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雨禾苗潤,何愁不廣收?《百花公主》
11月
21
2012
百花公主(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0次瀏覽
劉美芳

天空恣意飛灑雨絲的初冬午後,國光劇團極富誠意地以「公主復仇」為名,重新端出與七月團慶同等規格的大菜《百花公主》。飾演公主的黃宇琳當時因急病不克上台,讓劇團面臨了成立十七年來首次不得不開天窗換戲的尷尬;調養後的年輕新秀更必須藉此戲在舞台上拿出實力,證明自己真有本事端得起祖師爺賞的這碗飯!

《百花公主》雖是成形於1950、60年代彼岸的「新編戲」,今日看來也還是齣經典的「傳統戲」;沒有過多的現代劇場意識,反能成就戲曲純粹唱做之美。此次修編的本子從〈賜宴〉開始,捨棄了海俊受命敵國君王前來安西國當內奸的枝節,讓他先以捨身中箭解救公主的正面形象出現,再藉由巴蘭公層層逼問浮現其不軌意圖。飾演海俊的溫宇航從一上場,眼神便極有戲,幾次暗藏鬼胎的抬眉溜眼,不著一字已盡訴心懷;在表演尺度上仍能有所節制,不至於過火,有損一國駙馬應有的風範。

〈賜宴〉後以〈練劍〉短場凸顯百花公主武藝高深的形象,換場時音樂由雄渾軍樂急轉為柔媚抒情曲風,點染百花縱使韜略精深,能「掃群寇、逞豪英」,終究還是企盼「月色明、映照女兒心」。正是這點寂寞芳心,令其墜入海俊「美男計」籠牢:先有「贈劍」私許芳心,再有「點將」徇私害公,竟致害了君父性命,陷國於危亡之境。

〈贈劍〉一折迄今仍常搬演,雌雄寶劍各持一股,以為定情之證,期盼對方「功成日憑配劍琴瑟來調」。孰料本欲仰望倚靠終身的不但不是「良(好)人」,更是敵國間諜、殺父仇人,「雌雄劍結下了生死孽緣」。公主出征迎敵,初始還能以漂亮的靠旗打出手瀟灑作戰;乍聞城池失守警訊,心中依然記掛著留守的海俊勢孤力單。及至老王被害消息傳來,以一連串的屁股坐子、轉身下腰、啣翎臥魚、僵屍倒地身段,表現強烈的情感衝擊。遭此大變的公主泣赴皇陵,一身縞素,劈叉、鷂子翻身、跪步、蹉步都成了小兒科,連耍甩髮都用上了。諸多高難度的動作安排展現了演員紮實的武功根柢;觀眾看得目不暇給,掌聲也給得毫不吝惜。但就戲論戲,公主譴責自己是造成國破家亡的罪人時,明明已是「心膽俱裂、天旋地轉」,竟然還有心思秀出拋槍美技博取喝采。純然的炫異爭奇,無法結合人物當下心緒,反成敗筆。或如〈復仇〉一場,情感激憤的公主與海俊對戰途中,兩人竟特地下場將手中的長槍、長刀換成了雌雄寶劍,再以慢動作身段舞出雙劍糾纏。刻意的設計,所謂何來?若欲用以回顧當初月夜定情,燈光氛圍該有所變化;若為表現公主的愛戀不捨,雙方就不該繼續戰鬥。突如其來的意識流手法,讓觀眾如墜五里霧中,難以理解。

《百花公主》這戲著實不易為,不只是花衫和刀馬旦的戲,也是花臉、小生和旦角為主的戲。除了百花公主、海俊,侍女江花佑與忠心耿耿的巴蘭公戲份也不輕,加上雙方交戰兵馬,滿台翻飛廝打,熱鬧滾滾。武戲看得固然過癮,然而「無曲不成戲」,劇中雖亦有多處唱段,但或許演員已耗費太多氣力在功夫展現上,沒能留有太多餘裕著墨於行腔轉韻細節,終有不夠潤澤飽滿之憾。而歷經九個月整修的新舞臺,前四排觀眾席的地面還是一樣的「平坦」,筆者有幸落座在第四排(誰教票券早在演出前一個半月便已完售),只得伸長頸項辛苦看戲。幸喜舞台上繁花麗錦,年輕氣足,美不勝收,付出脖頸痠疼的代價也只能甘之若素了。

《百花公主》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2/11/18 14:30
地點|台北市新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