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口文化,易於讓一般社會大眾親近。國藝會策畫執行的「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精心打造的外台歌子戲,提供現代人懷舊又富於時尚的休閒娛樂,為近十年來,臺灣盛夏頗受戲迷期待與關注的藝文饗宴。本人懷著朝聖的心情,於7月6、7日專程赴台南安平開台天后宮,觀賞今年最後兩場演出。
《南方夜譚》揭示外表像是歷史戲,實質內在是家庭戲。期待著借古演今,試從某一朝臣出發,再繁衍鋪展開來。咦!國太、太子、國主、總管、老安人、太子妃、二公爺、三公爺、二夫人、三夫人……等,怎的沒有朝代、沒有歷史人物呈現,交代予觀眾?戲演完了,從以上各種「稱謂」觀察,似是演我國古時候人物;從故事情節審視,類似元明清時期的民間傳奇。但,戲台上呈現的,盡是西方貴族世家的妝扮造型。不啻披著西方服飾的外衣,骨子演的是本國民間傳奇故事,這不是譁眾取寵嗎?
另一齣戲《鳳凰羽》,採「以虛作實」的編劇手法,將目前人類可能造成嚴重生命威脅的「禽流感」導入劇中核心議題,以傳說中一對鳳凰神鳥為起點,魔幻奇情的虛構故事情節,任意鋪灑,時時觸發著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之相互感應,以及人與大自然之間的生活環境之互動。鳳凰鳥是吉?是凶?是喜?是悲?由牠所引發出來的人性之光明與黑暗面向,在劇情演進中,時時有所激盪,隨處得以捕捉。是一齣刻劃人間各種真情摯愛的戲,有男女情愛、父女親情之愛、朋友兄弟之情義等等。
過去,外台戲的觀眾大多是中下階層人士;然,今天的外台戲觀眾卻未必。尤其是國藝會辦理的此一專案,許多中上階層民眾熱烈的呼應,不少高級知識子也積極的參與,因此,每屆甄選出來的歌子戲團,無不傾囊製作。無論編劇、編曲、演員演出、樂隊伴奏、服飾妝扮、燈光音響等等,均力求通俗與精緻。昔日所謂「作戲悾,看戲憨」,指演員要能夠放得開,敢於裝瘋賣傻;看戲的明知是假,卻為戲中人落淚。今日,則不論演員或觀眾,普遍都增長了更多的智慧,尤以觀眾水準日益提升的情況下,演出品質亦不得不更臻完善。
「以實作虛」的歷史劇,劇作者依據古史傳雜說加以渲染敷衍,可以有相當大的揮灑空間;然而,仍須有所本。因此,明代的戲曲作家、曲論家王驥德,在他的《曲律》中說道:「古戲不論事實,亦不論理之有無可否,於古人事多損益緣飾為之,然尚存梗。後稍就實,多本古史傳雜說略施丹堊,不欲脫空杜撰。邇始有捏造無影響之事以欺婦人、小兒者,然類皆優人及里巷小人所為,大雅之士亦不屑也。」《南方夜譚》一劇,企圖以輕鬆詼諧的方式,讓觀眾了解明末鄭氏家族的沉重歷史,因此採取狂想式的喜劇表演,以符合野台與廟口情調。未料,跳脫了傳統歌子戲的身段、服飾妝扮,那狂想式故事架構,果真讓觀眾印象深刻:「欸?他們在講甚麼故事?他們在演甚麼內容?」即使有再大的雄心壯志,若欲透過這一齣歌子戲,保留一些台灣本土文化?恐怕只有劇中所唱的那些傳統歌子調:【七字調】、【都馬調】、【望鄉調】、【破窯調】以及電影、電視歌仔戲時期的唱曲罷了。觀眾之一的我,對於此一歐洲宮廷風的歌子戲之深刻印象是甚麼?好像就是特殊妝扮的明星演員,在爵士鼓帶動的熱鬧繽紛多彩氛圍中,所唱一首接著一首的歌子調;至於演出的內容是甚麼?正是所謂的「一頭霧水」。問問身旁的知名戲曲前輩朋友,竟然也是相同的感受。另一位好友,也是資深歌子戲票友,俏皮地問道:「我們晚餐的路邊攤海鮮,與這一齣歐風宮廷歌子戲,何者道地?你喜歡哪一個?」,幾位朋友竟不約而同的有一致的答案。
唉呀!豈可如此阿諛外台歌子戲,小覷了當今觀眾!
《南方夜譚》
演出|明珠女子歌劇團
時間|2013/07/06 19:30
地點|台南市安平開台天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