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演之間的曖昧《達康十周年 ─ 自我ㄅㄧㄠˇ揚大會》
9月
25
2023
達康十周年 ─ 自我ㄅㄧㄠˇ揚大會(笑太夫漫才集團提供/攝影劉璧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60次瀏覽

文 孫玉軒(自由工作者)

ㄅㄧㄠˇ,直覺上通常會自動填入「表」,製作團隊刻意在這個字上以注音呈現,勾起觀眾揣想、好奇的慾望,將十周年的重要製作注入股東大會的概念,把觀眾視作股東,每一張票都是一次投資,以漫才為圓心,延伸出短劇、音樂喜劇的表演形式,設計頒獎的環節,表演如何透過自婊細呈這十年間的榮辱悲喜。

舖開十年長卷,反差、強化、雙關、諧音、岔題、暗喻、會錯意,這些操作手法陳彥達、何瑞康二人早已熟稔於心。前一秒正經的說著荒謬言論,下一句笑著擦過敏感議題。甫出場曹瑜就因咬字不清遭到陳彥達、何瑞康二人揶揄,在設計好的腳本中演員接住了意外事件並產生真實的反應,隨機選取觀眾留言的橋段抽中「沒能力又愛出一張嘴」的留言而重現變身舞蹈,順勢即興發展成尬舞的場面,現場觀眾即使是被動觀看也能夠明白角色設定與演員真實反應之間的切換,看著他們三人在腳本的行距間互相挖坑又互搭台階解救對方,舞台上,有互相捉弄,也有惺惺相惜。

陳彥達、何瑞康兩人搭檔講漫才是觀眾熟悉的達康.come ,此次製作聯手老搭檔曹瑜,也加入了舞者。舞者的身分雖然是「舞者」,以舞蹈參與演出。在舞蹈之外,舞者還要兼具群眾演員的功能在互動橋段有所反應。除了完成安排好的動作以外,在後方無聲地討論、投票選邊站,或是把玩手上的旗子,舞者們必須要因為台上情況做出適切回應但又不能影響節目的推進,十週年的巡迴演出到彰化已是最終站,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和舞者們之間已有緊密的信任,舞者們知道演員的底線在哪裡?知道自己在舞台上能夠發揮的自由到什麼限度?當演出進行到過半,已消耗部分體力,舞者們自在地半倚靠在後方階梯上觀看前方三人,但依然保持表演的狀態進行反應,有所反應是設定好的指令,放鬆是舞者真實的狀態,要如何反應就是舞者個人在表演上的彈性。


達康十周年 ─ 自我ㄅㄧㄠˇ揚大會 左為陳彥達 右為何瑞康(笑太夫漫才集團提供/攝影劉璧慈)

最不搭造型獎是事先邀請觀眾精心打扮由團隊拍照並於演出中進行票選;隨機抽樣觀眾的演前投稿,由演員現場即興。觀眾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參與能夠被看見,一方面又期待演員如何拆招解題,達康創造了模糊又真實的第四面牆,提供觀眾參與的機會,累積一些期待值,觀眾知道自己正在觀看,卻又能夠即時參與、丟出回應,一如最佳豬隊友是邀請觀眾以掌聲回應演員表現決定得獎者,是舞台與觀眾席之間的曖昧。

「你的愛我丟在大安森林公園的垃圾桶裡」,《達康還在講》直播中隨口一說的小事寫成歌詞,甚至直接把何瑞康早期忘詞卻三不五時被提出來說嘴的事件發展成完整的音樂喜劇「這不是忘詞」。對長期關注達康的觀眾來說,知曉一個名詞背後所乘載的故事,連結自己與團隊之間的記憶,這類一顆又一顆的彩蛋,像是短劇「進廣告」中公車站牌搖身變成籃球框而激起驚呼的瞬間,滿是驚喜。


達康十周年 ─ 自我ㄅㄧㄠˇ揚大會(笑太夫漫才集團提供/攝影劉璧慈)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任性地裝傻,理智地吐槽,喜劇表演見長的達康.come,守護了成年後的大人必須隱藏起的幼稚脆弱。三人轉身和觀眾一起看著投影時,做為觀眾,我們甚少看見表演者背後的故事,而此刻,全場一起看著曾經在場的、未能參與的過去,有苦有累有歡聲,以溫柔丈量遺憾,現場之所以如此沸騰,是誰都明白一件事要持續十年有多難,所以十周年的這一刻有多麼難得!

《達康十周年 ─ 自我ㄅㄧㄠˇ揚大會》彰化場

演出| 笑太夫漫才集團
時間| 2023/09/03 14:30
地點|彰化縣文化局員林演藝廳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我們沒有辦法拒絕這些感官刺激,比如裸體,或是光滑的手掌、膝蓋、小腿與絨毛地毯之間,皮膚與皮膚之間摩擦的聲音。我們需要對裸體──過去總是用來指涉自由的人的意象──的詮釋保持距離,才有辦法真正看見作品。
9月
22
2023
儘管「切割」、「破裂」、「凝聚」、「碾碎」各有不同狀態的張力,「警察」都像一個冷冰冰的句點,截斷了任何可觸發的想像;要如何想像警察?
7月
20
2023
聽他們勤務中削薄的個體性,如何在長跑中一點一點拾回⋯⋯;於此導演竟類比於編舞,其中技術性皆令身體柔順於「他者」的框架,陌異的生命經驗被帶回排練場,練習想像成為「他者」。
7月
19
2023
短短8分鐘展演,對滿身是傷的主體來說,似乎蔚為在土地.河海釋放與淨化的儀式;對想傳承母體文化、追求藝文職涯之人來說,又有怎樣的意涵呢?將開演之際,看著節目單以特殊字體強調「有與廣泛的社會聯結在一起嗎?」以及「這是『表現』的藝術」,讓人不禁戴上了這樣一副眼鏡,進到演出場域中。
7月
13
2023
當眾人於海風中共掀、共摺一塊帆布,遠遠看去也宛如「造浪」。當帆布對摺、平放在地,似乎又慢慢從「浪」轉變成通往未來的「路」。
7月
13
2023
實際的成果也超乎預期,並不只僅止於聲響實驗的範疇,而是結合了人聲、電子音樂、身體展演、光線投影等多種表現形式,並透過這些形式,探討聲音的符號特性、現代科技的危害與轉折、技術與人類存有的關聯等嚴肅議題。從每個手法與操作中,都能發現她豐富且生動的思考。
7月
0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