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問何為「勇氣」的當代馬戲表演者《嘛係人》
12月
14
2021
嘛係人(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攝影Ken Photography)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5次瀏覽

李昱伶(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生)


2021衛武營馬戲平台策展人張欣怡在策展人的話中以〈馬戲,參與策劃改變的社會行動,讓我們再次擁有相信人性和希望的勇氣!〉為題,因此在今年度的馬戲人策展脈絡下看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嘛係人》,觸發觀眾透過馬戲思考「何為人」的永恆提問。

許多當代馬戲創作者都拒絕把馬戲表演者變成超凡的存在、明星或是貴族,為數眾多的團隊都意圖讓表演者成為只是像觀眾一樣的普通人。【1】

當代馬戲演員的特徵之一,是「身懷絕技的英雄形象」逐漸脫落。《嘛係人》將生活搬上舞台,甚至以「表演失敗」製造戲劇效果、透過失敗引起觀眾更高的期待與喝采。然而真正令人感動的是,在我們被各式耳目之娛團團包圍的現今,《嘛係人》讓我們看見馬戲表演仍然深具魅力。這不只是馬戲的勝利,也是身體的勝利。


坐不住的人

隨著呈現超凡英勇的方式,以及將表演者塑造成有超能力形象的作法開始受到質疑,當代馬戲通常轉而強調馬戲表演者如何表達人性,以及脆弱的那一面。【2】

在圓形的黑白棋盤格上有幾個移動式衣架,中間放了把黑色折疊椅,上面有個坐不住的人:他想要直挺挺地坐在椅子上,但是他的脊椎卻撐不起他,不斷地滑攤在椅子上。他的乏力讓我聯想到很多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家,連坐著的力氣都沒有,在輪椅上慢慢躺平。輪椅上的老人離這個世界愈來愈遠,台上那坐不住的人還不打算放棄他的座位。在他反覆從椅子上彈坐而起的動作中形成了一種節奏,觀眾在這種節奏裡可看到欲振乏力的自己。沙特在《嘔吐》裡說:我一個人,卻像軍隊一樣的前進。在現實生活裡我們也想有這種力拔山河的氣慨,但從馬桶上站起來、信心滿滿的走出廁所後卻又一瞬間失去所有信心。《嘛係人》以節奏明快的馬戲動作詮釋現代人的乏力與脆弱,卻又不斷彈跳而起的掙扎與勇氣。


讓人漸漸笑不出來的小丑

穿著寬鬆外套、長褲的四人跳起舞來,最後兩人在舞台前緣張開雙手,站在他們身後的兩人為其中一人脫掉外套,另一人無人理睬。被剩下的那人脫掉外衫,露出裡面的小丑裝,其他三人把衣架圍成一個圓,隔著圓圈拍他的屁股,對他大笑。小丑第一個模仿的是大象,叫聲實在太像了,觀眾笑得合不攏嘴,一樓有個小朋友笑得停不下來,差點痚呴(he-ku,閩南語哮喘)。

接著小丑變成一匹滿場跑的馬,最後成了一頭狒狒,跑到右上舞台對著觀眾發出狒狒的叫聲。起初大家都被逗樂了,沒想到這頭狒狒對觀眾的討好逐漸變形。在他隱約地令人感到恐懼之際,其中一人走過去拉住小丑的領口把他拎起來。小丑側身站立大口喘氣,衣架圍起的圓被解開還原成一排,三人下場。坐在我前面的一位阿公看著氣喘吁吁的小丑,用台語對身邊的阿媽說:「他這樣也很累齁?!」他的口氣很溫柔,也許他真的就是小丑的阿公。小丑脫下連身服,裸著上半身,與他的小丑服共舞。讓人漸漸笑不出來的小丑,漸漸地讓人受到感動。


馬戲人也是人

因此,我想這就是為什麼脆弱常常會跟那些不可思議、超凡的事情混在一起,好像在說「我很生疏,我把我的弱點跟你分享,但我還是會躍起身,穿越四圈高的地圈(hoops)。」【3】

在《嘛係人》中看見的「我們」,是有時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自己,是有時為討好別人而筋疲力竭的自己,還有必須做家事的自己。《嘛係人》將晾衣服的日常動作與擲瓶子的馬戲表演結合在一起,突顯馬戲是從生活裡找出樂子的特質。而表演者在擲瓶子以「表演失敗」的方式與觀眾互動,則強調了「馬戲人也是人」的作品旨趣。那件最後飛起來的小丑服,成為小丑五彩的影子,也是小丑插上翅膀的自由之心。即便如所有人一樣都有弱點,但仍能像支火箭一樣的起飛,正是當代馬戲表演者真正的絕技,最深刻的勇氣。


註釋

1、凱蒂.拉弗斯、路易.派翠克.勒胡、瓊恩.伯特著,余岱融譯:《火箭發射:24位當代馬戲大師的創作方程式》(台北:書林,2021年),頁141。

2、同前註,頁143。

3、同前註,頁159。

《嘛係人》

演出|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時間|2021/11/26 20:0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嘛係人》試圖探索了身為馬戲人的生命與認同,透過各種馬戲特技元素的呈現標記自身來時的足跡,卻沒有令我看到未來的方向,更多的像是停在原地、躊躇不前的腳印。《嘛係人》的確讓我看到導演陳冠廷試圖看清足跡、踩穩腳步,然而這也只是第一步。作為對FOCA充滿期待的觀眾,我期待看到更具有勇氣的解構與挑戰,更深入思索跨界合作三部曲之後,從劇場、舞蹈及裝置藝術中所吸取的養分,更深刻地往內深掘也往前突破。而這,更需要過人的勇氣,正如成為飛人的特技人所需要的勇氣那般。(李宗興)
9月
28
2021
英巴爾藉由將表演者的身體與紙張物質化,使彼此之間的物理特性形成張力,以此探索何謂脆弱。然而,當表演前段,英巴爾在高空上將紙張逐次撕掉的印象還烙印在觀者心裡時,最後的戳破紙張已能預料。同時亦再次反思,紙的脆弱只能撕破或戳破,或者這其實是最刻板的印象。
2月
08
2024
結合飲食、玩樂等體驗的沉浸式演出,大概在COVID-19疫情於台灣爆發前達高峰(2019年、2020年),隨後因疫情各種限制而接近覆滅。不過,隨著疫情趨緩、限制鬆綁,這類沉浸式演出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一村喜事》在這波趨勢裡,有效結合眷村美食與環境、辦桌習俗與氣氛,在新開放的空軍三重一村裡頭,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真的辦了場喜事。
12月
20
2023
本文聚焦有別於當代藝術中「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延時性展演(durational performance)」或「計畫型創作(project art)」涉及現場展演等等呈現形式,而是具有特定時間長度且約定俗成下觀眾需全程參與、並不鼓勵觀眾自由進出的劇場作品為主要討論對象。
12月
18
2023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
9月
25
2023
我們沒有辦法拒絕這些感官刺激,比如裸體,或是光滑的手掌、膝蓋、小腿與絨毛地毯之間,皮膚與皮膚之間摩擦的聲音。我們需要對裸體──過去總是用來指涉自由的人的意象──的詮釋保持距離,才有辦法真正看見作品。
9月
2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