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武林與尋找伯樂──《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的短劇評析
4月
01
2022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04次瀏覽

張又升(專案評論人)


與其說職男人生是漫才團體的組合,不如說更像一個綜藝團隊,我們尤其可以從短劇的編排看到演員們發揮各種創意。在《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簡稱職3)中,他們最花心思,同時也是觀眾最買單的,正是兩齣短劇,其中四位演員加上客串的林木森討足了大家的歡心與笑聲。因此,本文只聚焦在短劇部分。


愛你的恐懼

〈蟑螂〉描述三位室友害怕和對付蟑螂的過程。每一位都假裝不怕,但怕和逃的時候都各出奇招。當耿賢去冰箱拿飲料,往右舞台前進,下一個瞬間卻被蟑螂嚇到時,竟是一句話也不說,整個人直接大動作側翻回舞台中央,故作鎮定!三位室友在各自一輪往返後,為了對付蟑螂,手中都有不同的武器,包括掃把、拖鞋和殺蟲劑。

當演員們談論了半天的蟑螂終於從右舞台快速奔出時,相信不少觀眾跟我一樣都大感驚嚇,但下一秒又立刻笑出聲來。驚嚇是因為蟑螂的服裝代表色太深,跟舞台、燈光和其他演員的服裝反差太大;大笑是因為我們馬上發現,扮演蟑螂的就是職男們的萬年客串好友林木森。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木森蟑螂站起來後,一下懲兇鬥狠貌與每一個角色過招,一下又從環保和生態的角度訓斥人類的傲慢,故作說教的樣子引人發噱。當蟑螂和人類開打後,其他演員甚至執起手中武器,擺出陣勢,舞台上頓時形成一場武林大會。演員們的肢體動作在此是一大亮點,木森蟑螂被噴了殺蟲劑之後開始滿場飛更是好笑!

我的伯樂在哪裡

另一齣短劇〈臥底〉不只好笑,對於每個角色的描寫更是細膩。咖啡店的咖啡師是殺手,在店內面交毒品的兩人中,有一位是臥底警察。咖啡師/殺手渴望手沖咖啡的技藝被讚賞,臥底警察則試圖揭露埋伏多年的成果。偏偏與之面交的毒販忘了帶貨,手提袋中只有一些衣褲和酷似白粉的鹽、糖和麵粉……(天啊,倒底有哪個糊塗的毒販會無厘頭到拿著這麼多種「白粉」赴會?!)。當幫派老大走進咖啡店檢驗交易成果時,竟也不太留意這些發展,直到真正的警察(與臥底警察連線)入內,一切才東窗事發。

好笑的是,咖啡師/殺手發現,幫派老大正是他要暗殺的對象時,卻因為在場只有這位老大懂得品嘗他的手藝而心軟。而臥底警察舉槍準備朝老大開下去時,也因為老大對他的關懷和賞識而收手(畢竟也共事多年,有了感情);甚至,他乾脆將槍口轉向自己的正牌警察同夥。於是我們看到,當老大一聲令下,三位持槍者(咖啡師/殺手、臥底警察、毒販)就把槍口指向正牌警察(毒販沒有主見,看大家指誰就跟著指誰);當正牌警察義正么喝,他們又迅速把槍口指向老大,陷入超爆笑的僵局。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中彈卻未有大礙

總的來說,兩齣短劇的精彩之處仍建立在一套常見機制:重複而後收攏。重複是元素的漸進鋪排,收攏則引爆此前所有笑料,起到回顧作品的宏觀效果。

〈蟑螂〉藉由演員在時間順序上逐一前往廚房探查蟑螂的蹤跡,鋪陳角色們的搞笑方式;隨後,蟑螂的出場則扭轉且強化了現有氣氛,一次性地把之前各個角色的笑點整合起來,加以回擊,與相聲中「抖包袱」的功用一致。

至於〈臥底〉一劇,只要看過職男系列的其他作品,就知道警匪互動是常見的題材。這裡的「重複」並不發生在咖啡師/殺手、臥底警察、毒販的依序出場,而是在故事發展時,不斷提點他們的個性(毒販糊里糊塗)、喜好(咖啡師/殺手著迷選豆及手沖技法)或任務(咖啡師實為殺手,交易毒品的是臥底警察)。

有趣的是,在此負責「收攏」的,共有兩位,即幫派老大和正牌警察。他們依序進場後,此前零散的橋段被統合,根據每個角色的設定,老大能夠一次調動殺手、臥底警察和毒販,正牌警察亦然。正是讓每個角色的功能彼此嵌合,我們才能在劇末看到幫派老大和正牌警察分置舞台兩端,指揮另外三個角色舉槍,互相改變瞄準對象的有趣僵局。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最後,請容我私心一提,林木森這樣的演員實在舉手投足都是笑點。在職男系列的其他作品中,他扮演過陰柔的男性和訓導主任,每次都讓原有的笑料大大加分。在《職3》中,林木森飾演闖入咖啡店的正牌警察。最後,這位警察在槍戰中中彈卻未有大礙!只因他胸口藏了數面金屬運動獎牌──此前,在台上他已經自嘲也被嘲笑過,他長得像拿過溫布頓女雙冠軍的謝淑薇!(影像還搭配一起播放兩人的照片……)。演到這裡,我已經笑到流淚,回過神來,好戲已經歡樂落幕。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演出|面白大丈夫
時間|2022/3/20 15:30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