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陪你死一次──「厭世二重奏」《粉紅星球》與《馬林路十九號》
12月
23
2019
粉紅星球(盜火劇團提供/攝影58kg)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1次瀏覽

楊智翔(高雄大學專任助理)


「誰說的?Right!在粉紅星球上,我們沒有時間!」

抽到粉色球,被指引向上走到五樓,卸下包袱,填上一件想忘記的事進入《粉紅星球》。我記得她叫莎莎,她向所有來到「飛航等候區」的參與者介紹星球上種種奇妙的事情,像是一場說明會,有好吃的軟糖、爆米花,有來自星球的音樂、故事,甚至有遺骸、掃地機器人!我們一同想像未來的職業與興趣,一起喝下粉色幻夢液體(留下想忘記的事及一件想留在地球的遺物),我們相當快樂(吧?)。然後一通電話,莎莎離去,末世訊息突然灌爆空間。不是說在粉紅星球沒有時間嗎?怎麼莎莎一回來,失色、蒼老、失憶、抑鬱,我們突然無法前往夢想淨土?那我們現在在哪裡?難道妳的承諾和粉紅星球都是一片虛無?除了妳,我們還能相信誰?

「《粉紅星球》到此結束,請向下前往三樓等候,謝謝。」之後的二十分鐘記憶全失(也可能什麼也沒做,只是和參與者瞎聊)。

我拿到一顆雲彩藍色球,再度被指引回到五樓,門牌上寫著「馬林路十九號」──一個google查不到的地方,但我確定手機網路暢通。參與者被指定欣賞《馬林路十九號》這齣戲,劇中提寶與猴子來到陌生人的家中求死(我們也正在這裡,他們卻看不見我們?!),兩人講好久好久的話,一直沒有真正行動(自殺),也許是心還停留在困惑為什麼突然無法過去粉紅星球,有幾個片刻我神遊了,但我記得他們招來的妓女,長得很像莎莎。「蹦!」幹!提寶死了!誰的聲音?這不是莎莎嗎?我聽見好多好多的名字……,等等,提寶?提寶可以去粉紅星球了?等等!等等我啊!等等……,粉紅煙霧的後面,那不是莎莎嗎?那個空間不是剛才的飛航等候區?那群人……,該不會我正在裡面?剛剛莎莎接到電話離開,該不會就是接到猴子想召妓?所以現在的我是什麼?我來到平行時空了?還是,我終於抵達粉紅星球?(不會吧,這房子根本沒有粉紅色,都是土色!)或者其實,莎莎根本不值得相信,而世間一切美好的總和(甚至沒有時間)──「粉紅星球」根本不存在(或我早就存在)?

在很久之後,整理那天的所見所聞,我才明白,我早已死過一次。原來自從開始「厭世」後,意念上的我已不屬於這個世界,才會深受《粉紅星球》的召喚前往搭乘。莎莎根本不存在,我幻想她出現,只是想確保心中的提寶與猴子不至於太孤寂,也想在身體離開世界之前,享受最後一次「身體的解放」。可是在解放之前我清醒了,我理解到,這場戲不能沒有我的參與,可是我也不能涉入太深,人生最好保持一點距離美感,踏實地走過俗世,也可以是一種書寫生命的方式。讓想像歸於想像、生活歸於實際,每當厭世心起,泡泡才不至於立刻破滅。被資訊灌爆的年代,我很慶幸還有機會親自目睹《粉紅星球》的美麗與哀傷(除了一死,我們真的沒有辦法離開世間的事實)。

事後回想,若要說這趟旅程有哪些遺憾,我認為記憶中的莎莎對星球的描摹過於支離破碎(也可能是我失憶),導致她離開時徒留一群不知所措的參與者,幻夢暫停稍嫌尷尬(幸好軟糖挺好吃的)。再者,說明書上寫到旅程與「厭世」及「歡樂」有關,可我經歷以後並沒有更加快樂,除了具體看見厭世情景,尚未找到擺脫或享受的方法。也許求死是解藥,但根本的問題是:你厭的「世」必須留在該「世」才能解決問題,「歡樂」自在人間,就像莎莎,high上天或是慘到爆,人都還尚未離開地球。所以每當「厭世」該怎麼辦?這令我想起,藝術相關工作者多半給人生活困苦的印象,幾乎可說是「厭世」代言人,但要成為「歡樂」的藝術工作者該怎麼做?那就設法享受你的不快樂吧!

提寶和猴子等待的或許不是「死」,是一次「意外」,也許只要繞出去就有機會,生活那麼多意外,那麼好玩,求死太便宜自己了。走過一遭「厭世二重奏」後,我發現,莎莎所說的星球故事是要提醒參與者,生命還有太多驚奇等著我們發現,厭世如你哪裡也不用去,《粉紅星球》就在心裡,就在腳踩的這塊土地。

我是參與者,也是被觀看者。我的經驗未必與其他參與者相似,但確確實實是文本中的某一頁、某一行,在星球上我所扮演的角色是獨角獸(當天莎莎指定),現在我要與牠告別。死過一次就夠了,明天還在等著我呢。

馬林路十九號(盜火劇團提供/攝影58kg)

《「厭世二重奏」《粉紅星球》與《馬林路十九號》 》

演出|盜火劇團
時間|2019/12/07 14:00
地點|濕地Venue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