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的道與藝《77個擁抱》
10月
04
2016
77個擁抱(優人神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25次瀏覽
汪俊彥(2016年度駐站評論人)

優人神鼓(以下稱「優」)由藝術總監劉若瑀帶領,9月21日從屏東開始徒步行走西台灣,優稱之為「雲腳」。這次的雲腳計畫是《77個擁抱》系列活動與演出的一環,從9月21日到10月15日共二十六天,自屏東啟程五百二十公里路程,沿途經過十一個監所,分別在高雄、嘉義、彰化、台中、新竹、新北、台北舉辦免費公益演出。十月一日這場到了台中,路程已經快過了一半了。

優一向有雲腳傳統,從1980年代的「溯計畫」開始,優與民俗、土地與人的關係,就密不可分。甫完成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的跨國音樂劇場《愛人LOVER》不久,優回到了其擅長與熟悉的身體與關懷。自2009年開始,優與彰化監獄合作,協助收容人組成「鼓舞打擊樂團」,以優的技藝與美學創造人與藝術新的可能。這次優與彰監鼓樂的演出,無論在編、導,或是表演拿捏與現場環境的掌握,表演時源源不絕流洩出優所給予的信任與力量,令人感動。

演出曲目一共分成七節:《奔騰》、《雞同鴨講》、《大驟雨》、《托缽僧》、《金剛王寶劍》、《持劍之心》、《沖岩》,由收容人與優人分別組合安排演出。優安排了收容學員戴上面具,優人自己是不戴面具的。這表面上看來是為了保護了收容人,但這個精巧的操作,也使得收容人的表演更增添儀式性。而這一戴一不戴的對照,舞台上呈現兩種擊鼓的修練風景,彷彿正好回應「優、人、神、鼓」四個字,人/神的身份,以優/表演作為辯證。原先看似預設了身份的演出者,卻在這個巧妙的編導設計下,一出場就讓身份複雜化了:孰為人,孰為神?人可不可以是神,神性可不可以由人修得?修行可以說是優美學與技藝的核心關懷之一,透過雲腳、靜心、擊鼓、肢體等,舞台上的演出,不是修行的成果,其本身就是修行的一環。

這次表演加入了彰監收容人,讓修行的命題更加彰顯。在開場《奔騰》之後,《雞同鴨講》一節,擊鼓者在互動節奏、輕重分寸、舉手頭足的細緻掌握,眼神、默契與情緒都顯得十足到位,一群魁武的男性陽剛身體卻在小細節上掌握得恰到好處,這磨練即是不易的修行。而《托缽僧》一節更讓修行看到了轉化的可能;由戴面具表演者主導整節的純粹身體呈演,沒有鼓、沒有鑼,沒有任何道具,除了自己的身體。編導以看似武術卻更近似體操的柔軟動作,以輕旋律與小節奏的配合,大量運用膝蓋、肘、腕、腰等關節,牽引連續的動作。原本看似陽剛的身體,輕盈而俏皮了起來,這當然更是難上加難的修行──因為得要放下多少的身體記憶……

優人(應該是以青年優人為主)的表演段落,也讓人見到認真專注的力量。雖然仍可見到或許不夠純熟的手法、或許不夠堅定的步伐、不夠到點的翻轉,但都不妨礙他們修行路上展現的承諾。鼓在他們跟前,從來不只是擊鼓的樂器,而一再再幻化成對話的對象,或旁敲或側擊、或搏鬥或探問,這亦是成長的磨練。

最後一節《沖岩》,導演安排了所有戴面具的表演者露出精實的上身裸體擊鼓,先以精準的群體節奏與默契震撼場面,突然間一陣狂舞,每個人照見本性,表演者的刺青沾上滿身的汗珠,一尊尊像極了羅漢金身。

這次的演出,再次感受到優的力量。優、人、神、鼓,以優為法、以鼓為憑,持續行走在人與神的修行路上。

《77個擁抱》

演出|優人神鼓、彰監鼓舞打擊樂團
時間|2016/10/1 19:30
地點|台中屯區藝文中心戶外露天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