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土地的告解《失落的幻影》
10月
04
2018
失落的幻影(福爾摩沙芭蕾舞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43次瀏覽
戴巧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在職舞蹈碩士班研究生)

這幾天的台南並不平靜,雨不停地落下,看著平日喧囂的馬路沒有了人車,僅剩下越來越高的積水,高到看不見路面,在屋內看著窗外情景的我,不禁想著:我們到底對地球做了什麼?

幕起燈亮,台上的舞者彷彿是奧林帕斯山上的眾神,一身純白搭配金色的皇冠,單純祥和,每個舞者帶著歡愉的表情舞動著,像是宴會一般,男男女女,好不快樂!畫風一轉,舞者們領著觀眾從天上來到了人間,他們柔美優雅的動作,在台上各自舞動、聚集成圈,這一收一放之間為舞台帶來了流動及律動;畢達哥拉斯派很早就認定「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從現實的觀察與模仿,到觀念的思考和形成,人類最終認定了「圓是所有幾何圖形中唯一一個沒有遭到線條分割的圖形」,編舞者使用圓形來呈現,形成一種圓滿、完整的力量。在一片寧靜之中突然轟地一聲打破了祥和的氛圍,戰神降臨了,就像是一把利刃摧毀了這圓滿,把人們的笑容帶走,拆散無盡的佳人。

舞台兩邊的男舞者,在棋盤式的燈光下,配合古斯塔夫‧霍爾斯特(Gustav Theodore Holst)《行星組曲》(The Planets suite Op. 32)中的〈火星〉,編舞者將舞蹈編排成矩形路線,舞者面無表情,一致的舞步,角度明確地轉換方向,彷彿是西洋棋盤上那些沒有生命的棋子,任人操控。強而有力的樂音,配合男舞者利索的動作、極具張力的跳躍,戰爭就此展開,雙方對峙而戰,不戰到其中一方倒下誓不甘休;乾淨俐落的動作看了讓人血脈噴張,但,戰爭勝利固然令人興奮,但戰爭的背後乘載著多少戰士們的血汗及親眷們的淚水?

當燈再次亮起時,舞台上的雕像四分五裂,天空灑落滿地的沙,天幕上投現出了歷經颱風肆虐的影像,滿目瘡痍的家園,一幕幕呈現著人們對於環境的破壞,和大地的反撲。台上的舞者著黑色的斗篷,一個緊挨著下一個出來,細碎的動作及快速的位移令人感到不安,似乎闡述著黑暗及死亡漸漸降臨,將會有苦痛產生。

此時台上是滿身沾染不同色彩的雕像,看上去混濁不堪,沉睡中的他開始有了意志,動了起來。他的獨舞動作中涵蓋了大量的收縮、扭轉、向內捲曲及跌落,就像是環境對著我們的痛苦吶喊,也意味著人的懊惱與悔恨,最終,從天而降的水柱,洗淨了雕像上象徵罪惡、不幸、汙穢的顏色,讓人們有贖罪的機會,重新省思我們對於自然環境或是人與人之間做了什麼?舞作的最後,回到了一開始的金色年代,人們重新展開笑顏,究竟是蛻變展開新的人生觀亦或是再一次對大地的傷害?

編舞者運用表現主義的方式,象徵性的手法,不僅反映人性的善,更揭露了人性的惡。讓我們看到人們居住的地球,因為天災人禍受到破壞及傷害,它正在對我們進行無聲的吶喊,告誡著我們要珍惜它,警惕著我們要愛護它,藉此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永續發展的深思。

《失落的幻影》

演出|福爾摩沙芭蕾舞團、長榮交響樂團
時間|2018/08/26 14:30
地點|臺南市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此,每一個舞者既是一個獨特的 tiaen——承載著各自的生命經驗與力量;同時也是 tiamen 網絡中不可或缺的連結節點。正如劇場牆上那幅巨大的螢光抽象布幕所示,這些青年舞者的身體便如電路板上交錯的線路,不斷地在運作、傳導、生長。
10月
23
2025
回看《在場》,當「消逝」成為既定的事實,陳柏潔轉而以多媒介的方式尋索存在的型態。即便萬物終將受制於時間的流放,她的身體卻在追趕、停滯、再現與媒介碰撞之間,開啟對「存在即是不在」的叩問。
10月
20
2025
這樣的處理,不僅是單純接納身體的差異,更將其轉化為對身體能動領域的積極拓展,這種對身體內在疆域的拓展,在舞台上找到其結構性的對應——體現了個體在社會失衡機制中的實踐。
10月
15
2025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
作品最終將民主的疑問落在「能動性」之上,創作者疾速地追尋民主的核心議題時,或許更該將關照轉向:「什麼才是民主的速度?」反思如何將舞者的障礙性轉化為主體性的力量,而非只停留在被動的「被包容」位置。
9月
30
2025
《及烏樂園》並非將街舞改造成劇場,反倒透過劇場語境讓街舞回到其初衷:作為一種身體之間的協商與生成。
9月
30
2025
田孝慈的感受、思考、情緒、動作,連貫成一篇非常有邏輯的四十分鐘舞作。《好像不可以》或許正是他運用體感認知創作方法,證明感性就是理性的作品。
9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