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鋼琴詩人蕭泰然《小提琴物語─吉博‧瓦格與五明佳廉》
3月
25
2015
吉博‧瓦格與五明佳廉(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6次瀏覽
翁于晴(表演藝術工作者)

每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開季音樂會,向來都是音樂界眾所矚目的焦點之一,尤其是該團在2013年重金禮聘國際指揮家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後,大家都在關注他會如何帶領北市交,將過去營運、票房陷入泥濘般的團隊,重新拉起,並突破窘境。

開春音樂會就由匈牙利籍的指揮吉博‧瓦格安排,以虔誠與愛戴的心情向臺灣偉大的鋼琴詩人─蕭泰然致敬,這是一個有趣的事,吉博‧瓦格關注的不只是古典的西方的音樂,他注意到的是屬於臺灣人的音樂,這提醒了愛樂者,我們在追求西方音樂藝術的同時,忽略了我們自己也有值得被保留下來的音樂資產,甚至可以說,臺灣人太低估自己人的能力,國寶級的作曲家蕭泰然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受到矚目,臺灣人卻依然只記得莫札特和貝多芬。

吉博‧瓦格為緬懷蕭泰然大師辭世,在音樂會序曲演出蕭泰然《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作為開場,讓聽眾還有機會聽到自己身長在這塊土地的聲音,作曲家以簡單緩和的旋律,來描述台灣人民心地善良、純樸、含蓄又熱情的特質,由異國指揮家帶領北市交演出,樂曲更增添了幾分異國情調,吉博‧瓦格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及指揮方式,與2008年由邱君強指揮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循規蹈矩詮釋方式明顯不同,樂曲色彩的對比更為鮮明,音樂的行進的方式也較積極不拖泥帶水,筆者試想,這除了是吉博‧瓦格個人對樂曲的詮釋與見解,更是上任的這一年半來對台灣人的認識,看到臺灣人做事積極的態度,尤其是自2014年新任台北市市長上任之後,不僅他看到了臺灣人的另一面,也讓臺灣人重新認識自己生長的這塊美麗的寶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市交邀請日籍小提琴家五明佳廉演出莫札特《A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和西貝流士《幽默曲》,兩首都是經典名曲,指揮在音樂的詮釋風格上,將樂曲處理得非常流動、活潑,儼然展現、刻畫出19歲的莫札特血氣方剛的模樣,然而配上的卻是五明佳廉非常細膩,且非常優雅式地演奏手法,一位是外放的、一位是內斂的,兩者的互補配合恰到好處,筆者認為現場的音響的效果,讓聽眾有如坐雲霄飛車般的過癮。

這場音樂會的節目安排,不免讓筆者好奇今年的市交將會推出什麼樣的演出內容,到底是會承襲舊有的模式還是會突破創新?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小提琴物語─吉博‧瓦格與五明佳廉》

演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時間|2015/03/19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這次選出的創作者多為臺師大或北藝大的(前)作曲生,但作品呈現形式皆不落學院俗套,特別是將不同的媒介與電子音樂相結合——包含現場操作、穿戴裝置甚至是魔術秀等,光是形式就令人耳目一新。
11月
27
2025
她不只唱中有戲,她那渾身充滿戲感的歌劇演員自信,漫溢竄流在她整首的演唱中,再搭配她高超的演唱技巧,自由地將聲音轉換、遊走在演唱與說白間,聲音色彩隨著段段歌詞內容的不同,展現豐富多變的音色與詮釋,令人拍案叫絕!
11月
24
2025
《鼕》與《泥巴》故事的發端卻不在家族緣結或往昔舊事,而是企圖將人物遭遇和事件擴張成某種具共時性、更容易被共感的概念或情感。最後再藉由「勞動」的演示,回歸母題。
11月
17
2025
在導聆人蔡永凱,充滿教師風範的敘述,口條清晰又易懂的解說中,觀眾們能夠輕鬆進入十九世紀音樂的氛圍中。接著女高音林芳瑜更是充分呼應主題地,演唱了近代到現代的英文藝術歌曲。
11月
04
2025
再次返觀《無界的疆域》的命題,或許桑布伊做的不是界的「消弭」,而是界的「擴張」。用一種毫無保留的擁抱,將所有可觀照的他者儘可能地吸納於自身。當界被拉伸、被延展至非我的邊際之外,便成就了「無界」。
10月
24
2025
本場音樂會不僅有黃好吟親自擔任主奏,並從她與林東河曾經教導的學生中,邀請六位傑出青年演奏家分別演繹作品,深具傳承與發揚的意義。
10月
23
2025
今晚以英國作曲家之宗教作品為主題,呈現出橫跨巴洛克、浪漫到現代的時空背景;再加上細讀節目單中的歌詞和作曲家們的創作理念,深刻感受整場演出在探討人們對於信仰、生命與靈性奧秘的追求
10月
03
2025
這樣的曲目安排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從十九世紀的瑪麗布蘭開始,「Diva」一詞到了二十世紀的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利用托斯卡一角,成功形塑了至今我們所認為的「歌劇女神」(Diva)形象。
9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