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民,就沒有城市《英雄叛國ing》
12月
29
2014
英雄叛國ing(林育全 攝,臺北海鷗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17次瀏覽
孫嘉豪(表演藝術從業人)

這是一場僅用七個人就完成的劇場表演,本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科利奧蘭納》,將現今臺灣的政治情況,以及社會運動編入劇本,藉由本劇來引發我們對於近年來臺灣社會動盪的感受及思考。

故事背景是古羅馬時代。多次為羅馬立下戰功的大將軍馬修斯,與敵軍伏爾斯人在科利奧英勇對戰的勝利,第五度打敗伏爾斯大將奧菲,也讓馬修斯因此得到「科利奧將軍」的名號。科利奧將軍以英勇的勝利之姿回到羅馬城,成為元老院執政的不二人選,但若要正式取得執政之位,還必須取得人民的同意。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這位將軍。兩位護民官以科利奧蘭納斯太過驕傲自大為由,說服原本已同意的市民改變心意,不但硬生生將科利奧蘭納斯從執政這個位置上扯下來,套上叛國罪名,更進一步將他驅逐出境。憤怒的科利奧蘭納斯,最後決定投靠他的敵人─伏爾斯大將奧菲。奧菲滿心歡喜的接納馬修斯的到來,兩人並決定一起再度進攻羅馬城。科利奧將軍與敵軍聯手攻打的消息很快便傳回羅馬,貴族與元老院決定讓如友如父的米尼前去勸說,但馬修斯仍鐵心拒絕。後來羅馬再出計,請馬修斯的母親與妻子幫忙,前往敵軍陣營再度勸說。母親的請求勸說、妻子的哀求,果然讓馬修斯心軟,決定脫身退出攻打羅馬計畫。科利奧蘭納斯的臨陣倒戈讓奧菲迪斯及伏爾斯人相當不滿,群眾氣憤下拔劍刺殺,結束羅馬將軍科利奧的一生。

筆者認為劇場是一個小型社會的模型,觀眾就像用第三隻眼看待這社會發生了什麼事情,本劇在過程中特別強調,對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的思考方式,如馬修斯的本質,是一個忠誠愛國的勇士,人民卻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是保衛國家、清廉愛國的勇士,二是不屑平民、驕傲自大的貴族,然而這兩種不同的聲音,會隨著社會風氣而倒向不同邊,即使馬修斯本人並沒有任何的改變。

劇中置入了許多現代出現的特有現象,例如:手機上網、臉書粉絲團、打卡按讚、媒體網路輿論謠言等,影射現代人對於事件的認知,儘追於網路上流傳的情報,對於事件的本質又能了解多少?

看完本劇,值得我們審思的事情是:一、當我們在社會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時,我們是否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來看待我們自己?人民為了自己的訴求發聲時,是為了整個社會大眾?還是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弱勢?二、政客媒體上的取材操作,往往是斷章取義,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聲音,使用手段達到目的,人民是否有冷靜的判斷力,去尋找真理,還是愚昧的引起騷動?火上加油?三、如今民主社會的意識高漲,人人都有說話的權利,強調人民才是頭家,人民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目的是換取社會的幸福還是國家的和平?

筆者相信沒有正確的選擇,但是如果我們在思考事情時,若總是以一方為出發思考,我想我們很容易誤入歧途。從三位一體的觀點來看,三方互相牽制、約束,才不會使結果倒向其中一邊,政府、媒體、人民,需要的是各自的理性思考,以及互相體諒的同理心,才有辦法共進為國家創造出更美好的社會,否則一旦出了事情,反噬的效應會來得更強大,導致受害的,還是所有的人。

《英雄叛國ing》

演出|臺北海鷗劇場
時間|2014/12/27 14: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劇本和當代連結性高,但導演刻意在劇本中置入的情節過度去脈絡化,反而讓觀眾感到疏離。例如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主持廣播電台等,都沒有和劇本妥善的融合。(李佳勳)
1月
24
2015
英雄既然是被塑造出來的,其本質其實無異一般人,或任何人都可以是馬修斯,所以最後選擇讓馬修斯以如此「低調」方式被暗殺,我覺得整齣戲缺乏一種人性。(程皖瑄)
1月
01
2015
此劇展現的政治性是其主要目的,尤其此刻的台灣正從九合一大選中的激情稍稍回神,顯得格外引人思索和呼應。宋厚寬導演一向擅長的歌隊式手法與俐落的舞台道具象徵,依然獨樹一幟。(鐘煒翔)
12月
29
2014
對於一些長期熟悉《熱帶天使》的劇迷們,或許無法諒解此版刻意濃縮或刪減的劇情及鋪陳;然而對我來說,「星聲登場版」的《熱帶天使》,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嶄新文本。
4月
02
2025
《換/幻妻》並不停留在性別政治的寫實性,而是透過表演、舞台調度,讓三人的情感關係透過台南-曼谷的經濟位置,以及失智症所召喚出的記憶混亂,讓情感不只是一種感性要素,而是烏托邦瓦解後的餘燼能量。
3月
31
2025
在許正平的劇本結構安排以及導演童詠瑋的表演身體調度下,形成多向式辯證的複合文本:真實經驗與意識虛幻的交雜,無法抑制的慾望蔓生連結至面面俱到的家庭上下與婚姻內外,以及同性戀菁英是否適用於被壓迫的話語,甚至是該如何照顧媽寶般備受呵護、予取予求的臺灣
3月
28
2025
我們雖注意到了本劇那些調度上的冗餘,但也唯有面對這份不完美,挑戰這條遠路,才不至於讓那些文本的衍繹、姿態的寓意,乃至於尚待凝聚的組織與批判,全都失落在比曼谷、比幻想都更遠的遠處。
3月
27
2025
因為當代影音媒體的先進普及,年輕世代對聲音的豐富表現性,確實有勝過前輩世代的敏感,選擇音樂劇形式,表達個人對生命課題的反思,對社會議題的探究,似乎不言自明,但在熱鬧的歌舞過後,熾熱的情緒冷卻之後,現實挫敗的苦澀味道,是否也會隨著消逝?夢想之地,是否能離我們更近一些?
3月
20
2025
與其溫馴地順著指引,去組裝我們自己版本的歐洲史,倒不如思考:為何本劇如此執迷於客觀的歷史與純粹的美學?淬鍊歐洲史的諸多概念與命題,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亞洲史的命題嗎?
3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