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狂歡後還是孤單《After Party》
3月
24
2022
After Party(行行製作提供/攝影林詠喬-鹽之華映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59次瀏覽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狂歡

在踏入表演廳前,頭戴彩色假髪身穿彩色螢光服的何品達在DJ台前播放著電聲音樂,讓人有種要來派對狂歡之感。掀開黑色布簾,映入眼前的是滿地的「杯盤狼藉」,白色的免洗紙杯、紙盤、竹筷散佈一地。

微暗中,五位男女舞者在那滿地的杯盤中慵懶地翻滾、爬行,倆倆成對,互相撫摸、碰觸、交疊身軀、更換伴侶後再繼續糾纏、打鬧。舞者身上的服裝有著螢光色的條紋,或黃色,或綠色,或紅色,在這昏暗的、雜亂的空間裡,彷彿在觀眾進來前,這裡才剛剛經歷了一場盡情玩樂,瘋狂宣洩體能的派對。


 After Party(行行製作提供/攝影林詠喬-鹽之華映像)

隨著舞者從全身躺平在地板的滾動漸進至上半身的立起,再到全身的挺直站立,原先動作裡的慵懶稍稍地褪去,動作幅度開始加大。一位站在鏡牆前的女舞者不斷地顧影自媚,搔首弄姿,似乎在回味著什麼又像似要展現著什麼。另外四位男女舞者像似受到感應般,陸陸續續地來到鏡牆前擺弄自身姿態,又或者互相擺弄對方,又或者一起被擺弄。

隨著電子樂聲的推進下,玩樂的氛圍開始萌芽,舞者們的姿態擺弄轉變成推、拉、撐、跳、跌落的動作,力度增加。燈光逐漸多彩變幻,DJ刷碟的節奏越來越強烈,刺激著人們的視聽覺感官。舞者們開始更多的跳躍、奔跑、衝撞,大幅度的甩動四肢,扭轉身體,於此同時,舞者們邀請觀眾加入狂歡舞動的行列,在越來越多的觀眾加入後,來到一波歡樂的高潮點。


孤單

黑暗之中,黎美光身穿黑衣,以緩慢地細密地的步伐走上舞台中央。白色的光束自上而下打在黎美光身上,她靜靜地環顧周遭,好好地擇了一塊地方,安靜地坐了下來,一切是那麼靜靜地進行。


After Party(行行製作提供/攝影林詠喬-鹽之華映像)

再次站起,仔細地走到另一個地方,舉手抬腿旋身。黎美光的所到之處牽引著觀者的目光,重新細緻的再看一次「這個」地方。最後,黎美光在正下舞台偏右一點點背坐下來,白色光束從右上方斜打下來,黎美光靜謐的轉頭回看著「這個」地方。這一刻,喧囂後的孤寂如此觸動我心。燈,再次亮起。舞者重新回到場上歡樂的跳著、跑著、拉扯著,一樣的彩色迷濛燈光,一樣的重節奏電子樂聲,一樣在舞動著的人們,只是,他們快樂嗎。

「因為孤單,所以我們狂歡」是作品給出的重要標題,而從作品內容來看,相信也是編舞者心中的答案。如果歡樂熱鬧的放縱,帶來的不是愉悅和富足而是心靈空洞與更大的孤單?那是黎美光的表演所給出的層次,她的目光讓表演空間成為了一個心靈空間,以溫柔安靜的回看包容滿目瘡痍的心靈。


After Party(行行製作提供/攝影林詠喬-鹽之華映像)

編舞者成功的運用音樂、服裝、燈光營造了派對狂歡之境,只是如何更好的突顯喧鬧與寂靜後的心靈狀態,如何刻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離、冷漠、表面、破碎和及時,從而能進一步回應作品所欲傳達的主題,是未來期待的部分。

《After Party》

演出|行行製作
時間|2022/03/05 14:45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派對之後,無論是個人還是雙人,看著舞者黏膩的肢體質地、相互乘載與依靠的共體存在,一股孤寂感便席捲而來,不禁將派對的環境隱射為舞者內心深處的空間⋯⋯(吳怡萱)
3月
25
2022
一個人的舞臺,更多的是感悟自己,彷彿連他的手指尖都充滿了性感以及張力,既真實又坦率,我目不轉睛地對黃培韶的舞蹈進行了多次的掃描,從動作到律動到眼神沒有一秒鐘可以讓我發呆,沒有一個時刻我的狂歡精神在休息。(王郁文)
3月
25
2022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