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MUSICAL製作的《傾城記》是一個在方方面面上都執行到位的音樂劇作品。臺韓跨國之間在導演和編舞的合作激盪讓《傾城記》的舞蹈和場面變化、走位充滿巧思,靈活地組合與運用舞臺空間,並為主線情節的推進提供了最堅實的演繹基礎。其中,最令人驚豔的就是音樂、劇情和舞蹈編排的完美結合,這表現在劇中陽明會首腦殷士陽(江翊睿飾)生動和複雜的出場歌舞片段。《傾城記》的故事自一個再也不能夠更普通的個人(保險理賠業務員李勛/程伯仁飾)身上發生,並經由一個又一個懸疑事件的發生與揭露,讓這個眾人生活的城市背後的駭人真相逐漸現形,也讓李勛從麻木、壓抑的日常中覺醒為具有感情、道德與良知的「人」。李勛和神祕少女王以寧(陳品伶飾)的偶然相遇,挖掘出一個如同打滿結的毛線球的謎團。
李勛是一個處在科層化組織中的原子化個體,他的家庭關係就如同他與社會的關係一樣,冷漠而疏離。這也導致了他最後無法回歸家庭,重建原本即已喪失的親屬關係。因此,觀眾在舞臺上看到了這位庸庸碌碌的主角形象的轉變,他自一個平凡的小人物獲得具有「同理心」的人性基礎,脫離了制約他理解現象的「真理體制」。在作品中,他既是一個探索事件、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元素,也是一面理解作品深層的社會事件的鏡子。相較於此,王以寧在劇中則是一個不斷揭露生命歷程的角色。她生存於社會底層,因為受黑幕組織陽明會的資助被迫參加藥物實驗。但是,因為對於藥物「藍蝶」的抗拒反應,使她不得不在好友黃志龍(張心哲飾)的幫助下,隱匿於城市的角落。《傾城記》兩位角色的性格建立/揭露剛好相反,當李勛隨著線索的指引接續理解了這個城市暗處的真相時,王以寧則代表了這個城市表象下最深沉的黑暗和權力運作的軌跡,並且無處可逃地終須面對自己的人格創傷──破碎的母子關係。
那麼,什麼是「城市」?除了舞臺上以各種角度斜立的三角鋼、舞臺布幕的城市投影外,創作團隊用了數組活動的鐵製樓梯交互運用,讓《傾城記》不需要過多的道具布景就能呈現出各個場景的自由變化,並維持著舞臺美學陰暗寒冷的基調。當然,這只是視覺上的城市。真實的城市在《傾城記》中具有三重性,一個是李勛生活的城市,它難忍但不得不忍受;另一個是王以寧躲藏的城市,遠看很美但近看醜陋;還有一個是不停出現的抗議學生,它是最終將會改變、充滿希望之徒勞的城市。
當然,這些激揚的學生抗議歌曲和群眾演員們充滿生命力的演繹,必定能讓臺下的觀眾感受到他們百分之百為作品付出的熱情。然而,這些歌曲片段,即便拿掉,對於觀眾理解這個作品也不會造成任何的障礙,充其量只創造了一種黑暗且濃烈的、對抗式的背景知識,一種不會造成任何行動的感覺。觀眾可以在臺下讀懂抗議,或自以為是地將這些抗議詮釋為近年來在臺灣發生的眾多陳抗的其中一場,但是這些「年輕人」真正想要改變的是什麼呢?我並無意指責創作團隊以乘載理想、揭露社會為偉大目標,但在這個以迷宮般的「城市─社會結構」為基礎的懸疑推理音樂劇作品之中,應該還能容下一些可以說清楚的東西吧。畢竟,城市的四周還未築起「圍牆」,人性的光輝終將戰勝威權。
《傾城記》
演出|C MUSICAL製作
時間|2019/01/12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