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符號與兒童對話《海.天.鳥傳說》
6月
11
2013
海.天.鳥傳說(影響 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68次瀏覽
黃奕庭(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2013/06/02 14:30

開場時,四方環繞鳥兒的鳴叫,吸引大小觀眾好奇,不斷找尋聲音來源,隨著燈光、音效逐漸發生變化,此刻表演舞台正漸漸進入鳥類的魔幻境地。

《海.天.鳥傳說》運用舞蹈、偶戲、物件、音效等,呈現方式豐富,道具、服裝簡單卻明確,以部分代替全體的符號,使兒童一眼就能夠明白角色身份,例如一根美麗的羽毛即是孔雀、豔紅的頭冠代表公雞。劇中運用許多幽默的手法,加上多樣的戲劇呈現方式,讓觀眾感受多重戲劇藝術的享受,尤其對於兒童觀眾來說,豐富多變化的肢體動作、歌聲與充滿想像的物件等等的方式,再再激發兒童的幻想空間。

四個故事希望表達傳說故事中對自然和生命循環的智慧意涵,所運用的符號為故事所屬部落在大自然中代表的動物與日、月,其中四個故事皆有鳥類動物,可見鳥在劇中的「所指」代表著某種重要的意義,值得觀眾一同思考、探索。該劇以環型綠色軟墊做為觀眾席,綠色的設計代表自然與生命,環型則有著循環的符號意象,兒童觀眾坐在其中,彷彿希望將此概念傳達的對象即為在這符號中的觀眾。

該劇演出內容挑戰以往兒童劇寫實、放大的需求,採用哲理且極簡的方式呈現。導演理念為傳達傳說故事中對自然和生命循環的智慧意涵。在劇中使用多次太陽與月亮的符號、重複性的動作與台詞,象徵自然的循環。劇中物件運用變化豐富,符號的轉換運用,隨其語境變換,例如:將具體的能指-雨傘,從原先所指的船槳變換成船頭與船尾,最後再轉換為類似燈籠的符號而逐漸漂離,彷彿中國放水燈的意象。情節跳脫淺顯易懂的直線式劇情,採用哲理、極簡的符號呈現方式為兒童述說故事,在其中留下許多空白,為兒童劇發展另一類想像的可能,豐富的表演藝術呈現方式與哲理式的符號為本劇最大特點,其中許多符號令人在思索探究中咀嚼。

唯「把天升高的鳥」運用碎布製成的小鳥,飛入觀眾席,藉此與兒童做互動,但其飛行軌跡的不合理,令筆者感到稍微出戲,對於符號的傳遞有所干擾。「猴偷吃西瓜」,一開始演員將箱子推出,方式雖多樣化,但時間過久,兒童觀眾反應直接:「好煩喔!」、「推快點!」,直到演員以相撲式推法才重拾興趣。在此呈現出箱子有著極大的重量,似乎傳達箱子代表包含世界森羅萬象的意涵。劇中在此琢磨許多時間,可能採用「置於前景」的效果,來突顯此段所需思考的意義。對於兒童而言,這段冗長的時間令他們感到厭倦,所傳達的符號訊息將因此被干擾。

《海.天.鳥傳說》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
地點|台南市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每一個小故事都以鳥類為核心,演員透過聲音的模仿、歌唱與舞蹈的表現,企圖帶給台下的大小觀眾,一個獨一無二的觀戲經驗。(蔡明璇)
8月
26
2013
“Play”可說是最適合孩子的詞彙,對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甚至組織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力。影響.新劇場所製作的《海.天.鳥傳說》正是一齣發揮“Play”最大意涵的兒童劇。(黃微惠)
6月
13
2013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