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與妥協共舞《插銷》
11月
29
2017
插銷(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7次瀏覽
蔡振揚(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生)

一踏入劇場時,舞者早就在舞台上就定好位置,彷彿這個節目已經開始,我趕緊找到座位坐下,準備好好欣賞這場表演。灰色的水泥牆布置在劇場中,四周散落著白色的枕頭,舞者或站、或坐的靜止於舞台中,開放的空間裡瀰漫著一股壓迫的氣息。當開場音樂響起,尖銳的配樂就像是電視機的雜訊般,吱吱作響。舞台上的燈光在閃爍的同時,和吱吱聲響達成一種視覺與聽覺上的共鳴,枕頭在三位舞者的互動中,成了傳達現代人緊湊的生活步調,和瑣碎的事務與慾望的展現,三位舞者透過共舞以及堆疊枕頭的行為,反映了每個人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猜忌以及矛盾。最後,當兩位女舞者在舞台上做出手撐地板、頭頂倒立的姿勢時,最後一名舞者也往沙包上坐下,並在燈光漸暗時轉入下一個情境。目眩神迷的燈光與音樂的重拍帶來感官上的刺激,給予觀眾非常大的衝擊。接續舞者在行雲流水的動作表現,把空間切回到舞台上,讓畫面再度回到主題「插銷」,三人跳舞的互動上,引起不同的表現,緊湊的合舞會讓人無法停下觀賞的視線,甚至開始反思三人世界的呈現與其複雜的背後含意。

下一段舞碼中,舞者充分運用梯子跟枕頭去演繹舞作,這個段落主要是利用梯子去做舞蹈的呈現,讓梯子在舞台上不僅僅只是道具,更賦予它不同的意義,尤其當兩個舞者把梯子架起之後,困在樓梯中間的舞者充分表現出她的憤怒、迷惘、焦慮、恐謊,但同時卻又與另外兩名舞者互動著,我覺得在作品中這樣的呈現方式非常特別,就像是人們總是會在人生中感到迷惘,卻也同時與社會上的其他人互動、交流。這種前後呼應的手法,非常觸動人心。我認為,不管是單一舞者在舞台上獨自操作梯子旋轉,並與兩位舞者呈現對峙的方式;或是舞者站在梯子上,任由兩位舞伴把梯子架起時的情感表現,都達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會讓人不自覺的想繼續看下去,舞者的演繹方式讓我對《插銷》這個詞彙有了全新層面的感受。

整場表演中,雖然只有三名舞者,但他們的動作精準且具有爆發力,徹底展現了力與美,三個人的氣場足以撐起整個表演廳。更觸動人心的是他們在情緒的延伸與快速的節奏中,交織著錯縱複雜的性格和氛圍,透過肢體動作想表達的東西不僅僅是在呈現舞作的本身,個人認為更多部分是嘗試著把現今人們在社會上的定位去做演譯。從黑格爾《本質論》中切入,我將它解讀為重視回到事務本身的真實,透過自我、現象、現實等概念,衍生出矛盾與對立,建立對事物的直觀描述,尋找其因果關係。在「回到事物自身」的觀點上,都有其矛盾的問題所產生,它是所有運動與生命的起點,因此才能夠使其不斷輪迴與發展,創造與對立並存,帶給觀眾運用想像力,去做深沉的反省與回饋,是我在這部舞作中深切感受到的精神與意義。

《插銷》

演出|十口無團、古佳妮
時間|2017/11/16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表演中發生的事件在表演者之間、表演者和觀眾之間造成一股迫近的張力,幾度凝滯,暫停的身體更激起存在狀態的時間感。不斷陷入暫時性,也就是海德格所說的「沉淪」。(王昱程)
12月
08
2017
在此,每一個舞者既是一個獨特的 tiaen——承載著各自的生命經驗與力量;同時也是 tiamen 網絡中不可或缺的連結節點。正如劇場牆上那幅巨大的螢光抽象布幕所示,這些青年舞者的身體便如電路板上交錯的線路,不斷地在運作、傳導、生長。
10月
23
2025
回看《在場》,當「消逝」成為既定的事實,陳柏潔轉而以多媒介的方式尋索存在的型態。即便萬物終將受制於時間的流放,她的身體卻在追趕、停滯、再現與媒介碰撞之間,開啟對「存在即是不在」的叩問。
10月
20
2025
這樣的處理,不僅是單純接納身體的差異,更將其轉化為對身體能動領域的積極拓展,這種對身體內在疆域的拓展,在舞台上找到其結構性的對應——體現了個體在社會失衡機制中的實踐。
10月
15
2025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
作品最終將民主的疑問落在「能動性」之上,創作者疾速地追尋民主的核心議題時,或許更該將關照轉向:「什麼才是民主的速度?」反思如何將舞者的障礙性轉化為主體性的力量,而非只停留在被動的「被包容」位置。
9月
30
2025
《及烏樂園》並非將街舞改造成劇場,反倒透過劇場語境讓街舞回到其初衷:作為一種身體之間的協商與生成。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