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民,就沒有城市《英雄叛國ing》
12月
29
2014
英雄叛國ing(林育全 攝,臺北海鷗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49次瀏覽
孫嘉豪(表演藝術從業人)

這是一場僅用七個人就完成的劇場表演,本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科利奧蘭納》,將現今臺灣的政治情況,以及社會運動編入劇本,藉由本劇來引發我們對於近年來臺灣社會動盪的感受及思考。

故事背景是古羅馬時代。多次為羅馬立下戰功的大將軍馬修斯,與敵軍伏爾斯人在科利奧英勇對戰的勝利,第五度打敗伏爾斯大將奧菲,也讓馬修斯因此得到「科利奧將軍」的名號。科利奧將軍以英勇的勝利之姿回到羅馬城,成為元老院執政的不二人選,但若要正式取得執政之位,還必須取得人民的同意。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這位將軍。兩位護民官以科利奧蘭納斯太過驕傲自大為由,說服原本已同意的市民改變心意,不但硬生生將科利奧蘭納斯從執政這個位置上扯下來,套上叛國罪名,更進一步將他驅逐出境。憤怒的科利奧蘭納斯,最後決定投靠他的敵人─伏爾斯大將奧菲。奧菲滿心歡喜的接納馬修斯的到來,兩人並決定一起再度進攻羅馬城。科利奧將軍與敵軍聯手攻打的消息很快便傳回羅馬,貴族與元老院決定讓如友如父的米尼前去勸說,但馬修斯仍鐵心拒絕。後來羅馬再出計,請馬修斯的母親與妻子幫忙,前往敵軍陣營再度勸說。母親的請求勸說、妻子的哀求,果然讓馬修斯心軟,決定脫身退出攻打羅馬計畫。科利奧蘭納斯的臨陣倒戈讓奧菲迪斯及伏爾斯人相當不滿,群眾氣憤下拔劍刺殺,結束羅馬將軍科利奧的一生。

筆者認為劇場是一個小型社會的模型,觀眾就像用第三隻眼看待這社會發生了什麼事情,本劇在過程中特別強調,對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的思考方式,如馬修斯的本質,是一個忠誠愛國的勇士,人民卻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是保衛國家、清廉愛國的勇士,二是不屑平民、驕傲自大的貴族,然而這兩種不同的聲音,會隨著社會風氣而倒向不同邊,即使馬修斯本人並沒有任何的改變。

劇中置入了許多現代出現的特有現象,例如:手機上網、臉書粉絲團、打卡按讚、媒體網路輿論謠言等,影射現代人對於事件的認知,儘追於網路上流傳的情報,對於事件的本質又能了解多少?

看完本劇,值得我們審思的事情是:一、當我們在社會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時,我們是否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來看待我們自己?人民為了自己的訴求發聲時,是為了整個社會大眾?還是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弱勢?二、政客媒體上的取材操作,往往是斷章取義,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聲音,使用手段達到目的,人民是否有冷靜的判斷力,去尋找真理,還是愚昧的引起騷動?火上加油?三、如今民主社會的意識高漲,人人都有說話的權利,強調人民才是頭家,人民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目的是換取社會的幸福還是國家的和平?

筆者相信沒有正確的選擇,但是如果我們在思考事情時,若總是以一方為出發思考,我想我們很容易誤入歧途。從三位一體的觀點來看,三方互相牽制、約束,才不會使結果倒向其中一邊,政府、媒體、人民,需要的是各自的理性思考,以及互相體諒的同理心,才有辦法共進為國家創造出更美好的社會,否則一旦出了事情,反噬的效應會來得更強大,導致受害的,還是所有的人。

《英雄叛國ing》

演出|臺北海鷗劇場
時間|2014/12/27 14: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劇本和當代連結性高,但導演刻意在劇本中置入的情節過度去脈絡化,反而讓觀眾感到疏離。例如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主持廣播電台等,都沒有和劇本妥善的融合。(李佳勳)
1月
24
2015
英雄既然是被塑造出來的,其本質其實無異一般人,或任何人都可以是馬修斯,所以最後選擇讓馬修斯以如此「低調」方式被暗殺,我覺得整齣戲缺乏一種人性。(程皖瑄)
1月
01
2015
此劇展現的政治性是其主要目的,尤其此刻的台灣正從九合一大選中的激情稍稍回神,顯得格外引人思索和呼應。宋厚寬導演一向擅長的歌隊式手法與俐落的舞台道具象徵,依然獨樹一幟。(鐘煒翔)
12月
29
2014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