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即性,吃掉你的香蕉《脫褲子不需要理由》
9月
17
2014
脫褲子不需要理由(謝承佐 攝,臺北藝穗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95次瀏覽
魏琬容(表演藝術工作者)

遠古舞蹈的起源乃與性密不可分,祭神儀式中的舞蹈、宮廷舞、交際舞總可視為求偶儀式的演化。

拜媒體與科技之賜,流行音樂口味越來越重以吸引閱聽者,從Miley Cyrus的「Wrecking ball」到Nicki Minaj的「Anaconda」,舞蹈愈形大膽,充斥半裸(甚或幾近全裸)的女體,腰臀特寫是免不了的,舞蹈強調女性時而狂野時而順從的肢體,豐乳肥臀搖曳生姿,擺出各種撩人姿勢。

亞洲各國崇尚的女性樣貌略有不同,講究纖細嫩白,其中又以韓國女子團體為代表,韓國女子團體個個外表精緻幾近相同,多半被塑造為完美無瑕的可愛玩伴,、或是展露性感隨時等待的尤物,於是乎流行舞蹈中的女性舞者,舞技越精湛,越是無法跳脫這樣的緊箍咒。

難道流行舞蹈中,女性身體沒有其他出路?

《脫褲子不需要理由》由舞技純熟的年輕女生組成「認真練舞中」兩人團體,以性為主軸,端出一道笑料百出的麻辣燙。一個是毫無經驗躍躍欲試的情場菜鳥屏妤,一個是閱人無數的老鳥安妮,兩人討論私密話題全無禁忌,傳統父權上「貞女」與「蕩女」的分類完全失效,故事從「腰窩」開始,兩個女生分享鍛鍊腰窩可以增進性滿足,進而分享各式性心事。

「你有沒有聽過腰窩?聽說鍛鍊腰窩可以帶來如煙火般美好的性滿足喔。」菜鳥屏妤對老鳥安妮說。

鍛鍊腰窩,音樂下,響起的是「國民健康操」的音樂,觀眾莞爾,在「沒有國哪有家」的時代,身體是報效國家的工具,男當兵,女生產,維持強健的體魄是國民應盡義務,在此脈絡中,身體只有兩種姿勢—指尖貼褲縫立正,或是雙手扠腰,後者便是你我皆熟悉國民健康操預備姿勢。

表演者從「國民健康操」音樂開始,急轉而下切成”Kpop”(韓國流行音樂)。為了腰窩,為了更好的性生活,那些韓國MV常見的扭臀、擺腰、甩頭,成為女性奪回主權的方式(腰窩腰窩我要腰窩,我要更銷魂的性)。女生鍛鍊自己,不再是為了完美身材喬裝可愛吸引目光,而比較像是美洲豹磨利齒爪,準備攫取獵物。

套句張愛玲在《色戒》中的寫法「(和老易上床)彷彿一切都有了目的」,流行舞蹈中撫胸摸臀疑似物化女性的動作,在此堂而皇之的就是為了性而存在,「認真練舞中」沒有試圖另外定義流行舞蹈中女生肢體的樣子,而是大剌剌的把(女生主導的)性塞回流行舞蹈中,狠狠地從內部攻陷父權體制對於女體的想像。

演出場地Commander D是一個位於地下室的酒吧,善於利用空間窄小特性,加深觀眾互動,表演者時而收斂彷彿在自家聊天,時而問觀眾「你說用這香蕉好嗎?」,時而直接邀請酒保加入「老闆來杯sex on the beach」,或在戲中直接向男性觀眾要電話,即席預演一場女性捕捉欲望對象的戲碼。

自此觀眾豁然開朗,《脫褲子不需要理由》原來不僅僅是一場表演,更是社會上女性尷尬處境的寫實映照,女生可以主動要電話,但是電話接起來還是得細聲細氣說話,女生可以找炮友,但是經營炮友還是得靠月下談心小鳥依人,女生談性不稀奇,但《脫褲子不需要理由》談的極務實、極坦白,不扭捏不故作高論,不屑引用艱澀理論,正如兩位表演者大方到位的肢體,戲劇表現雖有小瑕疵但瑕不掩瑜。

最末尾,老鳥安妮的炮友決定結婚回歸一對一男女關係,安妮微微落寞啃著香蕉並宣告「姊吃的不是香蕉,是寂寞」,令作者想起雌螳螂交配後一口咬下雄螳螂頭顱幽幽咀嚼,期待《脫褲子不需要理由》能成為系列作品,忠實的映照當代女孩的兩難。

《脫褲子不需要理由》

演出|認真練舞中
時間|2014/09/14 18:00
地點|台北市Commander D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