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即幻夢《遊夢人》
8月
12
2021
遊夢人(李芸芸、希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8次瀏覽
梁家綺(專案評論人)

——————————————————————防雷頁——————————————————————

警告:《遊夢人》為一長期計畫,如欲體驗者,請在夢境啟動前速速離開,切勿回頭

——————————————————————防雷頁——————————————————————

遊夢人(李芸芸、希劇場提供)

比起先思考夢是怎麼一回事,《遊夢人》讓我先回憶起還用數據機撥接上網、因頻寬不足只好跟哥哥泡在網咖打CS(counter-strike)槍林彈雨的時光。這倒不是因為《遊夢人》也是一款在夢中追殺的驚悚之作(事實上質地大相逕庭),而是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裡鏡頭即眼眸的視角體驗,眼皮底下恆常架好的手與槍枝,時時刻刻提醒我:This is my battle. 如果說CS是在虛擬之中讓玩家尋求趨近真實的臨場感受,那麼《遊夢人》則逆反回去,在一個真實的日常場景(一個房間)中尋求非日常的沉浸體驗。《遊夢人》運用與CS相同的第一人稱視角運鏡,體驗在眼皮開闔睫毛相交的畫面展開來,螢幕顯示的便是體驗者的瞳孔成像,當我從夢境導覽員的身體醒來,意識便附其身,且借其體逕行探索,她的手腳彷彿就是我的,替我撫觸,為我移動。

觀眾作為「意識體驗者」與演員「遊夢人」同體並行,遊夢人的意識可以穿梭在現實與夢境之間,整個展演體驗的設計框架並不複雜,遊夢人具有身體動能,我則佔有她的半個靈魂,透過話語牽引她朦朧迷惘的狀態,探索房間裡的物件。一個房間能有什麼?大抵不脫一個人生活的基本需求:桌椅、插座、茶壺、冰箱、窗戶⋯⋯,場景與景中之物再日常不過,得創造一種非真實、非日常才能具有「這好像夢」的魔法。這對向來善於移形造景創造幻象的劇場人來說或許並不難,惟《遊夢人》對細節的堆疊是細膩的,囈語般的喃喃聲音、科技連結者的AI聲調、眼皮開闔的螢幕效果、半暖半冷的交織色溫、空靈虛幻的冥想音樂、容許沉默的緩慢運鏡,在在創造了異於常態的夢境感。然而夢境雖可造,但體驗者如何指認這是「我」的夢,便至關重要。創作者並沒有輕易略過這一點,框架在行前已開始,體驗者必須追溯近日感受再選擇物件進行書寫,物件與人的關係已然透過引導在心中留下迴旋。

時而閃現的、隨著鏡頭挪移所展現的觀物之眼是體驗裡的驚喜,從來沒有認真看進去的插座孔洞原來是宇宙黑洞,未曾經心的電風扇片螢光塗鴉在鏡頭湊近鐵框時頓時成為科幻電影,而行李箱裝著無法拉出的童年小熊如同人生行囊裡無法輕易拋擲與回收的物品。然而每當我要進入這夢的絮語時,就被每一個物件上貼著的斗大字卡給驚醒,茶壺上貼著麥克筆寫下的斗大「茶壺」二字,電風扇也貼著「電風扇」(謝謝您的提醒⋯⋯),字卡的用意在於探索時遊夢人翻開它後面的字句展示:「冰箱」是「看不見的原始慾望」、「書」是「靈魂的啟示,因人而異」、「電風扇」是「循環重複的生活模式與習慣」、「日光燈」是「新的點子和願景」、「衣櫃」是「自我外在的主張和形象」、「插座」是「靈感來源」、「茶壺」是「擁有分配時間和資源的能力」、「耳機」是「自己的獨立空間和立場」⋯⋯族繁不備載,搭配不盡相同的探索方式,時有物外之趣。

我想起佛洛伊德揭示吾人夢的工作乃凝縮、移置、象徵與潤飾,拉岡接續以結構語言學連接精神分析使夢的活動轉變為隱喻與換喻的等價物,夢中出現的事物或鏡射或折射地反映了意識中潛入深處的慾望、恐懼乃至於猶疑,如同密碼待人破解,夢似乎極少就地在夢中自我釋義,這是《遊夢人》使我無法真正覺得自己在經歷一場夢遊的緣故。但卻也是這一項「字卡的驚醒」,讓《遊夢人》於我留下重要的啟示,宛如一份體驗者感官褪去後仍可供思索的禮物:與其說《遊夢人》在創造一場夢境旅行,不如說,它將日常變成了一場可供解讀的幻夢,每張手寫字卡對日常物件賦予意義——日常物件即是被我們恆常略過的,等待釋義的凝縮與換置的現成體。

當遊夢人眨巴眨巴的困乏闔眼,當我回到現實中,發現夢境何須眷戀,我環視著我的房間,凝視每一個組成——另一場幻夢才正要開始。

《遊夢人》

演出|凝曦。希劇場
時間|2021/07/21 19:10
地點|線上(Google Meet)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