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有餘,激盪不足《有機體》
4月
04
2012
有機體(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85次瀏覽
蘇威嘉

《有機體》(YogeeTi)為2012年國家兩廳院邀請法國卡菲舞團(Compagnie Käfig)來台演出之作。卡菲舞團於1996年由穆哈.莫蘇奇(Mourad Merzouki)所創立,此次創作靈感來自於台灣服裝設計師古又文的立體針織作品,驚艷於服裝設計之「編織」與舞蹈創作之「編舞」有著如此相似的靈魂,便決定與古又文攜手合作,激盪出舞蹈跨界的新風貌。「有機體」意謂有生命的個體,廣闊地包含了從細菌、植物體、動物體等所有物種,編舞家試圖以自身特有街舞與現代舞融合之經驗搭配服裝設計備具時尚感的立體毛衣編織,將如此包羅萬象的主題濃縮至劇場舞台空間當中。

舞蹈開始之初,舞者們橫向排列地以相同動作、不同節拍的方式機械運作著,每一個動作皆被精準地安插在音樂節奏當中,循著一種週而復始的規律製造出漸層卻整齊乾淨畫面;逐漸地,此種不知名生物開始運用四肢向前或後爬行,利用每次的移動掀起新一波漣漪,前後穿插的視覺效果製造出勝於原地的詭異衝擊,為《有機體》製造令人印象深刻的開幕。另外,舞作更利用大型棉線相互穿插製造三度空間的立體編織環境,編舞家置放穿著特殊設計毛衣的舞者們於場域之中,運用肢體、走位等手法營造「環境」棉線編織與「個體」毛衣編織相互纏繞而成錯綜複雜的炫麗畫面,企圖將觀眾導向「有機體」作為一種生命現象而無關某生命個體的窄小界定。

但若單單就此般巧思來說,對於充滿期待《有機體》將如何被呈現的觀眾來說可能稍嫌不足,尤其此次製作中擁有著許多備受矚目的元素與條件,如同時擁有街舞與現代舞經驗的編舞者、舞蹈技巧優秀的舞者、時尚當代的服裝設計師等,因此更令人希冀是否能看到更多如上述般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或是在舞蹈技巧(街舞與現代舞)上作進一步的融合與創新。而不僅僅是單以街舞或是現代舞的高超技巧動作組合排列,狀似目的為填充剩餘的音樂段落,卻不是致力於作品主軸與動作技巧、特殊服裝上的連結;或是致力於拆解、重組現代舞及街舞風格的融合,此舉為美中不足之處,實在令人惋惜。

此次《有機體》號稱以時尚、舞蹈與創意共同建構的當代城市面貌,吸引萬眾之目光,而當其套上「台灣之光」服裝設計師古又文所創之立體針織毛衣時,的確使得肢體本身變得更具張力與魄力,於舞動時產生的視覺效果更為扭曲壯大,不是常人所能見並且與作品主軸產生強烈的連結與共響。除此之外,關於舞蹈本身是否也得能夠反應所謂時尚或當代,在現代舞者與街舞舞者共同出現於台上,共享彼此的呼吸、能量與音樂節奏之時,兩種舞風所產生的交流有衝突更有激盪,但整場演出中僅僅幾段致力於此差異上的融合,大部分的時間仍然是各跳各舞,彷彿各說各話般的漸行漸遠,如此一來於舞蹈這塊領域上,並未因不同舞風的結合產生更多共鳴與時尚感,反倒是只有在加入古又文所設計之服裝時,才構成所謂時尚、呈現當代化。

整體而言,《有機體》在素材(舞種風格、動作技巧、服裝樣式等)上的挑選與搭配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但在融合多種傳統與新穎的素材與其主軸的理念意涵的連結上若能更深入地探討分析,層層抽絲剝繭的拆解再重組、重組並匯整,相信定能激盪出舞蹈藝術另一番新語言與感受。

《有機體》

演出|兩廳院與法國卡菲舞團/穆哈‧莫蘇奇
時間|2012/03/02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種身體的「先天不良」,如果在更有訴求主張的導引之下,還是有可能「編織」成更有層次的作品。但《有機體》將兩種舞蹈風格拆解成不同零件之後單純重組,就只呈現了形式美學、純粹觀賞的萬花筒式拼貼,並沒有融合成為有行動或再生能力的有機體。(陳品秀)
3月
20
2012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
舞動的身體與河水的影像交疊形塑為流動地景,是一幕幕內心情感的獨白,又像是一場儀式性的淨化歷程,形成多變的符號意象,將觀眾帶入一場關於失語、記憶與存在的經驗世界。
6月
0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