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交錯的辯證迷失《拉提琴》
11月
19
2012
拉提琴(陳又維 攝,創作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1次瀏覽
黃慕薇

分不清從何開始是夢境,從何開始是真實,《拉提琴》以虛實交錯的布局和戲謔的語言道出現代人的心靈處境。「拉提琴」意近「吹牛皮」,全劇好像是在敘述一個人人都說謊以致真相難辨的故事,但仔細究其原因,乃在於現代人對訊息的無感,以及對自我的不確定。

《拉提琴》從各種時間和空間的層次,引發觀眾去透視當代的社會景象及人類心靈。假的心靈、感情狀態,是在架空的歷史和模糊的記憶中逐漸形成的。回顧走過的歷史,吳鳳、史艷文,劉三父親、劉三朋友等歷史人物、戲劇人物和劇中人物的交疊,關於何謂歷史以及是誰的歷史,其中的真假莫辨早已可見端倪;即使是探索腦中的深層記憶,根本卻也非真實,意識也能騙人,一個知識人的沉溺是要歸咎歷史傷痕,抑或導因於根本的人性弱點,簡直進退維谷。時至今日,媒體資訊爆炸和政治口號的浮誇成就了虛幻,在人類的無感與無助中又撇下幾筆以為是真實的片段。

而關於歷史、記憶這些沉重的話題,黑色幽默把不能玩的把玩掌中,戲謔的言語表面下,卻是一種冷冽的諷刺,一種不能承受之輕。本劇語言獨到之處,就是在劇終完結之後還能細細玩索其字句的意義、時空片段的關連,試圖辨別其中的虛實,甚至鍛鍊組合成新的意義。

再回到時間與空間,交錯了過去與現在、夢境與現實,任想像在其中馳騁。儘管幽默的語言搏得滿堂歡笑,其實對筆者而言反而是形成了一種支離破碎、難以連結的痛苦,如同主角的迷失,也如同現代人的處境──當大量且不斷的訊息流動,人與自我、他人之間的斷裂逐漸形成,真相難以辨別,信仰也在消失,現代人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下自處,或許需要更多自我及虛實的辯證。

《拉提琴》的語言明顯超越了肢體的表演,對演員來說應該是詮釋的要點,也正是處於離舞台遙遠處的觀眾接受訊息的關鍵。演員又是哭訴又是辯解的告白其實是有些令人不耐的,或許是本劇欲給人的醍醐灌頂,但在一個表演舞台上也希望看到更多演員細緻的演出,相信如此一來,劇作的力量會更加強大且深入人心。

《拉提琴》

演出|創作社
時間|2012/11/09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高溫深切的關懷下,劇作家也透過了種種對自身疏離的自嘲,將此作與自身也巧妙地置入了虛實交錯的「後感情年代」之中;因當赤誠在這個時代也成為一種表演時,再怎麼疏離也無法置身事外了。(吳孟軒)
11月
26
2012
當演員們說故事的同時,觀眾卻已無暇體會情節意旨,使得全劇觀來如陷影霧,劇本立意雖深,但文藝傳播與接受的兩方卻有著難以適應地落差。關鍵在於編劇也拉了一回提琴。(黃佳文)
11月
20
2012
黃香  
真正的革命者都有一顆溫暖的心;真正的喜劇家都有一副熱心腸。冷伯紀蔚然的心猶然熱,即便他不斷用連珠砲的對話以及乖張的人物讓觀眾狂笑,對現實尖銳的批判與嘲諷背後,深藏著其人為文以載道的初心。(黃香)
11月
19
2012
編劇將現代社會亂象藉由戲劇魔幻呈現,犀利且直率的台詞讓整部戲不拖泥帶水,搭配上深厚演技堆疊出情感交織及擁有豐富肢體語言的厚底子演員,而獨具巧思的舞台設計及夢境影像劇場化的快節奏流暢編排,讓我第一次看台灣全新創作舞台劇留下了美好印象。(王思婷)
11月
14
2012
我們仍與紀氏幽默挑釁纏鬥,但目標業已模糊,我們摸不清是敵是我,孰真孰假,在夢境與真實交織的迷霧中,我們高舉武器試圖殺出一條活路,卻在抵達出口時發現,終點原是起點。(黃心怡)
11月
13
2012
這種以夢境的虛擬,來反應的社會現實,卻博得觀眾如潮的笑聲,筆者不禁要問,觀眾在笑聲中,究竟只是發洩?還是真的可以如劇作家所願「向布萊希特致敬」,在疏離中思考呢?(謝東寧)
11月
12
2012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