仔戲從不自我設限,兼容並蓄滋生繁衍正是其一貫的發展特色。然而戲曲自有其約定俗成的基本軌範,即便是超級天馬行空容許張飛戰岳飛的胡撇仔,意象的設定也有其自圓其說的象徵意涵:演員戴上太陽眼鏡代表蒙面現身,武士刀西洋刀劍都是上場對戰的武器,打法身段仍不違傳統套路……。《南方怪譚》為表現西化風格,戴高聳假髮穿大禮服跳宮廷舞似乎頗順理成章;但當女鬼變身的動作十分流行現代,終場大混戰國太跳上椅子拉吊環時,恍然間仍不禁暗自尋問:歌仔戲/戲曲哪去了?

相較於明珠的大膽衝撞,藝人的《鳳凰羽》不鬥巧爭奇,守在傳統程式裡演出非現實的奇幻事件。鳳凰本存在於傳說之中,寫入劇本藉以反應禽流感議題,寓教於樂的用心果然是教師本色。憂心忡忡的編劇在不同場次的O.S.唱詞裡不斷告誡觀眾:「人類追求名與利,……殘殺生靈為自己。」、「人心思貪招厄運」,但人類誘捕鳳凰目的為何?為其羽或為其血?為逃生而犧牲的金色鳳凰羽毛,雖是全劇命名所由,卻沒發揮承啟的關鍵功能,情節走向還是難逃傳統才子佳人的陳套。男女主角性格過於典型,高大全的無私美好盡歸一身,一切具在意料之中,終究少了讓人驚艷的讚嘆!

兩劇在編導上或各有瑕瑜,另一創作主軸音樂設計也不甘被冷落;藝人整組簇新的爵士鼓擺在觀眾席前,吸睛效益百分百,樂師用力費勁演出,還不吝加碼奉贈甩飛鼓棒的激情。兩位音樂設計都不是第一次參與專案的製作,早已跳脫只負責編腔套曲的傳統樂師身分,為全劇氛圍量身配器寫曲,新編曲調眾多竟成共同的特點。歌仔戲演出當然不能全靠七字、都馬撐場,於是「因詞創曲」衍生出許多新編曲調;然而新編是否必要,數量比例是否適切,分際難捏皆是課題。尤其諸多急於敘說「字多腔少」的新曲調,雖有一洩而下的暢快,但演員無從展見行腔轉韻的功力,外台觀戲環境又不便緊盯字幕,未能加添戲曲曲唱之美,勞而少功,豈不可惜!

《南方夜譚》

演出|明珠女子歌劇團、藝人歌劇團
時間|2013/07/06(明珠)、2013/07/07 (藝人) 19:30
地點|台南市安平開台天后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南方夜譚》一劇,企圖以輕鬆詼諧的方式,讓觀眾了解明末鄭氏家族的沉重歷史,因此採取狂想式的喜劇表演,以符合野台與廟口情調。未料,跳脫了傳統歌子戲的身段、服飾妝扮,那狂想式故事架構,恐怕只有劇中所唱的那些傳統歌子調。(游素凰)
7月
10
2013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
《神木之心》從劇團所在地嘉義發生的故事為發想,編劇沈婉婷不過度聚焦政治受難者的悽慘遭遇,筆者認為編劇反而藉由高一生述說台灣人在歷史上的處境與編劇對於歷史的詮釋。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