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作虛,狂想未明《南方夜譚》
7月
10
2013
南方夜譚(明珠女子歌劇戲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12次瀏覽
游素凰(特約評論人)

廟口文化,易於讓一般社會大眾親近。國藝會策畫執行的「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精心打造的外台歌子戲,提供現代人懷舊又富於時尚的休閒娛樂,為近十年來,臺灣盛夏頗受戲迷期待與關注的藝文饗宴。本人懷著朝聖的心情,於7月6、7日專程赴台南安平開台天后宮,觀賞今年最後兩場演出。

《南方夜譚》揭示外表像是歷史戲,實質內在是家庭戲。期待著借古演今,試從某一朝臣出發,再繁衍鋪展開來。咦!國太、太子、國主、總管、老安人、太子妃、二公爺、三公爺、二夫人、三夫人……等,怎的沒有朝代、沒有歷史人物呈現,交代予觀眾?戲演完了,從以上各種「稱謂」觀察,似是演我國古時候人物;從故事情節審視,類似元明清時期的民間傳奇。但,戲台上呈現的,盡是西方貴族世家的妝扮造型。不啻披著西方服飾的外衣,骨子演的是本國民間傳奇故事,這不是譁眾取寵嗎?

另一齣戲《鳳凰羽》,採「以虛作實」的編劇手法,將目前人類可能造成嚴重生命威脅的「禽流感」導入劇中核心議題,以傳說中一對鳳凰神鳥為起點,魔幻奇情的虛構故事情節,任意鋪灑,時時觸發著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之相互感應,以及人與大自然之間的生活環境之互動。鳳凰鳥是吉?是凶?是喜?是悲?由牠所引發出來的人性之光明與黑暗面向,在劇情演進中,時時有所激盪,隨處得以捕捉。是一齣刻劃人間各種真情摯愛的戲,有男女情愛、父女親情之愛、朋友兄弟之情義等等。

過去,外台戲的觀眾大多是中下階層人士;然,今天的外台戲觀眾卻未必。尤其是國藝會辦理的此一專案,許多中上階層民眾熱烈的呼應,不少高級知識子也積極的參與,因此,每屆甄選出來的歌子戲團,無不傾囊製作。無論編劇、編曲、演員演出、樂隊伴奏、服飾妝扮、燈光音響等等,均力求通俗與精緻。昔日所謂「作戲悾,看戲憨」,指演員要能夠放得開,敢於裝瘋賣傻;看戲的明知是假,卻為戲中人落淚。今日,則不論演員或觀眾,普遍都增長了更多的智慧,尤以觀眾水準日益提升的情況下,演出品質亦不得不更臻完善。

「以實作虛」的歷史劇,劇作者依據古史傳雜說加以渲染敷衍,可以有相當大的揮灑空間;然而,仍須有所本。因此,明代的戲曲作家、曲論家王驥德,在他的《曲律》中說道:「古戲不論事實,亦不論理之有無可否,於古人事多損益緣飾為之,然尚存梗。後稍就實,多本古史傳雜說略施丹堊,不欲脫空杜撰。邇始有捏造無影響之事以欺婦人、小兒者,然類皆優人及里巷小人所為,大雅之士亦不屑也。」《南方夜譚》一劇,企圖以輕鬆詼諧的方式,讓觀眾了解明末鄭氏家族的沉重歷史,因此採取狂想式的喜劇表演,以符合野台與廟口情調。未料,跳脫了傳統歌子戲的身段、服飾妝扮,那狂想式故事架構,果真讓觀眾印象深刻:「欸?他們在講甚麼故事?他們在演甚麼內容?」即使有再大的雄心壯志,若欲透過這一齣歌子戲,保留一些台灣本土文化?恐怕只有劇中所唱的那些傳統歌子調:【七字調】、【都馬調】、【望鄉調】、【破窯調】以及電影、電視歌仔戲時期的唱曲罷了。觀眾之一的我,對於此一歐洲宮廷風的歌子戲之深刻印象是甚麼?好像就是特殊妝扮的明星演員,在爵士鼓帶動的熱鬧繽紛多彩氛圍中,所唱一首接著一首的歌子調;至於演出的內容是甚麼?正是所謂的「一頭霧水」。問問身旁的知名戲曲前輩朋友,竟然也是相同的感受。另一位好友,也是資深歌子戲票友,俏皮地問道:「我們晚餐的路邊攤海鮮,與這一齣歐風宮廷歌子戲,何者道地?你喜歡哪一個?」,幾位朋友竟不約而同的有一致的答案。

唉呀!豈可如此阿諛外台歌子戲,小覷了當今觀眾!

《南方夜譚》

演出|明珠女子歌劇團
時間|2013/07/06 19:30
地點|台南市安平開台天后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歌仔戲演出當然不能全靠七字、都馬撐場,於是「因詞創曲」衍生出許多新編曲調;然而新編是否必要,數量比例是否適切,分際難捏皆是課題。尤其諸多急於敘說「字多腔少」的新曲調,雖有一洩而下的暢快,但演員無從展見行腔轉韻的功力。(劉美芳)
7月
11
2013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