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選擇與被選擇間流逝《本車票限當日使用》
12月
25
2014
本日車票限當日使用(老男孩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41次瀏覽
廖盈智(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研究所在職碩士班)

獨特的大骨架,美學在血肉裡,藝術,在院子裡出生。院子劇場為高雄極具風格的四層樓私人空間,表演藝術工作者可提出申請,在此進行研究、創作與演出。

院子劇場是位於高雄市鹽埕區,成立於2013年。這齣戲是第一屆院子表演藝術月「浮」中第二個作品。第一次走進院子劇場,感覺就像是一棟廢棄的建築物,從後門走進去到二樓簡單的節目單擺設,三樓空蕩蕩的空間裡,微弱的燈泡亮著,沒有布景,沒有特別的道具,舞台中央只有一張長凳,當火車站月台的情境聲響起戲就開始了。一位年約40歲的中年婦女手持著信件在等待著,正值花樣年華的少女拿著一本素描本走下月台,分別又走進了一位離家的男人及歸鄉的男人,少女持著好奇的口吻開始一層層剝開各自傷口的面紗。

車站好像也只會有這三種人:等待、離開、回來。由於是四個陌生的人在車站巧遇的故事,劇中並沒有交代腳色的名字,本文就以他們真實的名字呈現。劇作家很巧妙地運用一位少女一貫的青澀和好奇心抽絲剝繭出每個人各自的光景。都在月台上等待最後一班列車的四個人,一輩子為家庭默默付出及等待孩子和丈夫歸來的女人(茹涒)、為了得到家人認同及關注卻選擇了最激烈手段逃家的男人(建德)和當初選擇離開現在想歸鄉卻放不下身段的男人(承邑),他們共同遇上了一位青澀的少女(逸文),拿著素描本畫著屬於每個人的「秘密」。當建德訴說著自己離家的理由,原本各自獨立的腳色突然轉換,此時承邑和茹涒背向觀眾一轉而變為建德的父母,爭執著無法認同兒子選擇的感情,在衝突爆發之後,建德在期待被理解的情緒中選擇以離開作為收場。而等待的女人茹涒則是一直不停地等待丈夫和兒子回家,選擇在家默默守候等待著家人歸來。離家的男人承邑更是因著拉不下面子而選擇不思念。

在人生的每一段抉擇路上,是因著自己想要去而選擇,還是因著他人希望我們怎麼做而妥協?檢視自己現今的光景到底是在選擇還是在被選擇?年輕時候的夢想是否已經拋諸腦後?現在還有勇氣再重拾夢想繼續前進嗎?家裡有一個一直在等待的女人──母親,不斷地餵養愛與溫情,不惜犧牲自己在灌溉這個家,她也有選擇的權利,但往往是那個最需要被關心的人。我自己是一個母親,這個腳色深刻觸動到我,不單單更主動地想去選擇讓自己不要在未來後悔,更體會到自己的母親在我生命中扮演重要腳色的同時她也需要被陪伴。因為此戲我療傷了,不單是為著自己過去的選擇負責罷了,若能調整,何不放下面子和自尊洋洋灑灑地做一個不讓時間追著跑的選擇。

對於現今多媒體劇場及跨領域藝術的多元呈現,這齣戲卻用了最純粹的戲劇手法,與觀眾間零距離的表演方式,把腳色各自內心的傷口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眼前,我們往往受傷了,就把它蓋起來不讓人看見,把自己打扮的更加光鮮好讓別人不要注意到自己的傷口,於是我們各個都戴著面具,就連FB上也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放上去,卻連自己最親近的人真實的心理感受都忽略了!真要論戲的腳色說了甚麼倒是其次,這齣戲強烈的渲染力讓我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滌。

檢視節目單中的四位演員,兩位女性茹涒及逸文都不是科班出身,茹涒好像第一次摸索腳色在舞台上近距離的呼吸,而逸文是中山大學音樂系創作與運用組畢業的,只有過一次演出經驗,可是觀戲過後沒有看到業餘演員的唐突,更沒有看到專業演員的過度。這是一齣讓人感覺很舒服的戲。不單重拾希望也療傷了。劇後還有一個座談會,高雄純樸的群眾們不是帶著批判的眼睛問問題,而是問了導演,做完這齣戲,你被療傷了嗎?甚至把自己看完戲之後內心的激動侃侃而談地跟大家分享,戲劇可能演完大家覺得很棒,但是不會在心裡生根,但是這齣戲成功了!在短短約60分鐘裡重新檢視自己的傷口,然後面對自己的軟弱和對他人的虧欠,這樣的觀演關係是流動的,而且還持續在發酵。

《本車票限當日使用》

演出|老男孩劇團
時間|2014/12/09 19:30
地點|院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處理戲劇時空的任務考驗編導的功力。同一位演員得分飾兩位不同身份的為人妻,兩位妻子又都有「等待」的性格與特質,在沒有燈光與音樂的輔助下,若不小心處理舞台畫面,極有可能讓觀眾無法理解故事劇情。(羅家玉)
12月
17
201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