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Party》既然它將存在,何不擁抱它?
3月
25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4次瀏覽

吳怡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舞蹈學系)

「孤單」如此常見的議題,在各種藝術領域、甚至在不同時期的舞蹈風格發展下,從沒缺席過,然而為何一再的被拿來當作創作的核心呢?

如今舞蹈作品不計其數,而觀者對於作品的期待與也隨之提升,不再單純追求美的形式或是動作技巧的突破而已。在日新月異的世界中,許多空白也逐漸被填滿,在相似的主軸與議題中,如何讓作品利用新的思維與角度,跳脫既定印象的狀態與形式,並與觀者產生共鳴,著實不容易。因此總會看見創作者嘗試各種物件作為道具、打破過往舞台空間的運用以及追求著跨領域的結合,只求更完整與更飽滿地訴說及抒發。

光線昏暗的空間裡,灑落一整片紫色螢光,舞台上杯盤狼藉,舞者散落在混亂之中,以捲曲匍伏的低水平姿態持續蠕動著,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容易在視覺疲乏之下產生失焦的狀態,而那看似清楚卻又不太清晰的朦朧感,營造出時光的縮影,生在每一秒都在改變的時代裡,多數時刻不得不屈服於緊湊的生活步調。而散落一地的餐盤或許除了要顯示派對的景象,也暗示著人的基本需求,為了溫飽不得不被時間巨輪追著跑,雖說舞者的動作質地與速度沒有明顯改變,卻也在不斷流動的時間下堆疊出濃厚的壓迫感,關節上的掉落與重組,散發無法突破現狀的掙扎與妥協。

於上舞台處放置了一排整全身鏡,照射著台上的一切以及在觀眾席的我們,被迫開啟多重視角來觀看,即便只是坐著,自己也在無形間貫穿於作品既寂靜又喧嘩的樣貌中。單純的視線卻塞滿雜亂的虛虛實實,利用不同層次的體會,弭平舞台與觀眾席的界線,編舞家林瑞瑜利用空間上的錯置、以及邀請觀眾一同上台狂歡的安排中,拆除了第四面牆,引領觀者身歷其境。

派對之後,無論是個人還是雙人,看著舞者黏膩的肢體質地、相互乘載與依靠的共體存在,一股孤寂感便席捲而來,不禁將派對的環境隱射為舞者內心深處的空間,不時的齊聚歡跳,更讓七彩炫麗的燈光瀰漫著中毒、精神錯亂及警示的意味,歡愉的背後互相撫慰,卻也共享著孤寂。

現今的生活趨於緊湊,於人於事亦是如此,在快速流逝的事件與關係中,過程的空白處容易顯得空虛。孤獨本是一種狀態,但獨處的時光啃食著心裡的缺口,漸漸成了帶有情緒的孤單與孤寂。伴隨著揮之不去的疫情,更剝奪了人們原有的生活重心。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行行製作在疫情漸減緩後所選擇的作品方向。

然而,有點可惜的是,一直到舞作的最後,舞者終究是傳達自身對於孤獨的理解,抽象卻直接,雖說拆除了牆,可存在著迷霧,找不到走進作品的途徑。作品到底是想表達的是因孤獨而尋求狂歡的快感?亦或是因狂歡而投射出內心的孤獨?這大概是因果循環的困境,也是創作者唯一將內容留白的部分。抽象的情感總有著模糊地帶,非語言、加上非具體的表達,總裝上一層透明玻璃,看得見,卻走不進,或許利用一些事件的切面來呈現,會有更深層的內涵。

法國20世紀哲學家保羅·沙特曾說:孤獨是人類屬性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特徵。五十分鐘內,創作者以及舞者們嘗試著與它共存,卻又試圖反其道而行,在矛盾的狀態裡,像是與寂寞和解的過程。散落在一地的杯盤終究要整理,孤獨也好、喧囂也罷,皆存在於人生中的一部分。

《After Party》

演出|行行製作
時間|2022/03/05 19:45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人的舞臺,更多的是感悟自己,彷彿連他的手指尖都充滿了性感以及張力,既真實又坦率,我目不轉睛地對黃培韶的舞蹈進行了多次的掃描,從動作到律動到眼神沒有一秒鐘可以讓我發呆,沒有一個時刻我的狂歡精神在休息。(王郁文)
3月
25
2022
舞者們開始更多的跳躍、奔跑、衝撞,大幅度的甩動四肢,扭轉身體,於此同時,舞者們邀請觀眾加入狂歡舞動的行列,在越來越多的觀眾加入後,來到一波歡樂的高潮點。(鄭宜芳)
3月
24
2022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