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武林與尋找伯樂──《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的短劇評析
4月
01
2022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81次瀏覽

文 張又升(2021年度專案評論人)


與其說職男人生是漫才團體的組合,不如說更像一個綜藝團隊,我們尤其可以從短劇的編排看到演員們發揮各種創意。在《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簡稱職3)中,他們最花心思,同時也是觀眾最買單的,正是兩齣短劇,其中四位演員加上客串的林木森討足了大家的歡心與笑聲。因此,本文只聚焦在短劇部分。


愛你的恐懼

〈蟑螂〉描述三位室友害怕和對付蟑螂的過程。每一位都假裝不怕,但怕和逃的時候都各出奇招。當耿賢去冰箱拿飲料,往右舞台前進,下一個瞬間卻被蟑螂嚇到時,竟是一句話也不說,整個人直接大動作側翻回舞台中央,故作鎮定!三位室友在各自一輪往返後,為了對付蟑螂,手中都有不同的武器,包括掃把、拖鞋和殺蟲劑。

當演員們談論了半天的蟑螂終於從右舞台快速奔出時,相信不少觀眾跟我一樣都大感驚嚇,但下一秒又立刻笑出聲來。驚嚇是因為蟑螂的服裝代表色太深,跟舞台、燈光和其他演員的服裝反差太大;大笑是因為我們馬上發現,扮演蟑螂的就是職男們的萬年客串好友林木森。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木森蟑螂站起來後,一下懲兇鬥狠貌與每一個角色過招,一下又從環保和生態的角度訓斥人類的傲慢,故作說教的樣子引人發噱。當蟑螂和人類開打後,其他演員甚至執起手中武器,擺出陣勢,舞台上頓時形成一場武林大會。演員們的肢體動作在此是一大亮點,木森蟑螂被噴了殺蟲劑之後開始滿場飛更是好笑!

我的伯樂在哪裡

另一齣短劇〈臥底〉不只好笑,對於每個角色的描寫更是細膩。咖啡店的咖啡師是殺手,在店內面交毒品的兩人中,有一位是臥底警察。咖啡師/殺手渴望手沖咖啡的技藝被讚賞,臥底警察則試圖揭露埋伏多年的成果。偏偏與之面交的毒販忘了帶貨,手提袋中只有一些衣褲和酷似白粉的鹽、糖和麵粉……(天啊,倒底有哪個糊塗的毒販會無厘頭到拿著這麼多種「白粉」赴會?!)。當幫派老大走進咖啡店檢驗交易成果時,竟也不太留意這些發展,直到真正的警察(與臥底警察連線)入內,一切才東窗事發。

好笑的是,咖啡師/殺手發現,幫派老大正是他要暗殺的對象時,卻因為在場只有這位老大懂得品嘗他的手藝而心軟。而臥底警察舉槍準備朝老大開下去時,也因為老大對他的關懷和賞識而收手(畢竟也共事多年,有了感情);甚至,他乾脆將槍口轉向自己的正牌警察同夥。於是我們看到,當老大一聲令下,三位持槍者(咖啡師/殺手、臥底警察、毒販)就把槍口指向正牌警察(毒販沒有主見,看大家指誰就跟著指誰);當正牌警察義正么喝,他們又迅速把槍口指向老大,陷入超爆笑的僵局。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中彈卻未有大礙

總的來說,兩齣短劇的精彩之處仍建立在一套常見機制:重複而後收攏。重複是元素的漸進鋪排,收攏則引爆此前所有笑料,起到回顧作品的宏觀效果。

〈蟑螂〉藉由演員在時間順序上逐一前往廚房探查蟑螂的蹤跡,鋪陳角色們的搞笑方式;隨後,蟑螂的出場則扭轉且強化了現有氣氛,一次性地把之前各個角色的笑點整合起來,加以回擊,與相聲中「抖包袱」的功用一致。

至於〈臥底〉一劇,只要看過職男系列的其他作品,就知道警匪互動是常見的題材。這裡的「重複」並不發生在咖啡師/殺手、臥底警察、毒販的依序出場,而是在故事發展時,不斷提點他們的個性(毒販糊里糊塗)、喜好(咖啡師/殺手著迷選豆及手沖技法)或任務(咖啡師實為殺手,交易毒品的是臥底警察)。

有趣的是,在此負責「收攏」的,共有兩位,即幫派老大和正牌警察。他們依序進場後,此前零散的橋段被統合,根據每個角色的設定,老大能夠一次調動殺手、臥底警察和毒販,正牌警察亦然。正是讓每個角色的功能彼此嵌合,我們才能在劇末看到幫派老大和正牌警察分置舞台兩端,指揮另外三個角色舉槍,互相改變瞄準對象的有趣僵局。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最後,請容我私心一提,林木森這樣的演員實在舉手投足都是笑點。在職男系列的其他作品中,他扮演過陰柔的男性和訓導主任,每次都讓原有的笑料大大加分。在《職3》中,林木森飾演闖入咖啡店的正牌警察。最後,這位警察在槍戰中中彈卻未有大礙!只因他胸口藏了數面金屬運動獎牌──此前,在台上他已經自嘲也被嘲笑過,他長得像拿過溫布頓女雙冠軍的謝淑薇!(影像還搭配一起播放兩人的照片……)。演到這裡,我已經笑到流淚,回過神來,好戲已經歡樂落幕。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演出|面白大丈夫
時間|2022/3/20 15:30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